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模拟演练--漠视生命,误人子弟[约稿]
《扬子晚报》1月16日,明明健康,却硬要在医生面前表演出各种各样的“病症”。苏州一家医院近日就公开招聘这样的“工作人员”,招聘“门槛”可不低,不仅要求大专以上学历,而且要有一定的表演经历。该招聘消息一经公布,即引起众市民的好奇和热议。医院解释说,他们每年都有大量医学院等待毕业的学生需要临床实践,却没有病人愿意配合,无奈之下,只好招聘“假病人”来陪诊。
看了这则报道,不能不让人产生许多的联想。军事演习中设置“假想敌”,乃交战双方的兵戎相见,是在战略战术上斗智斗勇、运筹帷幄的殊死较量,决胜的前提尚需要知己知彼。苏州这家医院上演的医学界的“模拟”演练,不知借鉴的是那家“兵法”――毕竟“托们”的“病”是假的,再具有表演才能的人也不可能将“病情”表演得客观真实与完整。医生医术水平的提高应来自对真病人的诊治实践,“假病人”遭遇“假诊断”的战术,无疑将导致临床上“准医生”与真病人的两败俱伤!
医学是一门救死扶伤的自然科学,医生的医疗技能来不得半点含糊和虚假。从医生的职业使命上看,理当比其它职业更应注重动手操作和临床思维实践能力。而苏州这家医院使用“假病人”陪诊,供“准医生”们临床实习,硬是要将没病的人看出病来,不愧是滑天下之大稽的“伟大创举”。
众所周知,确诊一个病人患上何种疾病,病情蔓延到何种程度,不仅需要医生详细的“望、闻、问、切”来判断,必要时还需通过精密的医学仪器和化验等手段印证的诊断,从而达到确诊及对症治疗的目的。
从报道中看,实习生只是通过把脉、听诊等方式对“假病人”的作秀表演进行诊断,得到的是伪装之下的虚假信息,这样是并不能“确诊”病症。道理很简单,一个健康的人无论表演的多么逼真,血压、脉动、脸色以及一些理化指标是不可能随之变化的。如果说能够“确诊”,无非是将书本上描述的“病症”与表演的程度作个比较而已。试想,以“假病人”的表演来“诊断”病例,这与看书本上的插图又有什么区别?更何况,这些“假病人”走路的姿势、身体的动作、疼痛的程度、面部的表情、病史病状的自述等,能够相当准确地模拟真实病例的症状是经过院方专门培训的。
“准医生”实习的目的是为了将理论知识与临床技能操作相结合,确实掌握医疗技术,以提高医生的实际诊疗水平,这需要真实的操作,而不是虚假的表演。做任何事情我们都应当务实,对于事关人们身体健康甚至是人命关天的医学教学更应当如此!
把严肃的医学教学当做表演秀,首先这样没有真才实学的学生能否获得患者信任,到岗后能否担当起自己的职责便是一个疑问;同时虚假的模拟实习将给学生一种把看病当做儿戏的错觉,受其影响难免会乱诊断,乱开药,把没病的问诊者当做有病医治,甚至造成严重的医疗事故。
苏州该医院这种制造未来医生的做法危害极大,不仅是对科学严谨的医疗学术的亵渎,是误人子弟的极端行为,更是对广大患者健康的践踏,生命的漠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