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岁月如天涯(五)
2010年5月2日 夜 气温:16~31
十年两茫茫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明天就是十年了,姥姥,您的云儿想您了!浓得化不开的生死之别,像温热的瓷器,固执、倔强、轻脆,让人心疼得只怕一松手,就会支离破碎。
这首词很多人都熟悉,是大宋著名诗人苏轼悼念亡妻王弗的词----[江城子]。后来在金庸的小说[神雕侠侣]里写杨过十六年后在绝情谷候小龙女不至,一夜白发,那是[神雕侠侣]中最悲情的段,此词开了悼亡词之先河,被行家视作悼亡词中绝唱。阴阳相隔,重逢只能期于梦中,也只有梦是没有时空限制的,可以超越一切的界限和有限。朴素真挚的深情,沉痛的生离死别,无论是文字还是影像,每读一次每每惹她落泪,从无落空,为这其中的深情所感动。在这首小词中,读不到一句令人感觉“矫情”之语,词语的运用简练凝重。每一个音节的连接都有冷涩凝绝之感,犹如声声咽泣,压抑沉重的气氛就在这“幽咽泉流”中弥散开来,让人艰与呼吸,又难以逃避。
儿时背诗词只是因为姥姥的要求,姥姥是个典型的江南女子,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在老人家的心里就是把这最亲近的孙女也培养成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女子,只可惜,她除了钢琴别的都不会,想来姥姥该是心存遗憾的吧?“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在梦里能够看见的,也全是逝去亲人往日生活里的琐碎片断。因为在那些琐碎里,凝结着化不去的亲情。 在红尘中爱的最高境界是什么?执子之手是一种境界,相濡以沫是一种境界,生死相许也是一种境界。在这世上有一种最为凝重、最为浑厚的爱叫相依为命。那是天长日久的渗透,是一种融入了彼此之间生命中的温暖。
初时读[江城子]那时还小,只是纯粹的读,那宋词三百首在姥姥的严厉要求下背得滚瓜烂熟,至今却全还给了书本。美妙而鲜亮的诗词,总是具有那种让人痛楚不安的力量,能够把人内心深深刺痛的文字,永远都比温吞如水、苍白堆砌的书写。听风传绿绮,抱月写红笺,不急不躁,在这个风流繁华的大都市里凝眸含睇,冷暖自知。姥姥,十年之别,云儿一直在回忆中惆怅,在想念中温暖。回忆之前茫茫如梦醒,温暖之后方知梦中还有梦。点点滴滴,寻寻觅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