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蒋纬国寻访生父寻找戴季陶遗骨秘闻

蒋纬国寻访生父寻找戴季陶遗骨秘闻

本文摘自:《世纪》2009年第1期 作者:李迅
一、成都昭觉寺内的戴季陶墓
成都昭觉寺坐落于成都市区东北,素有川西“第一禅林”之称。寺庙始建于唐贞观年间,宋代崇宁年间圆悟禅师说法于寺,复名昭觉。明末寺庙毁于兵火。今存山门、天王殿、地藏殿及藏经楼等为清康熙二年(公元1663年)重修,大雄宝殿、圆通宝殿、钟鼓楼等为20世纪80年代后重建。寺中殿宇规模宏大,林木葱茏,为成都著名古刹之一。走进寺内,过虔心亭、天王殿,再经地藏殿,眼前便呈现出雄伟的大雄宝殿。再折向东行,来到了供奉千手千眼观音的圆通宝殿。此殿的北面,就是昭觉寺的塔林。在这片绿树掩映的塔林之中,细心的人会发现,著名的民国政治人物,国民政府考试院长戴季陶的墓就坐落在此中一隅。
戴季陶墓为长方形,南北长约9米,东西宽约3米。墓后立有塔形墓碑,碑面贴大理石,碑上部有屋檐式攒尖顶,覆琉璃瓦。碑正面嵌汉白玉,上刻碑文。碑文正中为阴刻篆书大字两列:
“吴兴戴传贤季陶先生之墓、德配钮夫人有恒合葬于此”。
旁有楷体小字:
“后学秦孝仪薰沐书石”;
最左小字为:
“岁次庚午春吉孝孙大成、南基奉灵火化迁葬立碑本支百世虔祷”。
戴季陶,谱名传贤,字季陶,笔名主要有天仇,信佛后有法号“不空”。祖籍浙江吴兴,他1891年出生于四川广汉,早年在成都求学,14岁留学日本。作为民国史上的风云人物,戴季陶做过孙中山的机要秘书,后又紧随蒋介石,成为蒋的忠诚谋士。1949年2月12日,眼见大势已去的戴季陶,在广州选择自杀终结了自己的人生。戴去世后,国民政府举行了公祭。祭毕,灵柩由专机载运飞往成都,其子戴安国奉柩一同返川。3月31日,蒋介石颁发国葬令。4月3日一,戴季陶与夫人钮有恒合葬于成都外西枣子巷太夫人墓地(钮氏先于1942年因脑溢血去世)。
读者或许会问:为什么原先葬于成都外西枣子巷的戴墓,今天会坐落在昭觉寺内呢?这便引出了本文要披露的有关寻找戴季陶遗骨的这段鲜为人知的秘闻。
二、戴季陶与蒋纬国的父子之谜
1988年,时任黄埔军校同学会理事、民革上海市委副主委的李赣驹先生访问美国,访问期间通过特殊的管道与台湾的许多老朋友建立了联系。李赣驹是辛亥元老李烈钧将军的公子,早年毕业于黄埔军校17期,曾担任过冯玉祥将军的秘书,与台湾国民党的高层渊源颇深。在此次重新联系上的“老朋友”中,就包括了蒋介石的二公子,时任台湾陆军二级上将、“国家安全会议”秘书长的蒋纬国。李赣驹回国后不久,蒋纬国便派友人祝康彦来沪找到他,托付他办一件非常重要而又秘密的事情,就是寻找戴季陶的墓址所在。
那么,蒋纬国又为何要寻找戴季陶的墓呢?原来,戴季陶才是蒋纬国的亲生父亲。这件事坊间数十年来流传甚广,笔者采访李赣驹先生,他表示根据他的了解,蒋纬国出生于日本,婴幼回国,一直由蒋介石的侍妾姚冶诚在苏州抚养,成年后才回到蒋介石身边。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