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雪花与秘扇》艺术要高于生活

《雪花与秘扇》艺术要高于生活

《雪花秘扇》根据华裔作家邝丽莎同名原著小说改编,该书于2005年一问世,销量就超过100万册,被翻译成30多种不同文字。此次借电影热映的东风,该书于上月重回《纽约时报》畅销书榜。为了写《雪花与秘扇》,我读遍了所有能找到的相关学术著作。我采访过一位女书权威专家。我还去了湖南江永地区实地考察,拜访了当时仍然健在的、最高龄的女书传人阳焕宜。当时她已经96岁,3个月之后去世了。我还采访了传授女书的老师,去了一些村子和女书博物馆,和很多人交谈。美国有安吉丽娜·朱莉、瑞茜·威瑟斯彭和珍妮弗·安妮斯顿为代表的众多靓丽女星,而在中国相信没有几个人的星光能够盖过李冰冰。现在李冰冰就来到了美国来为由畅销书籍改变而成的电影《雪花秘扇》做宣传。我们欢迎李冰冰。
《雪花秘扇》上映将近一个月,7月11日还刚刚举行了洛杉矶首映礼,制片人之一的邓文迪现身捧场,这样看来这部片子似乎士气正旺。不过,就算是有邓文迪牵引着该片大走国际范儿,从演员到编剧也是中西结合,大概是想要博得满堂彩。但是国内部分,观众的评价似乎并不高,剧情和台词是遭诟病的主要两点。

即使是有《雨人》的编剧——罗纳德·巴斯加盟,面对老外编剧,文化差异还是明显存在,观众普遍反映台词奇怪,各种翻译体和书面语,一部影片中英语、普通话、上海话、韩语、湖南方言齐上阵,这国际化未免也走得太多面、太过了点,让观影的普通老百姓的语言频道如何转换得过来,就算是好不容易转过来了,仔细一听就会发现,影片中全智贤的中文、李冰冰的英文好像都是使劲憋出来的,不正宗不说,表达上面词汇量还有限,在本来就松散的剧情上真是雪上加霜。

影片编剧四个,有三个是老外,而老外又好像总把东方文化的故事看得过于浪漫或过于悲苦,于是编剧们对于远在湖南江永的女书有了太多想当然。剧情走的是现代与古代两条线条穿插的路子,以湖南江永女书作为文化背景,讲诉在不同时代两个女子之间的深厚情义,在短短一个多小时里,原本还有些重量的故事被剪辑得过于单薄,雪花和百合的情义,基本上就靠着李冰冰和全智贤的眼神支撑。从头到尾,李冰冰与全智贤之间较少的对白和泛滥的眉目传情,干瘪地得出了两个人好得要死的结论。

虽说《雪花秘扇》在国内的宣传中一直说的都是“老同”,打着老同的旗号,实际上为了博眼球,暗地里打的却是女同的擦边球。影片在洛杉矶上映时,李冰冰与全智贤被删的吻戏恢复,让这个目的不言而喻,其中全智贤扮演的雪花丧子,李冰冰扮演的百合安慰雪花时那眼神,试问就算是再要好的闺蜜,也不会那么缠绵暧昧,难道所谓的“老同”就是这样暧昧传情?再加上百合去看望雪花,晚上偷看到雪花与丈夫亲热时那纠结的表现,不让观众往同性恋想都难。但宣传时还口口声声说老同是除亲情、友情、爱情外的第四种感情,你要表现女同性恋,就直说,还第四种感情,影片结束时,还以伟大的友谊定义,这含混不清的擦边球打得也太过失准。

都说艺术要高于生活,但起码也要尊重事实吧,只要稍作了解,就会知道江永女书的文本《贺三朝书》,其中的“三朝”就是指女子出嫁三天以后,她的结拜姐妹(也就是老同)要去祝贺她,并把想要说的话用女书写出来送给她,以显示女子的才华和好人缘,而且,出嫁女子的丈夫是会出面迎接她的老同的。不禁想问,从此看来,现实生活中的老同哪一点说的就是女同性恋了,不得不说这真是打歪了的擦边球。

其实,《雪花与秘扇》应该算是一个好的题材,有着外国人喜欢的东方神秘色彩,有着中国传统文化做支撑,本该是部好片,正如很多人所看的那样,李冰冰很用力地在演,甚至有点用力过猛,反而显得僵硬,剧本似乎也并没有给演员留下太多空间,全智贤也是很制式地表演,不过自认为美过李冰冰,邬君梅虽然戏份很少,但是魅力依旧。总体上并没有什么太出彩的地方,只能说可惜了吧。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