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进补,北京卫视说错了
大寒进补,北京卫视说错了
2010年1月20日
今天是大寒,北京卫视的《北京您早》栏目大约在七点零几分的时候请了一个人,落名是民族专家高巍,说了两句:“早喝人参黄芪酒,晚服杞菊地黄丸”(这话主持人也说了一遍),可是这后半句话说反了。
第一、杞菊地黄丸是在补阴的凉性处方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了平性的枸杞子和凉性的菊花。因此,该处方应该比六味地黄丸还要凉。以大寒的角度进补,是为了抗寒应该使用温性、热性的处方,如果采用凉性或者寒性的处方,那不是越补越凉了吗?所以说反了呀!
第二、分时令进补我认为是没有脑子的中医沿袭了中国古代的糟粕文化。古人特别善于一种弱智性崇拜,把一个没有价值的事情给予神话的包装,作为一种假精神去磕头作揖,实际上是狗屁不通。就像中国人普遍认为号脉就能诊病,其实号脉只能对人的体质有一个大致的判断,这都是古代那些人格低劣的老中医为了蒙人而采取的一种欺骗性包装,故弄玄虚,结果蒙了一个民族并且蒙了几千年,可见中华民族愚昧落后到了什么程度。
曾经有一个病人,被一个老中医蒙成这般:让他下午五点钟喝药,于是他把闹钟放在桌子上,把药碗放在钟前面,他看着秒针到了五点的时候马上喝。我心里想都快成精神病了。
记得有一次,一个姓杨的年轻人和我聊医学,他自称是胡万林(闻名全国的大骗子,后被抓进大牢)的徒弟。他为了炫耀自己,说中医界只有胡万林大师才配谈阴阳,为什么呢?因为胡大师可以预测天气的阴阳再下药。我听到这话把他臭骂了一顿。我说,我先不考究胡万林能不能预测天气,我只说这个角度在中药治病的理法方药、君臣佐史、寒热温凉这些思路中他所能够占据的比例是多少啊?怎么没有著作记载过呢?即使没有记载,我们给他高估一点就算他能占到百分之一的作用,那么一个医生他不把注意力放在99%的功夫上,却去炫耀那中只有1%的作用的功夫,那这个人不是有毛病了吗?他不是一个大笨蛋,大傻子吗?怎么不以自己不懂逻辑而羞耻反而因为是大傻子而去得意呢?再说会预测天气这个功夫有点神,因为凡人不会,我也不会。你说胡万林有这种特异功能,假设他有就值得仰慕吗?不对,人的思维有创造力,这种特点昭示着人的发展和未来,这种有生命力的能力就是值得仰慕的。然而你知道特异功能是什么定位吗?那是人类在进化的过程中逐渐淘汰掉的一些原始功能,这些功能只能越来越弱直到没有。比如,人也可能很早以前他的鼻子和耳朵同狗一样灵,由于人的大脑进化把这种功能退化了,现在狗的鼻子比人灵,你能说人应该仰慕狗吗?胡万林保留了一些人类在逐渐退化的没有生命力的功能,那只能说他更接近畜生,这种特点值得仰慕吗?叫我把这年轻人骂的无地缝可钻。不过这人没有气节,他当场就背叛胡万林,马上就又说不是胡万林的徒弟。
愚昧落后的中国这些愚昧的文化根深蒂固,就连中药界的老大同仁堂也不例外。自从我写文章骂了同仁堂的电视剧《大清药王》以后,这个剧就再也没有播过了。为什么呢?说一个胃痛的病人,师父头年开了个处方,吃了就好了。第二年这病又犯了,师父不在家,徒弟用的是原方就是不见效,为什么呢?说药引子是梧桐树的叶子,师父用的是打过霜的,徒弟用的是没打霜的。我还是用统计学的角度进行了揭露,药引子在疗效中的百分比是多少?打没打过霜占的百分比又是多少?如果推下来是千分之一,那么一个处方会因千分之一的因素而翻船吗?这不是从故弄玄虚的角度编个瞎话蒙人吗?一个自然科学学者,对待科学的良知到哪儿去了呢?真是无耻。当然,科学工作者都这样无耻,文艺工作者就更不用说了。他们本身就是专门编瞎话的骗子。电视剧《皇城根》说一个老中医叫“金一趟”,看病只来一趟包好,这不是说假话吗?病人不来复诊,他如何得到反馈信息呢?如何总结经验呢?他又怎么知道病人已经好了呢?看看吧,文艺界的骗人就流氓到这个程度。
什么治疗气管炎“冬病夏治”贴穴位,也是流行于中华民族的故弄玄虚。我是治疗呼吸道疾病的专家,这和我采用中成药(制剂)治疗的原理是一样的,因为这都是呼吸道的过敏性疾病,可在未发病的时间里提前治疗(调整免疫力),以减轻和避免发作。至于提前到好发时间之前多长时间为度,这要根据医生的经验根据患者病史的长短去预先做出一个判断,也可能是三个月,也可能是六个月,也可能是一年。而古代的笨蛋医生不会这样归纳,他觉得冬天好发这与夏天刚好相反,对照起来有神秘感,很好玩,有利于同时欺骗患者也欺骗自己的假神秘,他就说冬病夏治。这都是因为脑子很笨,遇事就想用神话去包装,这种动机的人格又很低,都是因为这种低劣的人文素质而产生的文化糟粕。如果你不信,你冬病秋治(贴膏药)一定比冬病夏治更见效。
记得文革时期有人在推土机上写了个“反标”,许多人为着看,一个大老粗工人就说这字很有水平,为什么分明这字很差他非要说很有反着说呢?这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去制造“假神秘”,他不这么贱,他难受,这就是中国人。
可见,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学者、科学家本身都是这些蠢货、劣货,那么无知的电视台、主持人还能够不蠢吗?
第三、如果是阴虚火旺的体质,服用杞菊地黄丸还是可以的,但这种情况也有两个错误。一是,早喝人参黄芪酒,人参和黄芪是偏温性的补气药,酒也是温性的,与后一句补阴相反。二是,这两句话连起来:早上用温补,晚上用凉补,早上补气,晚上补阴,早上是阳虚体质,晚上瞬间就变成了阴虚体质。这不是颠三倒四的精神病吗?真是一群二百五。
第四、大寒进补,从御寒的角度讲,应该服用“金匮肾气丸”,这是补阳的处方,并且是阴中求阳,是在六位地黄丸的基础上加入了肉桂、附子两味补阳的药,就从补阴变成了补阳。对于平时怕冷的人比较适合。但是要补养身体,也根本不必要必须大寒节气时才用,随时都可以使用。我今年56岁,陌生人说40岁左右,也有人说37、8岁,这是多年服用中药的效果,是不是大寒再补呢?我是每天都补。中国的糟粕文化还说夏天不能进补,其实只要是怕冷的阳虚体质,就是三伏天也可以用补阳的药。还有夏天阴虚火旺的人的治疗还必须用凉补(知柏地黄丸)。再者,不分什么季节,只要补错了就起到相反的作用。我一个同学他睾丸抽痛并且怕冷?二百五医生说他是我告诉他怕冷和抽痛都是阳虚症状,应该改用金匮肾气丸,他用了半个月告诉我果然好多了。传统中成药需要辨证论治,用反了就起反作用,这是传统理论的局限而我研制的肾合胶囊、补肾益肺片都不需要辨证,阴虚阳虚都能用,这就避免了古人辨证论治的局限性。有人马上就会说,你用的佐平法将四气(寒、热、温、凉)佐平了,那肯定药力就慢了。恰恰相反,我研制的药,药性平和药力强。不理解吧,因为中药是利用四气和功能两个角度去治病的。我把四气佐平了(凭经验),选择使用药物功能的空间就非常大:剂量可以加大,经验方和单方都可以揉进去。所以,药力远远胜过传统中成药。
看看吧,中国的传统文化。传统中医有多少因为弱智而造成的思维短路现象呢?什么按照季节进补啦,什么补阴补阳又分不清楚啦,什么夏天不能进补啦,什么冬病夏治啦,什么号脉就能诊病啦,这都是中华民族由于智力和人格的低劣而产生的垃圾文化,愚蠢的电视台也跟着胡说八道。我写的演讲稿《中国除了我哪有哲学》其实中国除了我谁都做不到的事多着呢。除了我能够全面的这些垃圾文化,还用谁呢?这整个医学界在卫生部的领导下还在延用弱智的辨证论。他们就更无法理解我的“佐平法”,我的“药性平和药力强”。除了我没人能写《矫正中医西医》对两个学科进行全面矫正。
第五,电视台还播送了一些食补。比如,大枣,腊八粥等等,怎么评价呢?这就如同临床上有病人问我,我的哮喘病用了你的补肾益肺片,我家里以往买的虫草药还能不能用,那药很贵啊!我说用是肯定能用的,但是没有什么意义。虫草贵是以稀为贵,因为产量有限,并不是它有多大作用。好比说,一个饿了两天没吃饭的人面前摆着大米饭、红烧肉,他问我爆米花能不能吃,我肯定不会说不能吃,但是他在非常饥饿的时候它的目的是迅速解除饥饿,并不是吃饱了没事干吃着玩,于是他明白了。可见,吃了补肾益肺片再吃什么虫草是可以吃的,但是那是建立在脱了裤子放屁的意义上可以吃,那么吃点大枣和腊八粥如果是作为嗜好是必要的,如果从进补的意义上讲那也是建立在脱了裤子放屁的意义上的进补,因为这种进补的度太微不足道了。从食补来讲,泛泛意义上的就是鸡鸭鱼肉、牛奶、鸡蛋,高蛋白就可以了。从怕冷的人增加热量来讲应该多吃牛羊肉和狗肉。从经济条件好点的意义上讲,经常喝点鱼翅汤,这才是真正有进补意义的饮食角度。
目前送药节目有些流行,我实在无法忍受看这些节目,一看浑身都起鸡皮疙瘩,其实如果有坚持看一下到处都是批点……
我和医学界的智力形成这样巨大的反差,可是我却没有权利讲,因为电视台说我不是三甲医院,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