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招聘假病人,是医学教育、医学和患者共同的悲哀[约稿]

招聘假病人,是医学教育、医学和患者共同的悲哀[约稿]

医生,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因为其面对的是患者的生命;医学教育,是特殊的教育,因为除去在学校的教育,医院的教育和实习更显重要。没有良好的医院实习与教育,那么就不可能成就一名优秀的大夫。

然而,随着患者及家属医学水平的提高,以及法律意识的加强,越来越多患者更加注重了自身权益与隐私的保护,而这这直接导致了医患关系的恶化,以及患者不再愿意作为实习医生的实习对象,从而导致医学生教育的尴尬。目前,苏州一家医院公开招聘假病人,则将这一矛盾赤裸裸地展示在公众面前,也促使人们思考,如何在保护患者隐私和权益与进行医学教育之间进行平衡,既保证患者的权益部受到伤害,又能保证实习医生可以具有良好的实习机会,从而使得医学这个行业能持续下去,更好地维护患者的健康。

日前,苏大附一院公开招聘“标准化病人”,条件是:应聘人员必须身体健康,年龄20周岁至65周岁,无肝炎、结核传染病史,对医学具有浓厚兴趣,性别不限。其中,学历大专及以上者优先考虑,有表演经历者优先考虑。说白了,医院就是在招募“假病人”--必须健康的“假病人”。对此,该医院的党办主任黄恺文也非常无奈,因为作为一些医学院的实习医院,目前该院众多毕业生面临无病人进行实习的机会。

医院缺少愿意配合实习医生的患者,并非是新的问题,然而随着患者对于自身权益的更加重视,越来越多的患者开始不愿意配合实习医生的实习工作,而这直接导致了医学毕业生质量合水平的下降,长此以往,我们就将面临没有医生,或者没有高水平医生可看的境地。这又将怨谁呢?

记得我在大三进入医院见习的时候,也曾经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当时我们10来个同学在济南市的一家市立医院见习。一个年轻女子来做流产检查,接诊的女大夫让我们这些学生跟着从问诊到检查一系列程序走下来。然而在检查的时候,患者却开始抱怨起来,不想在众目睽睽之下接受隐私检查。女大夫出言叱责:能做的出来还怕人看吗?该女子不敢言了。原来该女子在几个月之内,这是第三次流产了,而这次怀孕竟然在上次流产后不到一个月。随后,女大夫进行了解释:这是教学医院,承担者教学任务,你既然选择来这个医院看病,那就有配合实习医生的义务。再说了,医生不分性别,要是病人都不让学生见习实习,那以后谁给你们看病?

患者不想除接诊医生以外的人在场观察检查,是维护自身权益的正确做法;而这名女大夫后来的解释也不无道理,如果大家都选择不让见习和实习医生进行实习,那以后谁来给患者看病呢?这其中的矛盾确实让人头疼。但是这个表面上面的矛盾却深刻揭示了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日益激化的医患关系、医疗制度的不合理、医学教育制度的僵化,以及对于患者没有足够的重视等。

如何解决这个矛盾,这是任何一个医院都面临的问题。其实,在医疗制度改革的基础之上,让老百姓看得起病,和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与交流,取得他们的理解与谅解,让他们充分认识到这个问题,有充分的知情权,相信大部分患者还是能理解的。正如那个女大夫所言:如果没有见习和实习医生,有足够的机会见习实习,那么以后我们真的将面临没有医生给我们看病的尴尬镜框。到时候恐怕不是单纯的尴尬,而是面临生命危险了。

然而,苏大附一院通过招聘假病人来解决这个问题,却未免本末倒置。众所周知,每一种疾病都有许多症状,而这些症状并不可能再每一个患者身上完全出现,例如感冒,其典型症状有头疼、流鼻涕、发热、全身无力、肌肉酸痛、不爱吃饭、咽痛、咳嗽等等,但是并非所有患者都具有这些症状,大多数患者往往只具有其中一项或者几项病症,具有全部病症的极少极少,而任何一种疾病的症状,往往都是通过大量病例所总结出来的,基本上不会在一个患者身上都有所体现。因此,如果通过所谓的标准化病人来表演这些症状,那么等到该实习大夫遇上真正的患者时,同样因为症状的不典型而无法做出正确诊断,这个时候受害的就真的是患者了。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