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沂蒙山反扫荡与中条山会战之对比

沂蒙山反扫荡与中条山会战之对比

沂蒙山反扫荡战役,由于115师进入山东不久,其实并不是我军反扫荡中特别成功的战例。

但在这儿谈之,是因为在《华北治安战》上册的结尾,在发生了华北中条山会战的1941年,华北日军在广播里承认,本年度最大的战斗不是中条山会战,而是对鲁南沂蒙山的扫荡。

这样,就需要比较一下了。

一、总规模
“国军”的中条山会战:日军6个师团、4个旅团,合计参战10万余人;“国军”十数万人(一说18万,但恐不准)。
1941年5月7日日军发动进攻,我军正面抵抗,到12、3日大局已定,6月10日结束,历时1个月余。日军伤亡大约4000人,我军大约伤亡8万人。

沂蒙山反扫荡:日军4个师团、3个旅团,参加扫荡兵力5万余人.
日军11月2日进攻,到12月28日扫荡结束。八路军第115师和山东纵队共歼灭日伪军2200余人,连同邻近各根据地配合作战共歼敌4000余人,攻克据点160余处,我军部队伤亡1400余人。

从规模上看,表面看是中条山会战更大,为什么日军认为沂蒙山反扫荡是当年度最大的战斗呢?

二、GCD军队的战法,使得战役从空间、时间、参战(起码应战或处于战争状态)兵力更广,对日军压力(尤其精神)远远大于“国军”
(一)GCD军队的战法
尽量不正面打阵地战,而是一部跳出圈外袭击日军后方,在敌人扫荡区伏击、袭击、或在地形有利时阻击。通过“围魏救赵”、攻击敌人补给线、小规模消耗敌人兵力破扫荡。
(二)敌人参战口径差别明显
沂蒙山反扫荡与中条山会战,两战日军实际参战人数决非表面的“10万:5万”
看“国军”的中条山会战,日军6个师团、4个旅团,兵力当然不止10万,但参战10万余人。这说明了什么?因为在敌后,敌人要留兵力守备。因为“国军”战法死板,因此留下的不过2、30%吧?
同样,沂蒙山反扫荡日军4个师团、3个旅团,总兵力也应该超过10万人。但由于GCD军队过于“狡猾”,留下一半以上守备,参加扫荡兵力5万余人。(伪军不详,“半”伪军也有一定比例)。由于我军习惯“围魏救赵”、攻击敌后据点,守备的敌军被迫参战、被迫运动、被迫戒严的,恐怕为数不少。
这样,沂蒙山反扫荡从空间、时间、参战(起码应战或处于战争状态)兵力比中条山会战更广,对日军压力(尤其精神)远远大于“国军”的中条山会战。而且伤亡比例差别严重,战役目的更是天壤之别。这,大概是日军认为沂蒙山反扫荡规模更大的根源。

需要强调的是,沂蒙山反扫荡损失是很大的。我军总结为“但抗日军民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部队伤亡1400余人,群众被杀害和抓走1.4万余人,粮食被抢走160余万斤”,可见根据地、根据地人民、粮食,对于GCD军队和反扫荡,都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有效措施,象某些人造谣的那样“敌人一来就逃避”,是保不住的,GCD军队根本无法生存,更谈不上发展。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在正面战场的“会战”,一般都是按“*个师团”口径统计。其实日军也会留部分部队守备,不过留的兵力比例少罢了。
实际参战人数会少一些。

GCD反扫荡,日军、伪军留的守备多,而且也往往得参战、至少奔忙。
因此,实际参战的兵力,比公布的扫荡兵力要多一些。
而且潜在因素也存在:一旦我军被敌人粘住,敌人从北京、徐州等地方调集兵力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而我军交通条件差,增援必然难。
电视剧《沂蒙》里,讲到了这个
沂蒙山反扫荡战役,由于115师进入山东不久,其实并不是我军反扫荡中特别成功的战例。

但在这儿谈之,是因为在《华北治安战》上册的结尾,在发生了华北中条山会战的1941年,华北日军在广播里承认,本年度最大的战斗不是中条山会战,而是对鲁南沂蒙山的扫荡。

这样,就需要比较一 ..呵呵~ 你这个资料很有说服力,充分表明在抗日战争里 GCD军要比GMD军有更高的作战效率,那些精英混混儿们或是深蓝遗老遗少们是不敢面对这种对比的。

TOP

编成了参加中条山会战的序列——第1军:第33、第36、第37、第41师团,独立混成第4、第9、第16旅团,军预备队;方面军直辖兵团:第21、第35师团,原配属35师团之骑兵第4旅团一部及第3飞行集团。指挥官: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多田骏中将。总兵力约10万余人。

1941年9-10月间,驻山东日军集中5万兵力,在第12军司令官土桥一次中将指挥下,准备对沂蒙山区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以第32师团和独立混成第10旅团置于新泰、蒙阴、平邑、费县地区;以第21师团、独立混成第5、第6旅团置于沂水、莒县地区;以第17师团主力、第33师团一部置于临沂地区。日军企图首先构成对临沂、沂水、蒙阴三角地带的封锁;尔后,以多路、多梯队进行分进合击,形成对沂蒙山区的"铁壁合围",消灭在这一地区的八路军部队,摧毁沂蒙山区抗日根据地。
===================================
楼主想说服我们。5大于10

楼主如此智商也来骗5毛,这年头钱越来越好赚了。哈哈

TOP

作战经过概要如下
第十二军首先构成了对沂蒙三角地带的封锁线,同时,军的主力于11月5日拂晓,由四面一齐开始进攻。第二十一师团(步兵十大队)由沂水南北一线向西方,第十七师团(步兵七大队)由临沂及其东北地区向北方及西北方,第三十二师团(步兵九大队半)以主力由蒙阴、新泰一线向东方,逐步压缩包围圈,努力搜索歼灭企图逃走或潜伏之敌。11月11日,第一期作战终了。由12日开始进入第二期。各兵团分驻要地,剔抉、扫荡残敌,并力图消灭其根据地。陈光指挥的一一五师的部队,向云蒙山区逃避。徐向前及张经武的司令部似潜伏在官庄(孙祖北约10公里)附近山岳地带。为此,对该山岳地带进行了彻底扫荡。
在此次作战进行中,当地中国方面各行政机关、民众团体等,做为治安强化运动的一环,与我军始终积极合作。如:沂州道尹王九思亲自指挥警备队进攻中共方面根据地侍郎宅,并参加其它扫荡战。同时还积极修筑对敌隔断线(有壕沟及岗楼阵地)。
作战持续进行近两个月,于12月28日结束。根据11月20日的调查,敌遗弃尸体1,654具,我缴获很多武器、被服,破坏了其根据地的各项设施。
===================================
摘自《华北治安战》陈光指挥的一一五师的部队,向云蒙山区逃避。
还是砥柱牛逼。

TOP

云蒙山也是前线,
不是逃到了峨眉山。
陈光当然比光头牛逼啦

TOP

5楼,您咋胡说呢?

不是俺说,而是:
尽管你们自认“国军”规模作战大,可由于“国军”作战呆板,日军投入10万“国军”就只对10万(未必到),而且败的快,作战区域、空间、时间、对敌人的压力都小
因此对手不认可!

在下不过是在分析、试图解读这一点罢了。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