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成功进行反导拦截试验
新华网北京1月12日电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姜瑜12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国11日进行的陆基中段反导拦截技术试验不产生滞留空间轨道的碎片,不会对在轨航天器的安全构成威胁。
中国11日在境内进行的这次试验达到了预期目的。
姜瑜表示,这次试验是防御性的,不针对任何国家,与中国一贯奉行的防御性的国防政策是一致的。
“中国始终走和平发展的道路,也奉行防御性国防政策。中国加强国防建设是出于维护国家主权、安全的正当需要。”姜瑜说。
延伸阅读:
拦截洲际导弹——陆基中段导弹防御系统
美国陆基中段导弹防御系统(GMD)的主要作战目标是敌方远程弹道导弹、洲际弹道导弹。GMD系统可以在弹道最高点拦截最大射程超过10000公里、最大速度达到24倍音速的洲际导弹,是世界上反导作战能力最强的系统,目前已开始初步部署。
系统组成
整个项目一旦完成,GMD系统将由DSP导弹预警卫星(或SBIRS天基红外系统)、STSS空间跟踪及监测系统、陆基远程跟踪雷达、海基远程跟踪雷达(SBX)、陆基拦截弹(GBI),以及一系列战斗管理中心、司令部、控制及通信中心组成。
当敌方导弹发射时,DSP导弹预警卫星利用红外探测仪可以及时发现弹道导弹发射时和助推段产生的激烈尾焰,并作出预警。当敌方导弹结束助推段,弹体与弹头分离后,STSS空间跟踪及监测系统承接起跟踪敌方弹头的任务,STSS的卫星装有更灵敏的红外探测仪器,可以跟踪低红外特征的弹头。当敌方弹头进入陆基或海基远程雷达的探测范围后,雷达展开对敌方弹头的跟踪,并计算火控诸元。
一旦敌方弹头进入射程,陆基拦截弹(GBI)发射升空,远程跟踪雷达保持对敌方弹头和己方拦截弹的跟踪,并引导己方拦截弹进行拦截。陆基拦截弹(GBI)在达到适当的高度、速度后,进行弹体分离,释放大气层外动能拦截载具(EKV)。EKV上搭载有红外导引头,变轨推进器等;在红外导引头截获敌方弹头后,EKV进行变轨机动使自己的飞行轨道与敌方弹头的飞行轨道交汇,最后直接将敌方弹头撞毁。
中段反导
反导拦截技术按发射地分为陆基、海基和天基,分别指反导系统在陆地、海上和天空发射。按照拦截时机不同可分为三大类。一是“助推段”防御系统,它是指在助推阶段对来袭导弹进行拦截,一般是导弹发射后、尚未投放弹头的数分钟内进行拦截。二是“末段”防御系统,它是指在弹道飞行最后阶段,即在来袭导弹在进入大气层并即将击中目标时,对来袭导弹或弹头进行拦截。三是“中段”防御系统,拦截范围是以上两者之间的广大区域,旨在对脱离导弹弹体后尚未再入大气层、处于太空真空飞行状态的来袭弹头进行拦截。
中段是弹道导弹飞行高度最高的一段,远程弹道导弹的中段是在大气层以外飞行。在中段进行拦截,可以避免敌方导弹飞临我方本土,相对于“爱国者3”等末端反导系统,安全系数更高。但中段拦截因为目标距离远,也要求反导系统的雷达拥有更远的探测距离、拦截弹拥有更快的速度和加速度,技术难度更高。
陆基中段导弹防御系统(GMD)的系统组成庞杂、技术难度极高。此前,世界上只有美国一家进行过研究试验,中国是第二个进行陆基中段反导拦截试验的国家。
从目前掌握的信息来看,中国在11日进行的这次陆基中段反导拦截试验,应该只是在陆基远程雷达引导下的拦截试验。因为中国缺少导弹预警卫星,无法展开全程的探测、跟踪、拦截试验,与美国有相当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