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冰川水探寻之旅

冰川水探寻之旅

朋友,你到过天山吗?对于一些人70、80年代的人来讲再熟悉不过,它是中学语文教材传统篇目,以山川景物为内容的抒情色彩很浓的游记散文。
新疆,之于内地,是一块遥远而广袤、美丽而神奇的神秘域土。领略祖国西北边疆的富饶美丽和雄奇壮观的自然风光同时,考察国内唯一一个可进行商业开采的天山1号冰川,是我们这次探寻的主要目的。
历经六个多小时辗转飞抵乌鲁木齐,已是凌晨1点。怀着无限的遐想和憧憬,“格莱雪冰川探寻队”和《中国教育电视台》在格莱雪新工厂昌吉生产基地蓄势待发。当天,也就是6月19日下午15:30,八辆车陆续驶入天山山脉,第一站将到达中国科学院天山冰川站,里程大约150公里。


六月间,新疆的戈壁滩炎暑逼人,温度高达38度。一路穿行于天山山脉之中,领略草原风情,感悟着哈萨克牧民的生活。进入天山脚下,戈壁滩上的炎暑就远远地被撇在后边,迎面送来的雪山寒气,立刻会使你感到像秋天似的凉爽。

一路上便是重山叠岭,悬崖峭壁,上天山只有一条狭窄、凹凸不平的的道路,明显感觉到了颠簸。虽然是景色宜人,但也是事故多发地段,每年都有车坠入崖底。特别是九月、十月份大雪封山,各位驴友们就不要冒险行事了。


新疆和北京在地理上有2个小时时差,虽然中国在地理上横跨几个时区,但事实上全中国的任何地方都没有时差,因为我们用的全是北京时间。经过4个多小时的颠簸我们终于到达了中国科学院天山冰川站(中科院作为世界冰川组织(WGMS)中国唯一代表,在基地有硕士、博士、研究生40多名开展研究工作)。此时,已是晚上8点,我意识到仰头看到太阳的角度好像和白天几乎没有多少变化,我和时差在这里第一次谋面了。


6月20日早上9时,车队从中科院冰川站出发,据天山一号冰川大概有40多公里,沿乌库公路再往上走,山道更为险峻。公路两侧,一边是万丈深渊,一边是悬崖峭壁。距乌鲁木齐约100公里处的胜利达饭附近,就是乌鲁木齐河的源头---著名的"冰川王国"的所在地。
中科院冰川站站长李忠勤介绍,天山一号冰川是天山山脉乌鲁木齐河的源头大西沟区最著名、最高、最大的一条冰川,位于市区西南120余公里处的天格峰北侧。实际上,在它的周围,还散布着二号、三号、四号、五号、六号、七号等数座冰川。

一号冰川,据说是最初因为被发现研究的较早,因而被命名为一号冰川,也是我们取水、灌装之处。这些冰川流出的冰川水,汇集成乌鲁木齐河,流到山外,养育了一百六十多万乌鲁木齐人。在一号冰川的顶部,有一座海拔4350米的雪峰,由于它紧临沟通南北疆的天山公路,又是附近最高的一座山峰,因而被认为是分隔南北疆的标志性雪峰,人们称它为胜利大板。
一路蜿蜒,领略了天山的美景,更重要的是看到了绵延百里的天山冰川带。其实,天山的冰川不下百条,是目前国内冰川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人们总有一种思想,冰川很稀有,但事实上冰川是陆地淡水资源最多的水体,当你靠近天山几十公里的时候,你就会看到主要由冰川水汇成的奔腾的溪流忽左忽右于山路两侧。但冰川都地处高寒地区,让人难得一见,就显得少了,而且冰川还是一个开放系统,也就是每年都有新的冰川形成,也都有老的冰川融化。冰川融化是从底部开始的,所以年代越久远的冰川越先融化。

中午11时,我们进入新疆天山一号冰川脚下,此时,已经隐约感觉高原反应。切忌,不经常参加户外锻炼的朋友们,一定要抑制心理的激动,少许讲话,如果感觉心跳加快,出现脑晕等现象,务必要坐下来休息缓冲一下,再继续攀登。天山的气候变换无常,一定要准备既防风又保暖的外套,以备不时之需。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虽说是六月,内地已是初夏,大地披绿,百花绽放。可在遥远的天山上,不仅没有鲜花,满眼依然是皑皑白雪,感受到的依然是逼人的寒气。

顺公路边的便道,小型汽车可直达一号冰川之侧。我们都知道,西北地区的水源补给来源于山上的冰雪融水,7月份气温最高,所以雪线最高。每年7月至8月,天山山脉雪线下野生雪莲花盛开,生长于海拔4000米左右终年积雪不化的悬崖峭壁之上、冰渍岩缝之中。这种独有的生存习性、生长环境使其天然而稀有,并造就了它独有的药理作用和神奇的药物价值,被奉为“百草之王”。
发新话题
最近访问的版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