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钢的琴》工人的尊严与忧伤

《钢的琴》工人的尊严与忧伤

      《激荡三十年》的作者吴晓波不是影评人,但他写了篇电影《钢的琴》的影评。他写的是这部电影背后的“中国工人阶级的忧伤”。
      影片故事的背景是上个世纪末,国有企业被“关停并转”,工人纷纷被下岗。这种情况在《钢的琴》的故事发生地——在计划经济年代有“国老大”之称的辽宁省最为严峻。影片中的几位工人在下岗后成了黑社会团伙的小头目、杀猪专业户、赌徒、大嫂级歌手、在婚娶殡丧时演奏的草台班子。
      这些人的生活本像一口古井,默默忍受着生活中的贫穷和艰难,波澜不惊。直到有一天,影片的男主角陈桂林有了一个“伟大”的想法:造一架钢琴。当然这想法也是被生活所逼。于是观众看到,这群不起眼的、甚至有些卑微的工人,却有那么多让人感动的地方。
发新话题
最近访问的版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