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民国时期上海和北京的房价,低得令人吃惊!

民国时期上海和北京的房价,低得令人吃惊!

看《羊城晚报》,一位李姓作者写的介绍房价的文章很有味。“民国十六年(1927年),这位老中医在上海南城购房置地,瞧中一幢两层小楼,卖主喊价两万五银元,他觉得合适。老中医买的那幢两层小楼,底层五间,顶层四间(顶层少一间,空出来的地方当露台),占地半亩,一个小院子,跟现在的别墅没什么两样。这位老中医花2.5万银元买套房子,相当于花掉了当时一个人一辈子的饭钱(其时一块大洋能买150根油条、或者80瓶荷兰汽水、或者35碗乌鸡面等)。”

    “北京地史办的朋友发来几张房契,用更低的民国房价把我惊着了。房契一:民国三年,仁厚堂购买城区丰盛胡同一四合院,正房三间、厢房两间、南房一间,院子占地半亩。市价二百二十五块现大洋。房契二:民国十六年宣武门内西大街一处四合院,共计瓦房十八间,由于是前清官邸,设施豪华,要价两千五百现大洋。”

    “众所周知,民国时知识分子工资很高,清华一普通教授每月能拿80大洋,绸缎铺一普通会计每月能拿十二元,这么忙活一年,刨除开销,还能落一四合院。”

    “现在上海市区的独栋别墅每平方米不低于3万,想买老中医同样等式的一套房,没有六七百万是弄不成的,六七百万,那可不是一个人一辈子的饭钱。而是一个人几辈子的饭钱。你知道,现在收入在高的知识分子,也不敢担保忙活一年能买下一四合院。难道真的是生产力越发展,居住的成本越高?”

    民国期间我们仅四万万人口,现在13多亿,现在是90年前的三倍多。客观地说人口不断增多房价肯定不可同日而言,不过,涨个30倍应该可以了吧。如今,300倍、3000倍,就有些莫名其妙真叫人觉得今不如昔呀!
来源于网络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