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精灵》成了大热门
1958年的10月23日,蓝精灵第一次出现在比利时漫画家贝约的连载漫画《约翰与皮威》中。两个中世纪装扮的小武士约翰和皮威在田野里面遇到只有三个苹果那么高的蓝色精灵。当时,蓝精灵只是作为次要角色出现。这些蓝精灵的出现改变了贝约的人生,他不断收到小粉丝的来信询问这些蓝精灵的故事,在几则迷你故事获得成功以后,贝约开始专注于塑造这些蓝色精灵。之后,一部名为《蓝精灵与魔笛》的电影出现了,而荷兰歌手瓦达尔·阿巴拉汗出的单曲《蓝精灵》则在比利时和荷兰成了当年的大热门。
流行始于美国
真正让全世界看到蓝精灵这个形象的是1981年开始制作的长达256集的动画系列片。因制作《汤姆和杰瑞》等动画片而赫赫有名的美国“汉娜-芭芭拉公司”购买了蓝精灵的版权,并使用比利时的班底进行制作,这部作品随后风靡全球,在超过30个国家的电视台进行放映。相关的书籍、玩具至今风靡世界。随着媒体平台的进化,名为《蓝精灵村》的游戏也登陆iPAD。
新版大闹纽约
新版《蓝精灵》的故事很简单,为了逃避格格巫的追捕,“笨笨”误把大家带到了禁地石窟,蓝精灵穿越到21世纪的纽约,他们到处蹦蹦跳跳地闯祸,格格巫也穿着中世纪服装追杀而来,这个角色在动画电影由真人扮演,汉克·阿扎利亚扮演的格格巫,曾让漫画原作者的女儿吓得不敢正视他。
新版的小秘密
1.戴着白帽子的蓝精灵都是没有头发的。
2.如果按照老版的尺寸立体化,蓝精灵的脚会大得无法走路,手也太大,无法做出拥抱之类的动作。因此,新版的蓝精灵们的手脚都变小了,看上去更像人。
3.阿兹猫的形象由几只相像的猫“扮演”,制作组按照剧情需要拍下它们摆出的各种姿势,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动物驯养师的帮助。一旦遇到猫咪都不愿意“合作”的姿势,动画师就需要亲自上阵,一笔一笔绘制图像。
4.饰演格格巫的演员在超过50次的变身中,花费了大约130小时在头发的化妆上。
5.新版《蓝精灵》中共出现了1014个特效画面,1557个3D立体画面。索尼公司动用了近300位员工花了358000小时来制作动画形象,从策划到成片一共耗时7年。
对话老版配音者宋文姝
“除了蓝爸爸,蓝精灵都是女孩声音”
宋文姝1982年来到广东电视台,当时她的身份是导演。但由于一口出色的标准普通话,她投入到译制片和译制动画片的配音工作。在老版《蓝精灵》中,宋文姝配音的角色是“聪聪”———这也是新版《蓝精灵》上映后,她最想去看的角色,想看看二十多年没见,“聪聪”变成什么样了?
《蓝精灵》来了,还有《花仙子》
宋文姝记得,广东电视台最早引进的动画片应该是1982年的《一千零一夜》,后来又有《安徒生童话》。《蓝精灵》是在1986年引进的,因为反响火爆,第二年广东台又引进了它的第二系列。“同时期引进的还有《花仙子》和《小妇人》。”宋文姝说,当时国外最好的动画片,几乎都是通过广东电视台才得以跟国内观众见面。
这得归功于当时的政策:广东台和福建台可以自主引进国外动画片,没有数量控制。因为只有两个省台有这个权利,很多国外动画片商蜂拥而上,引进价格也不贵。这个政策直到上世纪90年代才慢慢放开到全国,在那之前,各个城市看到的国外动画片几乎都来自广东台。“那时候没有‘上星’一说,各大电视台有什么好节目都可以跟别家进行‘交流’,就这样,别的省份的小朋友也看到了《蓝精灵》。”
为动画配音,像飙戏一样
最早开始引进国外动画片的时候,广东电视台内部配音人才十分有限。除了宋文姝,当时主要参与包括《蓝精灵》第一系列配音工作的,几乎都是“外援”,其中包括广东省话剧团、广州市话剧团的专业演员们。《蓝精灵》第二系列引进时,广东台开始建立译制部,旗下包括翻译组、配音组、音响组、动效组……最庞大时队伍有100多人。
宋文姝笑着回忆:“在那个年代,为动画片配音是件非常神圣的事情。谁要在外面说起自己是干配音的,语气里都会带着自豪。”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当时的演员们除了配音并没有更好的展示平台。“当时能演戏的就只有舞台,但一年有多少次演出呢?几乎没人看。所以,配音就成了演戏,就成了大家飙戏最好的机会。”
站着演“聪聪”,直到怀了孕
宋文姝配的是“聪聪”,“我现在还记得他,一个戴着小眼镜的蓝精灵,特别淘气,也特别聪明”。她透露,除了蓝爸爸,当时的蓝精灵们不管男女,负责配音的都是女演员。“虽然从角色看,这些蓝精灵的年纪可能都相当于人类十几岁的孩子,但如果让一个十几岁的男孩子来配音,他们正好处于变声期,感觉不太对。再加上这是动画片,蓝精灵都是小小的可爱的样子,用女孩子的声音更合适。”
宋文姝记得,当时配音的时候所有人都是站着的。“因为光嘴巴动,那种感觉是不到位的,你得身体跟着动,出来的声音才跟画面贴得紧。”但站着是很累的,全身气息都提着,结果就是一天站到晚,所有人都站到脚肿。“直到后来我怀孕了,才坐了下来。”宋文姝摇头笑着,“而现在,全世界都坐下来配音了”。
对话主题曲词作者瞿琮
“最初写了一首日本味的歌词”
很多人不记得老版《蓝精灵》的剧情,却依然会哼那首主题歌。“我写了500万字的著作,可能看过的人并不多,但20多行的歌词,整整一代人都记得。”瞿琮感叹说。这位作家曾写过不少著名的歌曲,像《我爱你中国》、《月亮走我也走》,但《蓝精灵之歌》在他心目中却有着十分特殊的地位。他笑着对羊城晚报记者回忆起这样一个细节,当年几岁大的女儿“威胁”他,如果他不答应写《蓝精灵之歌》,她就要对他生气了!
《蓝精灵之歌》由瞿琮作词,郑秋枫作曲。《蓝精灵》出自比利时漫画,后来美国人拍成动画片,广东台买进的是美国动画片的法国配音版。有意思的是,这些两人刚开始一点都不知道。“我们看了一些片花,感觉是一群很快乐的蓝色小精灵,戴着滑稽的小帽子。”瞿琮以为这部动画片是日本人做的,于是写下一首很有日本味的歌词,而郑秋枫则配了一首有着浓浓大和风的曲子。但交货之后,他们才知道自己搞错了。花了半天的时间,他们就重新写了一首,那就是今天人们都熟悉的《蓝精灵之歌》了。
“在那山的那边海的那边,有一群蓝精灵……”这句脍炙人口的开场歌词,瞿琮的灵感来自哪里?他笑着说:“我们小时候看童话,会发现开始讲故事的时候总有个套路。像中国的童话,第一句总是‘从前有一座山,山上有一座庙’,欧洲的就是‘在山的那一年,海的那一边,有一个国王,国王有三个儿子’,远方发生的故事就是童话,就是这样想到的。”
《蓝精灵》播出之后,主题曲大受孩子们的欢迎。“你永远不知道孩子们喜欢什么,他们的口味真的是很奇怪的事情。反正,他们就是愿意唱这首歌,就是喜欢这首歌。”如今回忆起来,瞿琮觉得当时《蓝精灵》引进时没有用原版主题曲,是个英明的决定。“音乐的事情也是跟语言习惯有关的。我后来听到英文版的《蓝精灵》主题曲,也很好听,但如果配上中文肯定没我们的版本好听,总觉得只有汉语才更能表达孩子们的那种感情。”
1988年,《蓝精灵》赢得了鲁迅文艺奖。这件事让当时的瞿琮一度很惊讶,“因为在那之前我得这个奖是凭《我爱你中国》”。“有时候你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当时并不觉得有多重要,但不经意间就留下了一点什么,被人记住。所以,人生要不断尝试,因为你不知道奇迹会发生在什么时候。”瞿琮说,这就是《蓝精灵之歌》给他的最大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