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原创】谁动了我们的健康(3):现代版关公战秦琼?

【原创】谁动了我们的健康(3):现代版关公战秦琼?

建国初期,有一个“中西医结合”的伟大创举。中医、西医各有所长,同时运用也未尝不可。不过发展至今,这条路走得有一些歪了。西医诊断靠仪器,培养医生可以批量化;中医讲究望、闻、问、切,对个体的要求更为苛刻--现实是,中医院校培养出的中医师,许多自己不擅诊病,得借助西医的仪器下结论,然后煞有介事地开中医处方。这样的中医师有名无实,一介庸医,不仅丢了中华医学的脸,也无法满足患者的需求。不管怎么说,人除非不生病,否则进了医院就给医院创收去了。像新闻报道中那个经常给患者开几毛钱处方的好医生,估计没有多少医生愿意学,因为她个人的收入可想而知。
        
       有时候我会胡思乱想:政府明知日用品用久了会有损健康,却任其生产、销售;同时花大气力发展医疗--这是不是太荒唐?简直荒唐得像关公战秦琼!难道只是为了保证各行业的就业率,因为生存是第一要义?可是人命关天,慢性中毒、患上绝症的后果,跟有毒牛奶孰重孰轻?心里不免有些沉重。
       后来看到有关资料,从吴仪当副总理时,政府就在积极支持“中国健康万里行”活动。其中重要的一环,就是中草药健康产品的推广。谈到这里,有必要引用《黄帝内经》中的伟大思想:“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可见,防患于未然才是传统医学的最高境界。重视这方面的工作,说明政府还是靠得住的。
        
       这方面,中国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中国是中草药的发源地,目前中国大约有12000种药用植物,这是其他国家所不具备的,在中药资源上我们占据垄断优势。许多药食同源的品种加以合理开发,将会产生极佳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这样开发出来的并非药品,而是健康食品,俗称保健品。我们须要了解的是:真材实料的中草药健康食品,跟某些凭借概念炒作的所谓高科技的保健品,其效果不可同日而语。
       现代科技,可以让原材料的价值倍增:我们的邻国日本对中药的研发就超过了我们。当然,21世纪人们更多追寻的是绿色、健康的生活--是药三分毒,与其病了吃药顺便被毒害,不如平日里将身体调理至理想的健康状态。由此,我发现“健康万里行”工程并非某些人认为的噱头、作秀,至少对中草药健康品的重视是高瞻远瞩之举:将我国的中草药宝库变成全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的健康福音,中华文化也会作为软实力为民族复兴尽到应有的责任。
支持丁丁!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