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山水行 精华 推荐

山水行 精华 推荐

山 水 行


应朋友的邀请,去山旮旯的她老家赴会期。或者不叫会期,我只知山里的方言却不知学名该怎么说,暂且自定为会期。
在我们这儿,有许多山里的小村子保持着特有的民风民俗,比如这会期。会期只有一日的时间,有些地方是春耕播种前,有些地方是夏季收获了早稻时,有些地方是秋收之后,到了那一日,在外的游子基本会自发的返乡,有体面工作的还会呼朋唤友到村子中闹腾一整天,那场面一点儿也不逊色于春节的热闹,却删减了春节的许多繁文缛节,显得更像一场随性休闲的聚会。说是祖传的规则,哪家在会期中接待的客人多,在来年就会红红火火蒸蒸日上。
虽然各村各寨会期的日子各异,但是所寄予的希望是相同的。

朋友的老家叫黄金寨,距城镇较远,为了赶在上午十点前到达,天还蒙蒙亮,我们就出发了,一路上大家笑闹着说非要镀一身黄金才回家。
从城区出发驱车不到2小时,就驶入了进山的水泥路。虽说现在已是村村通了水泥路,但是车子越往山里开,路就越窄小越弯曲,山路十八弯在此尽显其风采。开了车窗,迎面扑来清新无比的山风,似有水雾、有道不明的芳香朝你扑来,扑了个满脸满怀,许是山风卷来了山涧卷来了花香草香吧,闭着眼,很享受的深呼吸,把这大山馈赠的第一份礼物沁入心脾、吸入骨髓。车子越往山里开,越觉这是在攻克一道道逶迤的绿色屏障,景色愈显幽深远古,人却多起来了。
朋友说那都是去赴会期的,果真,一路上几乎看不到出山的人,尽是往山里去的,赶趟似的一伙又一伙,他们像是去赴一个千年之约呢。老人和小孩是成群结队步行,年青人则是驾着摩托车呼啸而过,我们的是小车,在淳朴的人们眼里是高贵的客人,开到之处,远远的就驻足,闪在尽可能的路边为小车让道了。

车子驶到村口,与朋友一道下了车,原来这个村处在山腰中,依偎在山的怀抱里,进村的路还没有修好,还是古老的窄小凹凸不平的石板路,小车的底盘太低,我们只能弃车步行。
没走几步大家就被盛情好客的乡亲拦下了,又是拖又是拽的,说是贵客到了家门口怎么也得进去喝碗竹根水,盛情难却进了那家门,看到的却是好几桌子丰盛的酒席,有些大圆桌已经在觥筹交错了。有人感慨说才上午十点就开吃了,这可真是民以食为天呀。朋友解释说,会期就这样,哪家越早有客人、客人越多显得越体面,若是哪家在这一天冷冷清清,定是落魄穷困、人缘极差,是会被村里人笑话的。
主人为每个人面前的大海碗倒满了一碗竹根水,清澈无比,仿佛真是刚从竹根汩汩溢出的山泉,看起来像是甘醇无比的仙露。主人很豪爽的端起大海碗一饮而尽,然后开怀的说山旮旯里没有什么好东西招待远道而来的客人,看得起他就喝了这碗竹根水。这样清醇的山泉早已诱惑着大家的渴念,也学着主人端起海碗仰起头,咕咚咚往肚子里倒。
啊!我的天呀,原来是酒!!主人和朋友却大笑不止,所有的人愣了片刻也跟着笑得前俯后仰。
出了这家门又被那家拦截,我们这一行人本是要上朋友家做客的,没等你看见朋友的家门都已经把肚子撑得滚圆了,唯一学乖的就是对那竹根水不敢再豪爽,只能很文雅的抿一下,润润唇,要不恐怕多数都要醉倒在朋友家门口了。

朋友在她那些亲戚邻里中周旋了好久,这才好不容易把我们领进了她的家。
正厅里的客人熙熙攘攘热闹非凡,那些配酒的小菜用大脸盆盛放,还有用桶盛放的,最令人匝舌的是一些类似粉条小混饨类的居然是用一米多高的大木桶盛放,专门有人不断的从这桶内装了后往每一桌添加。同来的一个90后小妹妹瞪着大眼感慨的说:“对山里人的吃我们算是开眼了。”
被朋友的父母热情的迎至一小间,在这儿安静了许多,大家正要入座休息片刻时,一老奶奶颤巍巍的走进来,拉拉这个的手拍拍那个的肩,脸上挂着很慈祥亲切的微笑,嘟嚷着对着男的说“赛牛郎”,我们正想取笑男士们,听到老奶奶对着我们说的话取笑的意念突然卡在喉咙里了。恰巧朋友进来,她赶紧向我们解释说那是她奶奶,她用当地的方言在夸男士们个个长得又俊又帅女士们也蛮标致。
大伙儿一听这解释乐得直捧腹,夸男士“赛牛郎”勉强还能会意,可夸女士的词竟然把“蛮”音发成了“烂”,听不懂方言的人会这意可就相差十万八千里了,夸人的词突然变成了咒人的词,这里的方言也太令人费解了。

朋友说看我们吃了五六家,在她家就暂时不动碗筷杯盏了。她把我们领到屋后的瓜棚树荫下,让大家喝茶聊天或是游山玩水。
朋友的母亲拿来了大茶壶和大瓷碗,还捧出许多爆米花炒花生,热情招呼大家喝茶。看着眼前的佐茶之物和几块粗碗,让我不由得想到城里人的茶席,经营者创意迭出,不仅讲究茶席的杯壶,还讲究到桌凳、屏风、音乐等等,或许此等山野质朴的乡情是入不了那些风雅人士的眼。一撮粗茶在白瓷大壶内舒展沉浮间已有悠悠清香扑鼻,大瓷碗盛着清茶,再佐以爆米花,无论是呷一口细品,还是两三口就把大碗茶喝了个底朝天的牛饮,都觉情趣横生。
起身远眺,或寻路拾级而行,极目之处已找不到来时的小路,许是隐于巨大的绿涛之中了,所能看到的是峰峰簇拥山山相依,近处泼绿远处含黛,一直绵延至天际,而此时的我们就如绿色海洋中的一滴水,渴望蒸腾为缕缕轻烟薄雾,飘渺在这片绿涛之上。都说山重水复、山水相依,这儿也不例外,伟岸的山也和清柔的水相互纠缠着。山中散布着许多山涧溪流,顺着沟谷丘壑肆意往山下奔流,溪水清澈而丰满,险峻之处喧嚣跳跃成瀑似帘,平缓之处默默渗透汇成涓涓细流。
山里人开辟山道时,都铺上了石块,在密林中形成蜿蜒的石阶,途中遇溪水或泉眼处被刻意地圈了起来,旁边放个竹筒方便路人饮用,加上供路人歇脚休憩而建的十里亭,成了一道温馨朴实的风景。
看看瓜棚下的茶席,喝一碗溢满民风民情的清茶,户对青山、门绕绿水、窗含朝夕,空灵浩荡的松涛水吟,在山风轻拂之时分明携来高山流水的琴瑟合奏,这景致可不是天赐的自然创意么?置换了虚荣的鄙视,摒弃了浮华的浊气,恍若飘浮在盈盈天籁的画舫上。

由于我们当日就要返回,朋友的家人在下午三点多时,特意为我们开了小灶。
一桌子的菜上齐了,与前面几家有所不同的是,少了晕腥多了素菜,或炒或煲、或煎或蒸或凉拌,除了农家的蔬菜外,这些小炒靓烫都是由笋和菌类变换着花样做成的,唯一的肉类是溪中捉来的小鱼,有两根指头大,煎得金黄喷香的。还未动筷已让这色这香诱得直咽口水了。朋友说这是专为我们准备的菜,吃一些当地特色的小混饨、锅边糊和酿豆腐,再尝一尝无污染的绿色食品,竹根水也还是要米西几口的。
习习凉风从门外窗外争先钻了进来,天然的空调使人无比惬意、食欲大增。每样菜都没有名目,可每每入口都觉鲜美无比,余味无穷。这就是家在青山绿水之妙不在养眼,而在于“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口福了。在主人的热情相劝下,竹根水被喝光了几坛,宾主间话多了起来,少了那些客套的拘谨。
临要走时,主人已经有了些许醉意,边挽留边絮叨着:“得空就来家里坐坐,我们这山里人也就养养小姨子(指溪中小鱼),过过笋生活喝喝竹根水,赛过活神仙。”
在夕阳的余晖中,我们驱车原路返回,大家披着夕阳,可不是镀了一身黄金回家么?

看着渐渐远去的大山,我的心里有隐隐的依恋,不由得轻轻叹息,又要回到另一个纷扰而淡漠的世界了。

烟儿与我一起山水一日游
村民们都很热心

音乐真好听
山大王们都很好客,我也想喝那清酒了,哈哈

TOP

天啊,这又是水流湍湍,又是鸟鸣叽叽,小曲真好听啊!!!!

TOP

幽草,我读完了,羡慕啊!!

会期,哪个省哪个市哪个县,我想去了,哈哈。。

TOP

你知道么,看到第六章,我又饿了。。。。正宗的原生态的无污染的农家饭啊

TOP

烟儿与我一起山水一日游
随你的文字神游过了,却更添几分惆怅,因为,我还没实地观光呢,哈哈。。

TOP

山水幽幽行前程。

TOP

一山一水一人,一心,一怡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