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功夫熊猫2》不该被抵制

《功夫熊猫2》不该被抵制

阿宝又来“抢钱”了,《功夫熊猫2》上映两天票房即破亿。继2008年发起抵制《功夫熊猫》行动后,先锋艺术家赵半狄最近又按捺不住了。其通过微博、博客和传统媒体向《功夫熊猫2》宣战,称该片“并不是好莱坞写给中国的情书”,而是一切以赚钱和洗脑为目的,是对中国的“文化入侵”。   在“赵半狄”们看来,《功夫熊猫》是美国软实力的渗透,“糖衣”的背后是“炮弹”。套用1923年伦敦《晨报》上的一句话说,这是“美国电影是侵入中国的旗帜”,再俗套点说就是老美通过电影搞“和平演变”,最后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因而有必要唤醒中国人的文化自醒力和保护民族文化的自觉感。
  不必讳言,好莱坞与五角大楼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好莱坞电影一度是美国政治家们所热衷的向世界传播美国软实力的媒介。对此,美国前总统威尔逊曾说过:“电影已达到了传播大众思想的最高境界。”使用电影这种世界性语言,“更有助于表达美国的计划和目标”。不可否认,美国软实力是由民间与官方两方面打造而成的。而且,在对外推广软实力上,美国官方往往收效甚微,反而更多的借助于民间的力量,比如人们所熟知的美国商业文化。
  但究其实,这种论调不过是一种过时的“冷战思维”的产物罢了。即便退一步来说,就算美国的软实力是披着狼皮的羊,或许能欺骗一小部分人,但能够说一个国家十多亿的人也被“中招”么?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如果这种思维能见效,恐怕日本不知被“文化侵略”以致消亡多少回了。众所周知,以明治维新为分水岭,之前,日本即汉化了近千年,之后,又主动西化了数百年,但日本不仅没有成为中国或者西方尤其是美国的附庸,反而在汉化尤其是西化后,一跃成为世界强国。
  值得一辨的是,何谓“文化侵略”?“侵略”一般是武化、侵夺,往往伴随着刀光血影;而“文化侵略”,用字母表述指的是,A对B强制进行文化和思想的改造,具体包括强制B学习A的文化内容、生活习惯、教育方式等等。在这方面,我国有着不可忘却的耻辱印迹。最典型的例子是,二战时期,日本在其中国占领区强行废除汉语教育,而推广奴化教育,包括恐日教育、亲日教育、媚日教育以及崇日教育四个层次。这几个层次相互作用,构成了完整的奴化体系。再往上溯,满清入关后,亦推行奴化教育,要求汉族男人必须留辫子。不难看出,文化侵略的共同特点在于,人们是在强制之下被迫接受他者的奴化教育。
  而人们在自愿状态下接受的文化,显然不能称之为“文化侵略”,而是一种文化互化。在某种意义上说,自从人类出现,文化互化这种现象就已经产生,人类文明不断发展的过程,也是各种文化互相影响的过程。否则,人类文明就不会发展到现在的高度。大到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宗教信仰,小到人们的日常起居,其中深受外来文化的影响的例子不胜枚举。很难想象,一个封闭自守、排斥外来文化的民族和国家,能够生存下去,更何谈发展壮大。
  显然,衡量一种外来文化是否属于“文化侵略”,着眼点在于这种文化介入他域,是否建立在强制的基础上。以此视角来审视此次由《功夫熊猫》引发的“文化侵略”论调,这种论调显然是一个伪命题。该片上映,并非是强迫人们掏钱去观看,而是人们的主观性行为。可在赵半狄看来,只要有人喜欢这部片子,并掏钱去看了,就是被外来文化侵略了。如此逻辑是何等地荒唐可笑。以“文化侵略”的名义,抵制一部充满中国元素的美式动画片,显然是对人类文明的遮蔽和否定。
  其实,解读《功夫熊猫2 》在中国受捧这一现象很简单。即,这不过是美国电影通过中国文化元素成功冲击中国市场、打开世界市场的本土化营销策略而已,这种策略同样在可口可乐、麦当劳的营销上可见到,因而没必要上纲上线、捕风捉影,意淫出“文化侵略”怪调。其实,《功夫熊猫》在商业上的考虑,并非只盯着中国市场,而是图谋全球市场。因此,我们看到,该片的人物形象塑造,并非仅仅吸收中国元素,还借鉴了其他国家艺术的经典人物,比如,浣熊师傅和龟大师,就分别借鉴了《忍者神龟》中的斯普林特和《七龙珠》里的龟仙人。可以说,《功夫熊猫》是将各种元素一锅乱炖。其“美味”全赖于高超的技术和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而这恰恰是一种商业文化在全球一体化的市场中得以立足的秘笈。
  说到底,《功夫熊猫》只是一部优秀的童话作品。这一文明成果显然是无边界的,它是属于世界性的。在全球化的今天,主动与人类文明的潮流相隔绝,无异于新的闭关锁国。虽然,雪花与秘扇在线观看看着国外电影在中国市场疯狂吸金,的确令人有些羡慕嫉妒恨,但谁叫咱们的电影人不争气呢!正如当前人们由于国内乳品市场诚信低下而选择国外品牌奶粉一样,总不至于为了所谓的“爱国”,人们也得去看那些含有“三聚氰胺”的国产片吧?显然,这种“爱国主义”,实质是一种“害国主义”!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