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从《让子弹飞》浅谈中国电影里的“性”

从《让子弹飞》浅谈中国电影里的“性”

姜文的《让子弹飞》票房一路飘红,并持续井喷。目前《让子弹飞》的票房已经突破2亿,短短几天时间就破亿,票房神话再次缔造。之前有央视主播炮轰该剧充满血腥和色情,不宜青少年观看。片中姜文左手拿枪,右手摸着刘嘉玲的酥胸的电影截图照更是网络上的红图,基本上与《让子弹飞》有关的影视天堂新闻或是评论,都会带上这张引发争议同时又挑人性趣的图片。顺着《让子弹飞》的成功之势,小编今天偶有所感,于是想浅谈中国电影中的“性”文化。
    含蓄内敛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特征之一,在五千年的文化中,先辈时时刻刻在教导着我们要含蓄,要静如处子。所以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国人都是谈“性”色变的,并且在文化宣传上,“性”意味着“禁”。在古代,人们了解“性”的渠道可能是我们在电视电影中看到的那些《春宫图》。在现代,人们可能是在旮旯角落里,偷偷地看一些爱情动作片得以满足其对于“性”的窥视欲。在当代,由于改革开放,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西方的外来文化也慢快播影视天堂慢传入中国。外国电影更是对于“性”不加掩饰,于是受到了相当一部分中国观众的推崇,例如影片《情人》、《本能》等等。

21 世纪以来,华语电影的整体景气上升已渐成大势,各方面条件的整合逐步趋于良性,一些新要素的生成更带来进一步激活的力量。今天的中国,性从来没有如此公开地被讨论、被展现、被利用:性交易、性展览、性表演、性商品、性教育、性犯罪,眼看着新名词满天飞。那些出自不同年龄层次和人员结构中五花八门的性关系――“包二奶”、“早恋”、“老少配”、“性骚扰”、“未婚同居”、“试婚”、“换妻游戏”、“裸聊”、“色情视频”、“色情短讯”等等,更是不胜枚举、不一而足。改革开放的诸多副产品中,性成了极为抢手、也极富谈资的一种。因此在影片中加入一点“性”,似乎成了导演们为了赢取票房的必需品。
    《惊涛骇浪》,说的是1998年洪灾,展现的是解放军战士为挽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灾民而奋不顾身的一个个感人瞬间。可是这样的一部电影,也逃不过“性”画面的充斥。宁静在家中洗澡的戏份,不免让人想入非非;巫刚与宁静在沙发上的温情一幕,也赚足了观众们的眼球。其实小电影天堂编不明白,为什么在这样的一部塑造众多解放军的感人形象,讴歌了军魂、民族之魂的片中需要放入这些令人想入非非的“性”元素呢?其实理由或许不难寻找,每部电影中都需要一些亮点,“性”场面虽然说不是唯一的亮点,但是它绝对是永恒的亮点。

如果说《惊涛骇浪》是一部以真实史料创作而成的正史,那《色戒》绝对是一部野史,它以张爱玲的小说改编而成。人们在观看《色戒》的过程中,往往忽视了情节发展,故事编排,内容主旨,而是更关注其性场面、性角色、性问题。不少网友在痛批其很黄很暴力的同时,却很享受其“爱情动作”画面带来的满足感。于是涉性镜头成了一种精神鸦片,甚至成了走进影院的直接目的。
    说回《让子弹飞》,其导演姜文早在指导《阳光灿烂的日子》时,就引入了一些“性”场面,在那部电影中,宁静的“胸器”可谓是崭露头角。《阳光灿烂的日子》也快播电影天堂被人称道,获得了一些国际奖项。小编认为,《让子弹飞》中的“性”镜头与其他电影一样,也是作为一个小亮点,可能目的也是为了攒足大家的眼球。况且,在如今开放的年代,去纠结一部电影里的一个涉“性”场面是没有意义的,更何况是一个没有赤裸裸展示男女身体的场面。小编认为,之所以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因为中国人在性观念上产生了矛盾,一方面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对于性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另一方面又有根深蒂固的中国式内敛作祟。于是乎,追捧的人很多,痛批的也不少。
    其实看似严厉的性禁忌似乎出于良好的动机,但广告宣传和媒体鼓噪的焦点,却又常常有意地落在这上面。一方面是步步设防的禁止,一方面是极尽能事的诱惑;性的镜头越是被删除,性的话题越是被成倍地放大。在国人可以大胆谈“性”的今天,无论是从商业目的还是从艺术角度来说,中国电影里的“性”文化显然不会减少,这是一种进步,是一种社会发展,是思想文化兼容并蓄的进步。但是考虑到某些镜头或者内容对于青少年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希望在未来的中国电影市场可以看到电影分级制度的出现,我们期待着中国电影的飞黄腾达!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