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周立波是不是文化流氓?

周立波是不是文化流氓?

文章来自新浪博客,李重。
从网上看到很多关于周立波的新闻,很amazing,为此专门去搜索了周立波的资料和他的脱口秀表演,感觉很有意思。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很难发现有这样的偏才诞生。10年前,“韩寒现象”一不小心诞生了,于是各种媒体各种新闻劈头盖脸而来,无辜的韩寒被蒙上了叛逆少年、思想古怪的反面形象,但是走过一个10年后,韩寒却被誉为“当代鲁迅”“时代100人—2009推动中国进步100人”之一,并且成为中国流量最高的博客王。而现在周立波正是和当年的韩寒一样独树一帜、以偏才的称号才引起了人们的注意。黎叔说,21世纪什么最重要?——人才。什么是人才?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往往从我们教育机构出来的“社会人才”与我们公认的“社会人才”大相径庭。真正的社会人才总是在不特定的时代、不确定的范围成为必然。 

  实践证明,偏才才是真正的社会人才。而偏才往往能够带来某种社会现象或者文化现象。周立波比韩寒幸运的多,表现在周立波的拥护派的人数比反对派多得多,这是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越来越能够认知事情的真正本质以及能够非常宽容的接受甚至追捧一种崭新的事物——尽管它可能面临着被和谐的危险。我非常能够理解那些反对派的人的心声,在这个和谐社会,肯定会有一些思想保守的古董级大人物坚持着他们一贯的观念,并且祖传到下下下下一代,或者偏偏有一些友好的敌N毛党看你不顺眼怎么着。今天在腾讯的博客上看到一篇标题为“流氓不可怕,就怕周立波有文化”的文章,在排除了试图营造标题党或者爆料娱乐内幕的情况下,我非常能够理解这位仁兄内心的想法,以及作者本人和文章下面的不少人支持的评论中,我觉得,在这样一个文化大国,居然不能欣赏、接受和宽容一种崭新的文化,这是文化的一种...说悲哀就有点严重了。 

  周立波带来了一种文化现象,即将滑稽演技经过一系列的改变而为脱口秀,从幽默的讽刺中评判现实,并获得了人们的认可和追捧,因为认可了,所以要推广出去,所以周立波要从上海话说到普通话,所以节目要从剧场做到春节上来。我认为,这就是一种文化创新和延伸,这个国家缺少的文化创新太多了,而且往往想找到一种敢于用幽默的手段评判现实而不被和谐的新文化已经很不容易了。无奈鲁迅死了,但《阿Q》留下来了;钱钟书死了,好歹《围城》被人们拿去研究了。周立波嘴里咀嚼的文化相当一部分是自己的才华,虽然仅仅是能说会道,但是在这个社会,能找来一个仅拿着3000字的底稿脱口为30000字犀利的幽默语言而且没有废话的的偏才,恐怕易中天老先生都会很感兴趣。

    二人转是文化,郭德纲是文化,脱口秀就不能被认为是垃圾文化。在我看来,周立波脱口秀充满了智慧以及对这个社会的某些事物的独到的见解,这怎么能说是文化流氓呢,仅仅是因为他的头发比较个性吗?人家刘欢的头发那才叫个性呢。我觉得,不能因为是少部分人不喜欢就阻碍这个社会的文化的发展,周杰伦的很多歌曲虽然你听不懂,但也已经被公认为影视文化,郭小四虽然矫情地让你受不了,但也已经形成少男少女的一种文化。这个社会真的需要很多文化并存,这个民族真的需要文化创新。
 
  一般情况下,讽刺中带着幽默,而幽默更容易让大众笑纳。所以,周立波脱口秀中的讽刺+独特+幽默更容易让大众接受,这让大国文化产生了活力。所以才有“周立波不红,天理难容”的说法。民族的发展需要多元素的文化,而文化发展需要不断创新,所以看来,周立波说的“这个民族幽默了,就有希望了”不无道理。
转载请注明出处:李重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imtry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