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读感文:文艺人也需有点科学底藴
1:2009-2-26:文艺人也需有点科学底藴 许亦石
在阅读的文艺作品中多有感触的是对一些科学内容的用词,可能是对此词句还不够了解,故而比喻不够恰当,甚至有误。
比如,“人不炼,不成器。”一文,摘自《走到人生边上-自问自答》,发表在格言2008杂志上。其实,这是一篇好文章,规劝人们多加磨练才能去恶集善,达到修身的纯正品色。但是文中使用了两个例子做比喻,就有商榷的地方了。
其一:“好比一块顽鉄得在火里烧,水里淬,一而再,再而三,又烧又淬,再加千锤百炼,才能把顽鐡炼成可铸宝剑的钢材。”同义的一句熟语“千锤成利器,百炼变纯钢”在同一文中,在同义的这句熟语中其前可成立,其后需商榷。前一句中比喻的顽鐡使用的慨念不太清楚,因为,烧是固态下使用的工艺,水淬是热处理的一种工艺,目的是提高钢的性能。一般不会一而再,再而三的多次重复,更不会再加捶打。因为淬火钢已提高了钢的硬度和强度,不宜再锤锻。更没有必要再百炼把它变成钢水后铸成剑。可以说,现代炼钢已是一炼即成钢了。
其二:“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人生磨练的修养是本身素质的增加,也可以说是优等品质的份量加多。但从上面的比喻来看捣打磨细,感到香浓,这个工艺过程并不能增加香料的香成分比例,那么,它又会怎么让人感到香浓了呢?因为香料中有香成分,它是一种有挥发性的物质。它的挥发与表面积的大小有关。香料的块度大,表面小,挥发的数量少,磨得愈细,其表面愈大,挥发的数量就愈多,这样就使人感到香浓了。
这两个比喻的例子,可能是作者的疏忽,也可能是科技知识有欠缺,也可能以为常有应用,信手得来,而未去查阅有关科技的词典。但是不管怎样,把它写在文章中表明是判断力的问题,由此想到,文艺家们增加自己一点科技底藴,其实,也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