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酒暖回忆思念瘦——唐宋词里的风流韵事

酒暖回忆思念瘦——唐宋词里的风流韵事

《酒暖回忆思念瘦——唐宋词里的风流韵事》提纲
                                   作者:西门杏庵  

     自序:公然走私的爱情

   1。 词坛“教父”温庭筠和鱼玄机的师生恋
   (1) 一生坎坷 终身潦倒
   (2) 过尽千帆皆不是
     (3) 温庭筠和鱼玄机不得不说的故事
 
   2。李清照的离婚官司
   (1) 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 
   (2) 父亲李格非是苏东坡的学生
   (3) 莫道不销魂 人比黄花瘦
   (4) 一剪梅:李清照写给丈夫的“情书”
   (5) 50岁的李清照再嫁100天后离婚
  
   3。苏东坡和他的两妻一妾
   (1)生命中重要的女人:王弗和太后
   (2)苏东坡和他的二十七娘
      (3) 惟有朝云能识我
   (4)《江城子》是单纯悼念亡妻吗?
      (5)古来才大难为用
   (6) 怨恨是无能的表现
   (7) 乌台诗案 死里逃生
   (8) 被贬惠州,为炼丹而尝试禁欲
   (9)苏东坡最好的词:《八声甘州》
  
   4。周邦彦:竟同皇帝抢女人
   (1)周邦彦最有名的词:《兰陵王》
   (2)靠《汴都赋》一举成名
     (3)王国维:周邦彦是“词中老杜”
      (4)周邦彦和名妓李师师的故事

    5。 李煜和大周后、小周后的爱情往事
     (1)亡国之前的李后主:春殿嫔娥鱼贯列
     (2) 当囚徒后的李后主:问君能有几多愁?
      (3)李后主和大小周后的爱情往事
      (4) 国破家亡的滋味:别时容易见时难
     (5) 做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做君王
 
   6。柳永的爱情梦想:为伊消得人憔悴
     (1)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2) 柳永和一个歌女的故事
     (3) 皇帝也是柳永的粉丝
     (4) 考场上,他屡试屡败
     (5) 柳永的一生是失败的一生
      (6)针线闲拈伴伊坐
        (7)堪动宋玉悲凉 害怕美人迟暮
  
   7。 宋徽宗赵佶:花城人去今萧索
        (1) 赵佶爱采阴补阳,生了65个孩子
      (2)“靖康之耻”,谁最该被问责?
      (3) 知他故宫何处
     (4) 异想天开的赵佶毕竟是文人
  
   8。 陆游与表妹唐婉的爱情悲歌
        (1)千古绝唱《钗头凤》
     (2) 陆游和唐婉:相爱的人为要分手
     (3) 陆游活了86岁,爱吃薏米和木耳
  
     
   9。 姜夔:一生走不出对合肥女子的怀念
      (1) 姜夔的合肥情遇
      (2) 曾经沧海难为水
     (3) 范成大慷慨送美人
    
   10。 秦观:“公然走私的爱情”
      (1)秦观和苏小妹的传说纯属八卦
     (2) 为谁流下潇湘去?
      (3) 飞红万点愁如海
  
  
   11。 欧阳修的“香艳日记”被人抓了把柄
       (1) 可惜明年花更好
      (2) 泪眼问花花不语
      (3) 人生自是有痴情
     
  
   12。 王安石:可惜风流总闲却
       (1) 退掉了夫人买来的江南女子
      (2) 六朝旧事如流水
     
   14。 魏夫人:隔岸两三家,出墙红杏花
        (1)风光的丞相夫人好寂寞
        (2)朱熹将魏夫人与李清照并提
   
  
   15。 南唐中主李璟和他歌星情人
     (1)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2) 李璟和他的宰相冯延巳
  
  
   16。 张先:一首词捧红了李师师
     (1) 最喜欢混迹于青楼酒馆之间
      (2) 80多岁还娶了一个18岁的小妾
  
  
     17。 晏殊:活在当下 及时行乐
     (1) 无可奈何花落去
     (2) 活在当下 及时行乐
     (3)晏殊的私生活很浪漫
  
  
   18。 范仲淹:江南有美人,别后长相忆
     (1) 范仲淹和歌妓的故事
     (2) 范仲淹把当朝宰相拉下马
  
     
   19。“红杏尚书”宋祁:一首词娶到了皇妃
      (1) 夜里,有个宫女突然叫他的名字
     (2) 红杏枝头春意闹
  
      20。 林逋: 不仕不娶 梅妻鹤子
      (1) 爱上你是我的错,离开你又舍不得
     (2) 林逋爱梅的故事
 
      后记: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

    P。S:我看到许多网友的中文ID都出自宋词,也看到有许多网友喜欢填词,所以,证明我们中国人还是对古典文学有一份崇敬喜爱之意的。转这篇帖普及下国学,关键是,我很佩服这文的作者。
  
  
[卷一] 温庭筠和鱼玄机的师生恋
  
  
   第一个,我觉得还是应该谈温庭筠。不光是因为他是晚唐致力于填词的第一人,是“促使文人词走向成熟的词坛举擎”(见《唐宋诗词鉴赏》,北京大学出版社,王步高主编),更因为他是公认的“花间派”鼻祖,词坛“教父”。因为他的词极流丽,所以在《花间集》中排在第一(宋"黄昇《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一)。刘熙载《艺概》更云:“温飞卿词,精妙绝人。”世人把他和韦庄并称“温韦”。
  
   《花间集》收温庭筠的词最多,达66首。有人说,温庭筠是第一位专力填词的诗人。可以这么说,从温庭筠开始,这种登不了大雅之堂的“小词”才逐渐被人重视起来。随后经过五代李后主等人的影响,到了宋代,达到高峰,成为举世瞩目的“宋词现象”。温庭筠对词,应该有着开拓性的贡献。
  
  
   一生坎坷 终身潦倒
  
  
   先看他的一首《菩萨蛮》: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温庭筠的词写得比较晦涩,相当难懂,甚至有人讥讽为“不通”。但如果看明白了,懂得他的意思,就会发现,温庭筠写得太好了。好在哪呢?让我们一起欣赏一下上面这首《菩萨蛮》。
  
   你看他写的这个美丽的女子,“小山”是什么呢?是房屋后面那座不高的山吗?结合上下文来看,不是,温庭筠写的不是具体的、大自然意义上的“小山”。按照叶嘉莹先生的说法,“小山”的意思不是山眉,不是山枕(瓷枕),也不是头发的插梳,而是山屏,小山的形状,就是那种折叠的屏风,有点像山的形状。一头的乌云、像乌云一样的鬓发,要掩盖雪一般洁白的香腮。懒得起床画蛾眉,但是,我还是起来弄了妆,尽管梳洗、打扮得有些迟了。清朝有个词评家叫陈廷焯,他曾经这样评价这两句词说:飞卿词如“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无限伤感,溢于言表。(《白雨斋词话》卷一)。叶嘉莹先生这样解释说,她虽然“懒起画蛾眉”,是“梳洗迟”,但毕竟是画了。这一点是值得注意的,毕竟还是要珍重爱惜自己美好的品质。不是说没有人欣赏,我就堕落了,我就败坏了,我就放弃了我自己,不是的,这正是中国传统的那些读书人的品格上的操守。
  
  
   “懒起画蛾眉”,“蛾眉”这个词,也是有寓意的,它较早出现在屈原的《离骚》里,“众女嫉余之蛾眉兮”。意思是说,众多的女人嫉妒我、说我的坏话,就是因为我比她们漂亮。屈原用女人来比喻自己,说朝中官员是在嫉恨妒能,他们陷害我,就是因为我的品德、才干比他们好。
  
   画了蛾眉、弄了妆、梳洗完毕之后,这个闺中美人下一步做什么呢?就是开始“照花前后镜”,就是往头发上插朵花,然后干什么呢?照镜子,前面照完,后面照。前面的镜子和后面的镜子中的花面“交相映”,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前面镜子中有后面的反射,后面镜子中也有前面的反射。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这个“帖”字,通“贴”,意思是贴绣。“罗”,材料的质地。“绣”是罗上的花纹。“襦”(ru),是短袄。“金鹧鸪”,指罗袄上有金线贴绣成的鹧鸪图纹。这个美丽女子在“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之后,还嫌自己不够美,刚刚在罗襦上新贴了绣,绣的是什么花纹呢?是一对一对的金黄色的鹧鸪鸟图案。意思是说,这个美丽女子追求就是不孤独的、成双成对的理想,就像那双双成对的鹧鸪鸟一样。
  
   有个词评家叫张惠言,他对温庭筠的这首词评价很高,说他“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这四句有“《离骚》之意”。王国维反对张惠言的说法,说温庭筠的《菩萨蛮》有什么微言大意?哪有什么比兴?张惠言这是在罗织。还有学者说得更难听,说温庭筠是什么人?他的为人怎么好给屈原比?不能的。温庭筠的操行、人品都不好,温庭筠根本不是一个像屈原那样有忠爱缠绵理想的人,“以为行行之飞卿,何足以仰企屈子。”(李冰若语)
  
   温庭筠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呢?为什么他的为人遭到王国维、李冰若等人的批评呢?
  
   关于温庭筠,在历史上的记载不多,《旧唐书》、《新唐书》有一点,但不详细,很短。《旧唐书"温庭筠传》中说,温庭筠“士行尘杂,不修边幅,能逐弦吹之音,为侧艳之词”。说他懂音乐,熟悉管弦吹奏,专门写一些不正经的、香艳的词,不过是淫词艳曲而已。在为人方面呢,《新唐书"温大雅传"附庭筠传》里说温庭筠这个人“薄于行,无检幅”,也就是说他在生活作风上很不好,不守规矩,生活小节不好,为人不够检点,比较轻浮。晚唐以后的一些人在杂记、笔记里有过一些记载。基本上说他是个浪子,多次参加考试,就是不中,一生都没有考取进士。从55岁起,温庭筠便绝了考进士的心思,不再涉足考场。直到晚年才做了几天小得不能再小的小官。在仕途上,温庭筠一生不得意,所以就写词来派遣和寄托。
  
   《唐宋诗词鉴赏》(北京大学出版社,王步高主编)对温庭筠的介绍大致如下:温庭筠 (约812—870?),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排行十六。唐初宰相温彦博之后裔。
  种种记载表明,温庭筠这个人名气大,才华横溢,《北梦琐言》说温庭筠“才思艳丽,工于小赋,每入试,押官韵作赋,凡八叉手而八韵成”。“八叉手而八韵成”,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将手叉八次,这么短的功夫——比抽根烟的时间短多了,一首八韵诗就大功告成了。历史上有个人,是曹植吧?能七步成诗,对吧。无非是夸他文思敏捷,但真正论敏捷,“八叉手而八韵成”的温庭筠,恐怕再没有第二人了。所以,有人就送他一个外号叫“温八韵”。
  温庭筠的诗写得也不错,与李商隐齐名。温诗的特点是“清婉精丽”,他在《商山早行》诗中有这么一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成为不巧的名句,流传至今。相传,宋代大儒欧阳修很赞赏这一联,钦佩不已,欧阳修曾自作“鸟声茅店雨,野色板桥春”,但写出来之后,他才知道,这意境无论如何也达不到温诗的原意。
  
   温庭筠是“花间词派”的祖师爷,但名声不好,经常出入歌楼妓馆、纵情声色,他还特别傲,处处以才子自居,这一点有点像宋代的柳永。温庭筠行为不检点,又经常写文章讽刺权贵,所以官员们很少有人喜欢他。温庭筠屡受排挤。他的一生到处漂泊。据考,温庭筠幼时已随家客居江淮,后定居于鄠县(今陕西户县)郊野,靠近杜陵,所以他尝自称为杜陵游客。不受羁束,纵酒放浪,一生坎坷,终身潦倒。《唐才子传》云“竟流落而死”,最终郁闷而死,晚景十分凄凉。
  
  
  
(接上)
  
   过尽千帆皆不是
  
   梦江南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这是一首女人盼望丈夫(也可能是情人)的词。你看她,早晨起来,刚刚梳洗、打扮罢,就急着去等待。怎么等呢?她独自倚楼,望着茫茫的长江水。江上百舸争流,她爬上高高的望江楼,怀着喜悦和希望,看着远处一艘艘挂着帆的船开过来,一艘又一艘靠岸,但走近才发现不是。数了一艘又一艘,结果呢?“过尽千帆皆不是”,望尽所有的归船,没有一一艘是载他的航船。满怀希望地等待,却总是落空,希望一次又一次破灭。相思一次次成空。等待总归虚无。落日的斜阳映在汹涌的江面,江水悠悠地流淌。凝望着他们分别的地方——那开着白花的小洲,辛酸不已,不禁让人柔肠寸断!
  
   “过尽千帆皆不是”,这有点像中国版的“等待戈多”。抛开作者的人品不论,就词论词的话,其意境确确实实有点接近屈子《楚词》中的一句:“望夫君兮未来,吹参差兮谁思”——至少我会产生类似的联想。甚至后来的北宋天才词人柳永还从温庭筠这首词里受到启发,写出这样的名句:“想佳人椅楼长望,几回天际识归舟。”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美成能入,而不能出……”温庭筠给人的感觉就是能够“入乎其内,又出乎其外”。他的词能让人产生无数的联想。
  
   温庭筠写相思,写幽怨,其实也写他自己。中国古代有一种说法,叫“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就是说,知识分子也像女子一样,命中注定是个依附者,等待那个欣赏自己的人出现,等待一个了解自己的人,愿意为他那样的人而死。“学成文武艺,货于帝王家”,意思就是等待皇上或者某个高官的赏识,从而得到治理国家的机会。等啊等啊,有时候,“过尽千帆皆不是”。《水浒传》里阮小二说,“我这一腔热血要卖给一个识货的。”孔子也说嘛,“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论语"子罕》)孔子也在等待一个“识货”的人,希望被任用。
  
   女人的等待常常成了“等待戈多”,戈多总是要来了,但总是没有来。知识分子等任用也是如此。
  
   知识分子始终有这种等待的愿望,但这种等待常常落空。那又怎么办呢?还有另外一种安慰,那就是:“兰生幽谷,不为无人而不芳。”意思是说,一朵兰花,一出生就在一个寂寞、幽静的山谷里,很少有人光顾的地方,那么,这朵还开不开?她会不会因为没有人欣赏而不开花、不飘香了呢?不会。她不是开给人看的,开花和飘香对于她来说,是很自然的,是必须的,和有没有知音,没有关系。正如陶渊明所说,“知音苟不存,已矣何所悲。”我追求我的理想,过我自己想要的生活,倘若一路上没有任何知音,那又有深谋远虑可悲的呢?没有关系的。
  
   温庭筠的这首词《梦江南》,短短几句话,却能给人无穷的遐想。我们说这首词好,那不是随便说的。我们可以拿相思、写爱情、写等待的词,来对比一下。
  
  
菩萨蛮
  
   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水面上秤锤浮,直待黄河彻底枯。
   白日参辰现,北斗回南面。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见日头。
  
   这是敦煌曲子词。词特别好懂,写的也是热恋中的情人山盟海誓的话。我用今天的话“翻译”一下,大意是:枕前发尽千般愿,说要休掉我、要和我分开,除非是第一,青山腐烂;第二,水面上浮起了秤锤;第三,黄河彻底枯竭;第四,参星和辰星同时在大白天出现;第五,北斗回南面;第六,太阳在半夜三更生起。
  
   这样的词,琅琅上口,热情奔放,作为民歌,那是相当好的了,但是谈不上什么境界,就是大胆示爱,山盟海誓,如此而已,和温庭筠的比起来,它的境界高下就显而易见了。

TOP

(接上)
  
   温庭筠和鱼玄机不得不说的故事
  
  
   菩萨蛮
  
    水精帘里颇黎枕,暖香惹梦鸳鸯锦。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
    藕丝秋色浅,人胜参差剪。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
  
   温庭筠的词,写得真是太好了,那么飘扬那么悠远,那么虚无缥缈,那么轻快而空灵。你听听“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读起来那么美,那么意犹未尽的感觉。暖香惹梦,惹得人心里痒痒的,有恋爱的感觉。这是我一遇到心情不好或者工作疲惫,就想读诗词,读一会就什么都忘记了。进入了那个低碳的世界里去了。
  
   上面这首词我用今天的话“翻译”一下,大意如下:一个美女,睡在晶莹的、坚硬的、冰冷的水精帘里面的玲珑的、寒冷的颇黎枕上,在这上面睡觉的女人干嘛呢?相思怀念呢,屋里并冷,暖暖的,香炉上焚着香,连绣着鸳鸯的锦被中都是香的,这样的环境下少不了惹梦。江边的那绵长而细软的柳丝,刚刚发新芽,看上去朦朦胧胧,像笼罩在一片烟霭之中。春天来了,大雁开始向北飞了,大雁一字飞过时,天上那一轮残月就要消失了。
  
   藕丝衣服上染上了浅浅的、像秋天一样的颜色,在正月初七那天,我剪的五彩花朵,戴上头上,一定比其他人剪得好看。我的双鬓被一朵鲜红的花朵隔开了,玉钗呢,在头上也好像能随风飘动。
  
   这样美好的词,确实不太好“翻译”,用今天的话讲出来就不是那个味道了。我们只是感觉,温庭筠写得美,太美了。“温八韵”名不虚传,果然大才。这样的才子竟然屡试不中,可见大凡考试,都免不了埋没天才,今天如此,唐代也不例外。
  
   温庭筠能将汉字驾驭得出神如画,却独不能驾驭自己的命运。他的一生就是穷困潦倒的一生。我有时候想,是不是另类天才在哪个时代都难以被主流社会所接受呢?你看,那个时代李商隐的诗也写得好吧?同样不得志,总是遭人排挤,同样承受落魄之苦。温庭筠和李商隐还是好朋友呢,两个人私交还比较深,人们常常将他们两个叫为“温李”。可是,人家李商隐至少在长相上没那么丑,温庭筠不一样,他太丑了。《旧唐书》里说他貌丑且不修边幅,那个时代的人给他起个外号叫“温钟馗”。温庭筠长得太“惊世骇俗”、“随心所欲”了,这似乎昭示了他一生的悲情命运,这种丑相甚至延续到他的孙子。孙光宪在《北梦琐言》中记载:温庭筠有个孙子,官至常侍,别无他长,就是善于隐僻绘事。后来游至四川,本来想凭借自己的一技之长,到州牧门下做个门客,结果当面被拒绝,理由是他长得太像他爷爷温庭筠了,长得太悲情了。
  温庭筠长得这么丑,但人却这么风流,而且颇有男人魅力,以至于让鱼玄机这个著名的美女难以忘怀。
  
   温庭筠和鱼玄机的认识应当是机缘巧合。鱼玄机是晚唐著名的才女,女诗人。原名幼薇,字蕙兰。鱼玄机的父亲是个落魄秀才,因病过世后,鱼玄机母女生活无着,只好帮着揣些妓院洗衣谋生。温庭筠长得虽丑,却很风流,是个著名的浪子,喜欢在妓院里混。就这么认识了鱼玄机。那一年,鱼玄机也不过11岁左右。温庭筠看鱼玄机聪明伶俐,就受她为弟子,教她写诗,也顺便照顾一下她们母女的生活。快60岁的时候,温庭筠得到一个做巡官的机会,一个小得不能再小官。他得离开长安,离开鱼玄机,到外地去了。在一起不觉得什么,离开了才觉得缺少什么,心里空落落的。鱼玄机觉得她爱上老师温庭筠了。于是连续修书,表白心迹。温庭筠虽然风流,但师生的界限他还是坚守了。该怎么拒绝鱼玄机呢?他想了好久,决定将少年才子李亿介绍给她做老公。
  
   李亿对她还不错,但是李亿老家的老婆见丈夫带着鱼玄机进门就不客气了,先是打,然后赶出家门。万般无奈,李亿将鱼玄机送进一座道观内,说三年后再来接她。她成了道姑。就是这个时候开始叫道号“玄机”的。
  
   “过尽千帆皆不是”,三年的等待,是一场空。她开始改变自己,不再等什么男人。她成了艳丽女道士,什么男人都陪过夜,不少男人成了她的入幕之宾,把个修行所变成了妓院。后来因为争风吃醋,一时失去理智,把情人的贴身丫环鞭打致死。这起命案很快被搞到官府,声名狼藉的鱼玄机被判处死刑,斩首。那一年,鱼玄机还是个妙龄少妇,26岁。
  
   温庭筠在千里之外,听说自己的学生落得如此下场,痛心疾首。而他自己呢,日子混得也很狼狈。在襄阳当小小的巡官时,温庭筠与段成式、周繇等一起交游,喝酒,酬唱。后来,离开襄阳,去了江东,又到了淮南。
  每到一处,温庭筠都喜欢和歌女厮混、不检行迹、博饮狎昵。大家都知道他的词写得好,但听自己不珍惜自己的名声,总是讽刺官员,不检行迹,得罪了一些人。有关温庭筠品行不太好的话就这样被传来传去,传到了现在。
  
   也许,正因为温庭筠的生活经历太失意,所以,他在无意中将词中的美女写得总是那么寂寞,得不到人的欣赏。
  
  
   词人小传
  
  温庭筠 (约812—870?),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排行十六。唐初宰相温彦博之后裔。
  
   (未完待续)

TOP

(接上)
  
   [卷二] 李清照的离婚官司
  
  
   吹箫人去玉楼空
  
  
   孤雁儿
  
   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沈香烟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这是李清照晚年写的一首咏梅词。词前有几句小序,是这样写的:“世人作梅词,下笔便俗。予试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耳。”她说,世人写咏梅的词太多了,但是写得好的不多,大多一下笔便落俗套。我也写试着填一首,才知道前面说的不是妄语。这是李清照的自谦之语。意思是说,我本来想另辟蹊径,可写出来也难免落俗套。
  
   上面这首词,我用现代的语言“翻译”一下,大意是:藤制的躺椅,放在床上梅花纸帐,还在,我丈夫赵明诚人却不见了。早上起床后,孤单的我说不尽的相思。沈香烟断了,玉炉也冰冷,我思念的情怀就像水一样,潺潺流过。“笛声三弄”是个典故。据《世说新语"任诞》记载:有一天王徽之下船后在岸边散步,听说桓伊这个人善吹笛,就派人请桓伊吹一曲欣赏一下。桓伊早就听说过王徽之的大名,是个名士,答应了,下车为他吹上一曲,吹完什么话也不说,乘车而去。主客“不交一言”,尽管如此,王徽之却再也忘不了桓伊,两个人异常默契,惺惺相惜。李清照借用这个典故,暗指她和丈夫赵明诚之间也曾经心灵相通, “不交一言”却相知相爱。可是如今,赵明诚死了,到另一个世界去了,天人永隔,所以,她说,“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梅的心“惊破”,突然破了,花落了,败了,春天去了,有多少春情春意让我回忆、伤感。
  轻轻的风吹在脸上,稀疏的小雨像梅花飘落一样落下来,带来一丝凉意,又催我流下多少伤心寂寞的眼泪。“吹箫人去玉楼空”也是个典故。《列仙传》里记载了箫史和弄玉的故事。大意是这样的:传说秦穆公有个心爱的女儿,一次偶然在宫中听到远处山上传来的吹箫声,很是着迷。以至于一日听不到就茶饭不思。秦穆公就命人把那个吹箫人叫来,一打听,他叫箫史。秦穆公想留他在宫里,可是他喜欢隐居,不肯。只好答应女儿弄玉跟他去学吹箫。两个人日久生情,秦穆公只得答应了女儿的要求,让她嫁给了箫史。弄玉跟着箫史学吹箫,能够将凤凰鸣叫的声音学得惟妙惟肖,后来,他们二人的箫声果然将真凤凰引来了。箫史和弄玉就像电影《阿凡达》演的那样,骑在凤凰身上一起飞上天去了。弄玉在天上住的地方就叫“秦楼”,也叫“玉楼”。
  
   这里,李清照用这个典故,意思是丈夫就像箫史,她则像弄玉公主,两个人曾经夫唱妇随,现在呢,丈夫却一个撇下她,到天上去了,剩下空空的玉楼。现在纵然我把肠愁断了,又能“与谁同倚”?和谁一起比翼双飞呢?即使春天再来,梅花再开,我折下一枝梅花在手,又能寄给谁呢?我和他,已经是两个世界的人了,一个在人间,一个在天上。
  
   在传统文化里,折梅,这个词暗含的就是思念远方的亲朋。这个典故最初出自一首诗。南朝陆凯曾经折梅寄给远方的好友范晔:“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如果把李清照的这首词和冯延巳的词《长相思》比较一下:“红满枝,绿满枝,宿雨厌厌睡起迟,闲庭花影迟。忆归期,数归期,梦见虽多相见稀,相逢知几时。”可以看出,两个人是两种风格,李清照写得更真切、更凄惨一些,毕竟这是发生她自己身上的惨剧。
  
   你看,李清照表面是在咏梅,可暗里却是在悼念死去的丈夫赵明诚。这其实是一首悼亡词。
  
   那么,到底李清照和赵明诚之间的感情到底有多深呢?让她如此肝肠欲断。赵明诚死后她为什么又能再嫁呢?为什么再嫁仅仅一百天宁愿坐牢也要离婚呢?一个女人在宋朝也能打离婚官司吗?
  相信读者和我一样,有太多疑问。
  
   下面我们就来说说大词人李清照的故事,说说她的词,她的爱情,她的婚姻,当然,也得说说她的离婚案。
   (未完待续)

TOP

父亲李格非是苏东坡的学生
  
   李清照是个才女,婉约派的代表词人,说她是宋朝第一女词人大约没有人反对。宋代大理学家朱熹曾说:“本朝妇人能文,只有易安与魏夫人。”易安就是李清照,魏夫人是宋徽宗时代宰相曾布的妻子,魏夫人在词方面远不如李清照。李清照的词有太多读者了,太广为人知了。随便举几首: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不亏是婉约派词宗。你看她写得非常容易懂,反复叠字,想模仿而不可得。不是女人,谁的感情世界能这么曲折连绵?说她是女人,又很气势,颇有丈夫气概。真的像大珠小珠落玉盘。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想说好,简直都找不到形容词。
  
   在这般清冷、肃杀的季节,李清照寻寻觅觅的到底是个什么东西?是安慰?是真理?是期待?还是温情?“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种许多情形,怎一个、愁字了得。人有时候就是这样,惆怅,莫名其妙地惆怅。找到不生存的依靠甚至看不到希望,心突然很灰。所以,我一直欣赏顾随先生的一句话:“以绝望的心,过希望的生活”。
  
   再举一首大家特别熟悉、可以是妇孺皆知的词:
  
   《乌江》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首诗是李清照在逃亡途中、路过乌江时写的。她借项羽的宁死不屈来反讽宋徽宗父子的无能、败国。
  
   她写的有丈夫之气,和辛弃疾有一比。其实,一直到晚年,在逃亡的路上、贫病交加的日子里,她都没有忘记被金兵占领的家乡,都在梦想收回故土,她写道:“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那堪永夜,明月空床”。面对南宋小朝廷的腐败和苟安,她甚至想像花木兰那样,女扮男装,代父从军,打跑金人,收复中原。
  
   李清照出生名门,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官当的也不小,礼部员外郎,那个时候的礼部和今天的教育部还不太一样,宋朝时的礼部主要是主管国家祭典啊、外交啊、礼仪啊这些东西,也包括今天教育部这些功能,比如说乡试啊、学校啊之类。李清照的父亲做的不是礼部尚书,而是礼部员外郎,大约就相当于今天的司长之类,厅长或者省级干部吧。
  
   要论学问,也逊色,大学士苏东坡的学生,家的藏书不少。李清照的母亲也是名门之女、大家闺秀,当朝宰相王眭的大女儿。这样的家庭,李清照从小就受到读书、填词的熏陶。不幸的是,李清照幼年丧母。还好,李格非娶的第二任妻子人品、修养都很好,对她不但没有通常认为的后母的凶残,相反,对李清照就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还教她断文识字。李清照的后母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琴棋书画,无所不通。
  
   (未完待续)

TOP

莫道不销魂 人比黄花瘦
  
   那个时候,不时兴自由恋爱。就连苏东坡这样自由放达的人,他的婚姻都是父母包办的。李清照一个女流之辈,更没有可能外出认识男子,然后恋爱、结婚了。18岁的李清照与21岁的赵明诚结婚了。两家算得上门当户对。赵明诚的父亲赵挺之,当时是吏部侍郎,大约相当于今天的国家人事部副部长之类。吏部可比礼部有油水,赵挺之后来还当到宰相的高位。赵明诚虽然是“高干子弟”,但不是个张扬的人,而且有个高雅的爱好:文物收藏,酷爱金石文字的收集研究。李清照本不是爱财之人,婚后的她陪丈夫一起写词,看书,研究金石书画,夫唱妇随。日子过得相当如意。
  
   赵明诚根本就没有参加科举考试,靠着家族的关系,当上小官。他的兴趣原来就不在科举上,估计参加他也考不上,因为他好像只爱他的金石考古,后来果然成了这方面的名家。他从此可以领着国家的工资来搞自己的学问了。这一点,我们不能不羡慕宋朝,那是历史的“高薪养学”时期,那个时代的不但地位高,官员尤其是文官的工资也高,安心做学问的硬环境和软环境都具备。赵明诚后来就成为了和当时的文坛盟主、著名的学者欧阳修齐名的金石考古专家。
  
   赵明诚后来到外地做官,李清照在家闲来无事,就填词。重阳到了,她寂寞了,想远方的丈夫,就填了首《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她把寂寞和惆怅,写下来,然后,寄给在外作官的丈夫。
  这首《醉花阴》,我用今天的语言“翻译”一下:满天的薄雾和浓云,看不到阳光,这样阴沉的天气就像我的心情一样,一天到晚愁绪相伴。龙脑香在金色的兽形香炉里寂寞地燃烧着。又是佳节又逢重阳,人家都是夫妻二人登高,我却一个人在家里相思。一个人枕着冰冷的玉枕、在纱帐里睡觉,半夜时那股凉气穿透我的身心。
  我独自到东篱下喝酒赏菊解愁,一直喝到日暮黄昏后,闻闻身上,衣袖里充满了菊花的香气。别说这忧愁和思念不不销魂,当秋日的西风乍起、吹动帘幕时,想你的人儿可是比那黄色的菊花还要憔悴。
  
   李清照的词里面喜欢用“东篱”,来自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意思是她很羡慕陶渊明,很想像陶渊明那样“采菊东篱下”,所以她给自己取名叫易安居士。
  
   这首词写得真是太好了。据《嫏环记》载,赵明诚看到后,暗暗叫好。但他不想在词上输给妻子,于是,就闭门谢客,构思好几天,终于写出五十阙词。然后,连同李清照的《醉花阴》一起,拿给好朋友看,让朋友评评哪句词写得最好。当然,朋友不知道里面有他老婆的词。朋友看后说:“只三句绝佳。” 赵明诚忙问是哪三句?朋友说:“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小夫妻俩打情骂俏,互相不服输,又有共同的爱好,而且那个时代女人又不用找工作、上班,做官的也不用担心被杀头,大不了被贬。所以说,李清照婚后的生活甜蜜而幸福。遗憾的,暂时两地分居,徒添相思之愁。
  
  

TOP

一剪梅:李清照写给丈夫的“情书”
  
  
   想丈夫了怎么办?那个时代又没有手手机、电脑、电话,只能写小词代情书,寄给远方的官人。这首《一剪梅》就是李清照写给丈夫的“情书”。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这首词我们太熟悉了,因为它已经被现代人谱成流行歌曲,到处传唱。你看李清照写的,她说,老公啊,外面的荷花已经调谢了,有了秋天的凉意,可是屋里夏天铺的竹席我都还没有换。整个想你,连换玉簟这事都忘记了。秋天,寂寥啊,我的心何尝不是秋天呢。我“轻解罗裳,独上兰舟”,我想你,从春到秋,想你无法排解。干脆换上轻便的休闲装,独自一人,划船散心去、解闷去。可是,我哪有心游览啊。只是不停地抬头看天,看云,有没有你的信寄爱啊。天上一字飞行的大雁啊,是否带回你的书信?我们快要团聚了,因为我看到月亮都圆了,月光洒满西楼。
  
   花自己在那里零落,水自己在那里流淌。你就不担心我这朵花飘零么?我想念你,也希望你和我一样地想念我。只要不能团圆,我想我这种相思之情就没有办法消除。老公啊,你知道吗,我对的思念,无时无刻不在,皱着的眉头刚刚舒展开,那刻骨的思念又悄悄地爬上心头。我挥之不去呀,无法排解呀,我无处可逃了,你知道吗?
  
   写得真好,太好了。最棒的情书。很多人喜欢听周杰伦的《东风破》,我也喜欢一遍遍地听:一盏离愁孤单伫立在窗口/我在门后假装你人还没走/旧地如重游月圆更寂寞/夜半清醒的烛火不忍苛责我/一壶漂泊浪迹天涯难入喉/你走之后酒暖回忆思念瘦/水向东流时间怎么偷……歌词写得不错,有点宋词的味道,但就词说词,和李清照写的这首“情书”相比,一下就比出了差距。
  
   从这首《一剪梅》的词来看,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的感情是非常好的。两个人感情好到什么程度呢?好到李清照一直没有生孩子,赵明诚还是一如既往地爱她。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一个老婆不能生孩子,在宋代的法律中是可以休掉的。就说陆游吧,他肯定爱表妹唐婉了,可是两个相爱的人还是分开了。为什么分开呢?她婆婆不同意,要他必须休掉,理由就是唐婉不生孩子。宋朝的法律为男人休妻规定了七条(即所谓的“七出”),女人附和任何一条,男人都可以休掉,哪七条?“一无子,二淫逸,三不事舅姑,四口舌,五盗窃,六妒忌,七恶疾。”不能生孩子,是头一条。但是,赵明诚不但没有休,还视为知音,相亲相爱。
  
   还有,他们爱好、志趣相投。另外,赵明诚家后来倒霉、被罢官,连累到赵明诚也没有官可做了,李清照毫无怨言地陪丈夫到山东青州隐居,这一隐就是十年!而这十年,他们切磋学问、共同读书,反而在事业上获得大丰收,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共同撰写考古巨著《金石录》。这十年,也是李清照一生最安逸、最幸福的十年。她自号易安居士,就是为了效法陶渊明。他们的书房取名叫“归来堂”。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有这么一个句子:“审容膝之易安”。“容膝”两个字,是夸张的说法,就是说房子是“蜗居”,空间小得只能勉强把膝盖挤进去,即使住在这样的陋室里,也一样能心安,能随遇而安。
  
   可是,这位易安居士,后来在北宋灭亡、丈夫病故后,一路逃亡,漂泊,也没法“易安”了。
  
  

TOP

50岁的李清照再嫁100天后离婚
  
   公元1127年,北方金国攻破了汴京,徽宗、钦宗父子被俘,徽宗的第九个儿子、钦宗的弟弟康王赵构于同年5月,在应天府也就是今天的商丘等级做皇帝,这就是南宋,赵构也就是宋高宗。
  
   这个时候金兵还在后面追,宋高宗就带着大臣一路南逃,他就被迫逃到船上,坐船逃到浙江温州。金兵没有再追,高宗就回到临安,也就是今天的杭州。李清照的家乡早已被金兵占领,他和丈夫只好南逃,多年搜集来的金石字画丧失殆尽。路上丈夫接到朝廷要重新起用为湖州知府的圣旨。两个人不得不暂时分开。谁知道这次离别竟成了永恒,赵明诚出师未捷身先死,在去建康(今南京)报道的路上病死了。快要50岁的李清照得知这一消息,痛不欲生。国难之后,又是夫亡,其情何堪?她写下了“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这样词句。
  
   自从建炎三年(1129)8月,丈夫赵明诚去世之后,李清照就孤身一人流落江南,颠沛流离,身体越来越虚弱,各种各样的病痛在折磨着她。1132年,她来到杭州,认识了张汝州。张汝州花言巧语,经常来关心无依无靠的李清照,对她百般示好。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的晚年,50岁左右的李清照竟然犯了“晚节不保”的糊涂,相信了什么爱情,顶着世俗的压力再嫁,嫁给了张汝州。结婚之后,才发现,张汝州对她关心是假,贪图她的钱财是真,以为李清照一定有很多古董、字画。但是,张汝州失望了,李清照这个时候已经一贫如洗。而李清照也终于看到他的真面目,“寻寻觅觅” 寻来个什么人呢!二人都觉得自己是个上当者,两个人从吵架到全武行,实在过不下去。
  
   李清照想离婚,谈何容易!那年头,男人可以休妻,女人那能离婚啊?即使正当理由,女人如果告丈夫,要求离婚,即使印证丈夫有罪,诉讼成功了,女人也得坐两年牢。宋朝法律就是这么定的。
  
   李清照以张汝州“妄增举数”为由,告他欺君。欺君之罪,那可是要掉脑袋的。什么叫“妄增举数”呢?宋朝有规定,举子靠到一定次数,取得相应的资格,就可以给你官做。但是,张汝州说了谎话,谎报了考试的次数,“填表”弄虚作假。最终,张汝州被削去官职,流放外地。
  
   李清照第二次嫁人,是一场错误,这场婚姻仅仅持续了100天。
  李清照虽然成功地离了婚,摆脱了张汝州,但是,根据当时法律,她还得坐两年牢。李清照入狱后,由于家人设法给狱卒行贿,李清照仅仅在监狱住了九天,便被释放。
  
   带着残碎的心,背井离乡,贫困忧苦,晚年改嫁,名声自然受影响。
  
   飘泊,飘泊,飘泊,终于再也没能回到故乡,寂寞地客死江南,带着思念、屈辱和遗憾……
  
   (未完待续)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