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战场马良山争夺战:英国人的“伤心岭”
朝鲜战场马良山争夺战:英国人的“伤心岭”
1952年春,我在军委总政肖华主任领导下的组织部工作。一天,组织部长朱明跟我说:“肖主任批准你两个月假,去朝鲜看看'小广东'。”“小广东”即罗立斌,我爱人,志愿军一九一师政委,因为他是广东人,相对年龄又较小,因此军委领导叫他“小广东”。1951年11月,他率领一九一师在朝鲜三八线上的马良山和敌人进行了一场生死搏杀,直到现在,这支部队仍在三八线附近和美、英联军激战着。很多同事劝我不要去朝鲜,说敌机轰炸非常厉害,你是去探亲,炸死了也不能当烈士。但是我觉得机会难得,罗立斌说你来看看战争情况也好,不然以后难看到,我还是去了朝鲜。
一、上前线
到了安东(现在的丹东),师管理员带来一辆嘎斯69,后勤分部主任又派了一辆,他说路上非常危险,一定要两辆车互相照应,打翻了一辆还有一辆。给我们开车的司机,其中一位是刚刚结束的马良山战役的战斗英雄,他在抢运缴获的大量炮弹中立了功。
车开到鸭绿江边,两岸都是苏军密集的高射炮,炮火把天空都打得昏暗了,弹片到处溅落着。进入朝鲜,天已经擦黑,车拐入山谷中。路边到处是炸坏了的、翻倒了的大、小汽车,到处都是弹坑,车沿着坑坑洼洼的山间公路颠簸着。公路上几米一个哨兵监视天空,敌机飞来就鸣枪示警,汽车马上就要关灯,否则前边的车开灯过去,炸弹就会打到后边的车上。一路上不断地看到朝鲜妇女,她们非常勇敢,3、5个或7、8个一组,头顶着箩筐,手拿着工具,公路上哪里有弹坑,她们就往哪里填土、石块、砖头、木头。有些地方刚填平就又炸出了大坑,她们就马上把这些大坑又填平。不时地还能见到我志愿军搭便桥、开路的工程兵。
敌机沿公路线不停顿地投弹轰炸,当它离我们稍远时,我们的嘎斯69就抓紧时间往前冲;当敌机炸弹响声迫近时,我们就在公路边找一个地势较好的地方隐蔽一下。有时敌机来时公路上没有任何可以躲藏的地方,司机就一下子猛冲、一下子慢开,这真是提着脑袋和敌机玩捉迷藏的游戏。敌机不时地投下威力很大的子母弹,爆炸声轰鸣,弹片横飞,这时我们尽可能地提前跳下汽车,趴在低洼的沟堑里躲藏。一次敌机轰炸刚停,汽车马上发动起来向前冲,跑了几十米才发觉同行的管理员未在车上,赶快停车。原来是他跳车躲炸弹时,大家都没有注意到,等他赶上来,车继续前进。忽然,前面一辆迎面开来的车被打坏了横在路上,副驾驶座上的同志满脸是血,这辆车挡住了路,几个人去推它都推不动。刚好我们的车赶到,我们的司机拿铁链子拴住对方的车,把它拖到公路边。这时我朝后一看,嗬!就这一小会儿功夫,后面的车已经一辆接一辆望不到尽头了。
后半夜,车过平壤,又往前走了几十公里后到达沙里院。沙里院已相当接近三八线了,到处是残墙断壁,遍地碎砖瓦砾。这里是铁路、公路交通的枢纽,是敌机轰炸的重点,一天24小时不停顿地轰炸。我们趁着敌机轰炸交接班的空隙,猛冲了过去。车又走了几十公里,到达了三八线附近的一九一师师部,天尚未亮。
二、攻占三八线上的马良山
罗立斌住在一个地堡里,房子只有一小部分露出地面。敌机的轰炸和大炮的轰击日夜不断,震得桌子上的电话机往起跳。每天傍晚警卫员都要重糊窗纸,用麻袋蒙窗子,因为经过白天的炮击,窗纸已被震烂了,夜晚又怕烛光从窗户透出去。在这里,罗立斌向我讲述了他最近一段时间的战斗经历。
志愿军第64军战士在防守马良山的战斗中依托坑道式的工事进行反击
1.马良山争夺战
马良山有5座山头,它从北边紧靠着三八线,屹立在临津江西岸。它如被敌军占领,则严重地威胁着三八线北我方占据的大片地区;如我军占领马良山,则可威胁南方从涟川至铁原一线敌军的侧翼,控制涟川至市边里、抱川至九化里、高浪浦里至朔宁等3条主要交通线。马良山是当时朝鲜西线战场敌我双方争夺的一个焦点。
我们面对的敌人是英联邦二十八旅、二十九旅,他们是英国装备最精良、战斗力最强的部队,一个旅的兵力相当于我们的一个师,人们普遍地认为,英军的战斗力远强于美军。马良山原是我一九一师把守着,去年10月,联合国军发动了“秋季攻势”,英二十九旅与我一九一师对阵。敌人依靠的是强大的炮火和空中优势。我们的战术是面对敌人猛烈火力攻击,前沿每个山头只放一个班或一个排,在野战工事很快被摧毁的情况下,浴血奋战,顽强抵抗;一旦阵地失守,我方人员迅速撤离,师、团预备队先以炮火大量杀伤阵地表面之敌,再利用夜间反冲击夺回阵地。经反复争夺,夜以继日,马良山几个山头在3天内5易其手。我军以较少伤亡的代价,歼敌近3000人,最后退出了马良山。而英二十九旅也被我们打垮,退到后面休整,换上来英二十八旅,防守马良山一线的是它的苏格兰皇家边防团。
2.重新攻占马良山
经过周密地部署,充分地战前动员,11月4日下午3时,我一九一师发动了马良山反击战,这是我军首次在朝鲜战场组织步兵、炮兵、高射炮兵、坦克兵和工兵的协同作战。进攻在白天开始,先以60门炮、其中有一些是在朝鲜战场上首次亮相的“喀秋莎”火箭炮,摧毁敌工事和压制敌人炮火,然后以坦克进至前沿直接瞄准射击敌火力点,同时以密集的高射炮打击敌机,掩护我军上空。
“喀秋莎”火箭炮等轰击1个钟头后,步兵发起冲锋,6分钟我们就拿下了第一个山头,3个小时后,5个山头均被我占领,全歼守军苏格兰皇家边防团2500余人。
3.打退敌人的反扑
而后的3天,英军二十八旅另一个团对我顽强地反扑,企图重占马良山。他们大规模地空袭、轰炸,我军坚守阵地,英勇反击。经过3天的战斗,毙伤敌人1300多人,英二十八旅整个被我打垮,退到二线,敌人又换上来新的英二十九旅。新的英二十九旅由英伦三岛抽调的诺法克斯团和维尔曲团再加上从香港抽调的莱斯特团组成。
4.构筑地下长城
从攻占马良山的当夜开始,我们便根据自己的和兄弟部队的经验使用了整个守备的部队和配属的工兵,逐步地修筑起各种坑道式的工事--隧道、避弹室、弹药库、带掩盖的交通沟等。白天抗击敌人的反攻,晚上勇士们就用自己的双手和简陋的工具,经过多少个异常艰苦的日夜,硬是把一个偌大的马良山一分为二:地面上的和地底下的。从外表上看来,它似乎只是什么也不存在的几座秃山头,然而,千军万马却在它底下神出鬼没。依托这座“地下长城”,我们能大量地杀伤敌人,长期地坚守阵地,能攻能防,可以训练也可以休息。它使我军立于不败之地,增加了我们坚持持久作战、争取最后胜利的条件和信心。
马良山战斗中的志愿军某部步兵、炮兵、装甲兵联合指挥所的图片 马良山战斗,志愿军,某部步兵,炮兵,装甲兵,联合指挥所
5.和英军俘虏座谈
一天下午,罗立斌带上英文翻译去“战俘临时训练队”,随便点了几个战俘开了一次小型座谈会。一个俘虏说:“炮火刚停,我一抬头,你们的士兵已经端着刺刀对准我。我们一组3个人,谁也没有来得及放枪就当了俘虏。”一个年龄稍大的下士,带着感慨的口气对我说:“你们的炮打得妙,军官指挥得好,士兵个个英勇无比,我们是非吃败仗不可的。那一天,在第一次猛烈的炮火停顿之后,接着听到机枪和步枪的射击声,我以为步兵快上来了;不料刚刚探头出来,第二次更厉害的炮火就打过来,不少的人吃了亏。等到你们的步兵真正冲上阵地的时候,我们还在抱着脑袋躲炮弹,连举手缴枪都来不及。”另一个人从旁补充说:“你们炮火的猛烈程度是出乎意料的,更想不到中国军队会在白天进攻。”罗立斌问俘虏:“听说过朝鲜战场上有座伤心岭(上甘岭)吗?”他们争着回答:“听说过,听说过,那是东线战场美军伤亡很多的地方。不过,对我们英军来说,西线战场也有一座伤心岭,那就是马良山。”罗立斌又说:“听说开城谈判,今天早上美国代表还一口咬定马良山在你们手里。”一个俘虏很干脆地回答我:“那么,就让该死的乔埃(参加停战谈判的敌方首席代表)自己来看看吧!”
三、签订停战协议
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损兵折将后,不得不坐下来和我们谈判,1951年7月10日和平谈判正式开始。但敌方在战场上捞不到的,却想在谈判桌旁捞回来。美方提出,由于联合国军有海空优势,他们的飞机随时都可以飞过实际控制线去轰炸,因此中朝实际控制线的后方不能认为已被中朝方完全占领,中朝方应从实际控制线全线后退38公里到68公里,那才是停战分界线的位置。我们当然不能同意这样的无理要求,谈判一再被搁置下来。美方代表说:“那就让炸弹、大炮和机关枪来辩论吧!”
马良山等战役的胜利,特别是金城大捷,给敌人以沉重打击,对促进和平谈判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美、英联军意识到,向北打我们是打不动的,而我们随时都可以继续向南进击。现在的战场形势与美方代表说“让飞机、大炮来说话吧”时相比,战线又向南推进了332平方公里。终于,1953年7月27日上午10时,朝鲜停战协议正式签字,停战线以当前双方实际对持线为准。
四、结束语
上个世纪50年代初,对于我们国家来说,形势是严峻的,我们刚刚打垮蒋介石,还未真正站稳脚跟,百废待兴。那时,新中国一年钢产量是61万吨,而美国是8772万吨;我们一年工农业总产值是574亿元人民币,而美国是15078亿美元。在军队的装备上,双方更是有着巨大的差距,特别是我们当时基本上还没有空军。所以,侵朝战争总指挥联合国军总司令、美国五星上将麦克阿瑟在1950年10月疯狂叫嚣:“感恩节(11月23日)前打到鸭绿江。”“圣诞节(12月25日)让孩子们回家过年。”
我英勇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斗志昂扬,克服重重困难,敢于和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力量对抗。我们和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浴血奋斗,不怕牺牲,把美、英等16国联军和南朝鲜伪军从鸭绿江边赶回到三八线以南,并牢牢地控制住了三八线北部地区。美第八集团军司令沃克在仓促逃跑时出车祸被撞死,而麦克阿瑟则被美国总统杜鲁门撤销了一切职务。
抗美援朝的胜利,打出了中国人民的国威、军威,捍卫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独立,保卫了我国东北边疆的安全,使刚刚建立的人民中国站稳了脚跟,让美、英联合国军从哪里来就滚回到哪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