发新话题
打印

《新编辑部故事》情景喜剧中都无法得到什么好评

《新编辑部故事》情景喜剧中都无法得到什么好评

  中国电视剧基本已经处于半死不死的状态,而一部被北京卫视之前铺天盖地的宣传片渲染到极致,在经典前面加个“新”的《新编辑部故事》,无疑以其挂羊头卖狗肉的烂货水准,给了中国电视剧狠狠的一击。
  
  拿老瓶装新酒成为了最近几年中国影视剧的主浪潮,服务的对象则基本从当年的70后,80后到现在的90后,结果呢?可想而知,几乎全军覆没。新红楼如同鬼片,演员质量不值一晒。新三国漏洞迭出,愚蠢对白层出不穷。新西游打着东方魔幻片的旗号,最后演员演技台词情境一起烂到极致。新水浒可能是新名著里最有诚意的,可惜仍然在演员选择上有失偏颇,过于卖肉强调女角作用,外加节奏太慢情节拖沓,导致其转播率相对较低,也很难有人耐着性子将其看完。于是,所谓的新名著,在豆瓣上差不多被骂个体无完肤,偶有脑残粉水军想出来漂白,只会加速恶评。
  
  90后逐渐成为影视剧观看主流是事实,旧名著需要改版创新是事实,但这不代表以此为名,可以拍出一部部侮辱名著的脑残片,可以以如同洗钱的方式拍出无数文化垃圾,让外人耻笑,让国人丢脸。90后为何如今从一个中性词变成了贬义词,现在看,这些脑残影视剧也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新编辑部故事》,就是这样一部以延续经典为旗号,结果侮辱了经典,从编剧到导演到演技都可谓低俗丑陋不堪的脑残电视剧。
  
  旧版编辑部故事,可谓一代两代三代人的回忆。冯小刚和王朔的超黄金编剧组合,葛优侯耀华这些当时还年轻的实力派演员主角,北京人艺话剧老戏骨张瞳和吕齐等的黄金绿叶,以及无数明星大腕和之后成为明星大腕的二线演员的友情客串,让当时这部看似不太典型的家庭情景喜剧轰动了全国。毫无疑问,当时只有7岁的我,不能给予这部戏过高的评价和过多的解读,但至少我能肯定一点,这是当时京味电视剧的完美胜利,这部电视剧也成为了之后北方口味的家庭情景喜剧热的先锋。对当时社会尖锐问题的讽刺和调侃,符合时代特色的冷幽默,编辑部性情迥异的工作人员们的频繁思想碰撞,以及治愈性但都符合常规认知的结局,共同铸就了这部不朽的经典。
  
  然而新版呢?如果不和老的编辑部故事挂钩,这是一部2星的低俗文化垃圾剧。它标榜先锋创新,却狂炒残渣冷饭。它号称明星云集,却是群丑荟萃。它自以为幽默,却让人哭笑不得。它号称一场革命,不过是一星级的一地鸡毛。我希望90后不要爱上这部电视剧,否则他们的定位和档次,在我们眼里又低了一层。
  
  我很庆幸,我没看过黄海波王千源这些近年来声名鹊起的实力派太多的电视剧作品,这样一来我也不用去考虑他们曾经的成败得失,能够给出来他们在这部戏里我认为相对更中肯的评价:两位明知剧本够烂让人笑不出来,还硬要靠奇腔怪调,肢体动作来想让人发笑的低俗演员。这两人绝对不适合演喜剧,即使他们长的有一些喜感,但仍然完全无法胜任情景喜剧的主角。那么,他们接这个本子也许是在挑战自己,也许只是因为薪酬,但最终却实现了挑战观众下限,让人看到他们立刻换台的目的。
  
  至于人妖受欧小米这类,作为正宗北方抠脚大汉,实在只能将这种奇葩留给腐女评价。
  
  戈玲已经人老珠黄,本来在旧剧里就属于衬托型角色的她,在新剧里自己都已经显现出了明显的不适应感。考虑到她这个年龄基本上有戏就会接,也不能太口诛笔伐。
  
  有人说陈好作为中戏校花,因为接了太多烂片而无法达到周迅的级别。倒不如说陈好自从万人迷之后,她已经不再是陈好,而就是万人迷。这么多年,陈好饰演的角色几乎都是典型的花瓶式陪衬,当真正有良心的导演们认为陈好已经不是他们可用的那一类演员时,她就只能在这些二三流影视剧里混了。说起来陈好也三十大几,回家相夫教子就此淡出影视圈不是更好?她如果真的爱艺术爱影视,早就该这么做了。
  
  欧小米无力评价,现在这样的小女演员太多,容貌6-7分演技平平,是否被潜规则不用也不需猜测,只能说一句:绝大多数稍有姿色的女演员在情景喜剧中都无法得到什么好评,她这样的结局也自然不太好。
  
  中国的电视剧,如今成为了主流观众吐槽的重点。脑残抗日救国,低能古装穿越,童话爱情偶像,好不容易来个可能会接地气的情景喜剧,却因为恶劣的剧本,糟糕的演技和毫无节操的植入广告,沦为了真正被唾弃被痛骂的对象。导演以前靠甄嬛传扬名,这次毫无疑问在新编辑部故事上摔了个体无完肤。只能说如果导演,编剧和演员本身都无幽默细胞,那么拍这种新编辑部的故事百度影音电视剧的结果,只能让人怀疑其诚意。毕竟中国主流观众的智商,不是那么能随便被侮辱的。
  
  任何打着创新旗号改造经典的中国电视剧目前来看,还没有一部有好下场。实际上借助经典这一方式本身就是不敢创新的行为,又何谈创新?
  
  希望接下来的大宅门和强行植入的张歆艺,不会让太多人失望。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