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我们无作为 反导凸显中美老大地位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中国特地选择在1月11日进行中段导弹拦截试验并高调对外宣布,是别有深意的。3年前的同一天,2007年1月11日,中国也对外宣布成功从地面击毁太空中的卫星。但从技术上来说,成功拦截大气层外导弹(通常是洲际弹道导弹)的难度较击毁卫星更高,其战略意义不亚于当年的“两弹一星”。
美国售台是把遮阳伞 中国反导是座防空洞
环球网引述有报道透露,3年前击毁卫星时,由于中方的太空碎片捕捉系统尚未过关,美方曾大肆渲染中国的试验威胁太空安全,一度令外交部十分紧张。不久后,中方将系统完善后,曾向美方通报过详细的碎片数据,包括之前美方的碎片及其他国家的碎片数据,令美方即时收声。今次导弹拦截试验,美方迄今为止并无激烈反应。
拥有大气层外拦截导弹的能力,先要能侦测到敌方导弹的发射,这和中国多年来发射的数十枚“尖兵”系列地球遥感卫星有很大关系。只有当卫星的精准度和导弹的发射速度达到某个程度,才能具备中段拦截能力。目前,中段拦截的技术俄罗斯都尚未过关,以此能力计算,中美才是真正的G2。
其实,拦截导弹的战区防御系统的滥觞是当年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虽然标榜防御,但对未有此系统的导弹国家来说,其实是一种变相进攻。与售台的爱国者3型导弹的拦截能力相比,形象地说,美国售台的是一把遮阳伞,中国筑起的是一座防空洞。
拉大对印度战略优势 整个世界格局都会带来冲击
说中方高调宣布是针对美国对台军售也许不错,但却不是唯一的针对对象。中国是全球最多核邻国的国家,特别是印度,一直视中国为主要假想敌,其导弹技术亦日臻成熟,现在中国对印的战略优势再度拉大。下一步中国要建立的是海基(战舰发射)导弹拦截系统,中国战区防御系统的建立,对整个世界格局都会带来冲击。
印度时报13日发表文章称,中国军事太空项目正在积极扩张,日前进行的反导试验就证明了这一点,但印度方面却尚未做好应对这一威胁的准备,甚至连军事太空理论都尚未成形。
中国反导试验勾勒出太空战略
文章称,中国于2007年1月进行了一次反卫星拦截试验,并因此引起了世界的震动。三年后,中国又于1月宣布其成功进行了陆基中段反导弹拦截技术试验,利用一枚导弹击中了另外一枚导弹。与2007年1月北京的公完全沉默不同的是,此次试验过后,中国公布了一些相关信息。
新华社的报道指出,此次试验证明了中国的“陆基中段反导拦截技术”,“达到了预期目的”。对此,一名中国分析家指出,与此前的反卫星技术试验相比,导弹拦截系统要更难进行,因为目标是移动目标,而卫星却是在预设轨道上飞行。
西方国家报道称,这并不是中国首次试验导弹防御系统,北京曾于2006年试射过一枚类似美国“爱国者”导弹防御系统的地对空导弹。西方分析家称,此次测试暗示中国导弹防御技术日臻成熟,而其相关技术则是在中国防空导弹系统及其近年来引进的先进俄制防空系统为基础研发的。
文章称,新反导系统可能会用来保护高价值政策、经济及军事资产。其中包括政治指挥中心、大型水坝及导弹阵地。分析家指出,虽然这些反导系统可能无法有效应对美国导弹或巡航导弹,但却可能有效应对来自地区国家导弹的威胁,例如印度。
文章指出,最近这次测试突出了中国太空政策的双重性。一方面,北京反对美国导弹防御项目,并与俄罗斯一起,在多边论坛声讨美国外太空武器化意图;另一方面北京利用俄罗斯技术发展本国太空武器。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此次试验勾勒出了中国的太空理论,而这一空间理论明确了中国的战略目标,且由内部组织革新与富有成效的军事外交支持。
新德里尚未做好应对准备
同北京政府一样,新德里方面对太空武器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那些驻日内瓦及纽约的印度外交家及印度政治领导人都反对外太空武器化。
不过,印度国防科学家却宣称,自2006年底印度便开始进行导弹防御测试。今年1月初,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主席萨拉斯瓦特(V. K.Saraswat)在提及印度太空项目时也略带自豪的说:“当前,我们已经拥有了基本部件,还需要能够追踪敌军卫星运转情况的技术,尤其是在发动攻击之前。”
萨拉斯瓦特指出,要想确保太空安全就需要具备一系列能力,包括保护卫星、通信及导航系统,并阻止敌军使用太空系统。
文章指出,从某种程度上讲,印度科技部门的宣言令人怀疑,尤其是在2008年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的导弹试射失败以及原子能科学家日前就1998年核试验结果进行争吵后。
然而,真正的问题却出现在其他方面——印度文职领导阶层似乎尚未做好应对中国军事太空项目扩张对印挑战的准备。
文章称,此前印度空军曾要求组建一个新的太空部门,将参与军事太空技术研发及利用的各个部门汇聚一堂。虽然印度空军提出这个建议已有些时日了,但是在军种竞争及科学部门协作问题的阻碍下,相关事宜仍没有取得任何进展。
对于这种情况,文章反问到:“就算国防部没人制定外层空间战略,总理办公室就不能主动带头让所有利益相关者坐到一起,为印度起草军事太空理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