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梁启超与护国运动

梁启超与护国运动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清王朝一夕崩溃,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宣告成立,但此时南方革命党领袖孙中山并无力统一全国,北洋军阀袁世凯手握重兵,雄踞北方。经过两个月的你来我往,孙中山与袁世凯达成协议,只要袁世凯驱清帝退位,拥护共和,则中华民国大总统之位属于袁世凯,从而实现全国一统。1912年2月14日,清帝退位,袁世凯当上了临时大总统,在袁世凯就任总统仪式上,共和派人士被袁世凯“誓守约法”、“捍卫共和”的言辞所陶醉,肉麻吹捧袁世凯为中国的华盛顿,举国沉浸在一片喜气洋洋当中。
  共和确立,此时流亡日本被清廷通缉13年之久的梁启超也宣告解除了禁令。
  梁启超,袁世凯十分清楚这三个字的分量。13年当中,梁启超虽然身在异国,但凭借他那如椽大笔,他的“新民体”文章早已风行全国,成为一个举世瞩目的治国之才。袁世凯认为只有和这位当年的变法领袖现在的“舆论骄子”合作,政权才有更加稳定的可能,他和其他北洋权要人物,不断电请梁启超回国。一直密切关注国内局势,渴望国家走向美国式民主共和道路的梁启超,此时决定抛弃前嫌,接受邀请,参与到国家的改造中来。
  梁启超经过天津,受到北洋大臣张锡銮、唐绍仪的隆重欢迎,各省欢迎电报更是络绎不绝。梁启超也被这一现象冲昏了头脑,不无得意说道:“此次项城(袁世凯)致敬尽礼,各界欢腾。”并在给女儿信中写道:“上自总统府国务院诸人,趋跄惟恐不及。下即全社会,举国若狂。此十二日间,吾一身实为北京之中心,各人皆环绕吾旁,如众星之拱北辰。”真有一种生逢其时扬眉吐气的豪情。
  1912年8月,宋教仁将同盟会、国民共进会、国民公党、共和实进会进行合并,组建国民党,成为国家第一大党。为了造成国内两党对抗,如美国民主、共和两党对垒一般,梁启超同年成立民主党,后来又吸收共和、统一等政党,1913年正式组建进步党,梁为领袖。
  进步党奉行的是梁启超改良主义,反对革命,认为如果通过革命手段解决问题,那么革命之后必然又是革命,断无休止时候,其结果必然是“生灵涂炭”、“国势日非”,主张通过不流血的和平方式,让国家走向健康民主的发展轨道。梁启超寄希望袁世凯帮助他实现这一建国纲领,并因此竭力维护袁世凯的中心地位。梁启超的忠心也得到了袁世凯的赏识,在1913年的“第一流人才内阁”中,梁启超获得了一个司法总长的职位,梁启超踌躇满志写下了《治国大政方针宣言书》,阐述了他的建国纲领,为袁政府全身心投入。



  让梁启超万万没有想到的是,野心勃勃的袁世凯并非只是想做一个大总统而已,而是在做着黄袍加身的清秋大梦,他假共和之名,行独裁之实,利用国民党、进步党的鹬蚌相争,坐收渔利。1913年在用武力击败国民党之后,紧接着又将梁启超等进步党人士赶出内阁。1915年,他先是废除约法、取消国会,然后经过他一手操纵的参议院选举他为中华帝国总统,并在1916年正式称帝,改元洪宪。袁世凯的面目此时完全暴露,共和果实被他完全埋葬。
  在袁世凯称帝初露端倪时候,梁启超就对其有过忠告,告诫袁世凯帝制必亡,奉劝他切莫一意孤行。1915年6月,他还和冯国璋面见袁世凯,再三劝告袁世凯一旦称帝,只会自取灭亡。袁世凯在梁启超面前表现出他一贯两面三刀的面目,假惺惺说绝无称帝意图,梁启超一时也被蒙蔽,“袁氏语我及冯将军,皆矢誓不肯为帝,其言甚恳切”。袁氏为人,诡诈多变,随着7月间筹安会六君子的横空出世,袁世凯称帝野心已是路人皆知。梁启超终于完全看清袁氏嘴脸,挥动如椽大笔,写出了惊世鸿文《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对袁氏进行了无情谴责,“昊天不吊,今大总统创业未半,而遽夺诸国民之手,则中国惟有糜烂而已”。“无风鼓浪,兴妖作怪,徒淆民视听,而诣国家无穷之戚”。用语十分激烈。梁启超写完此文,专门誊抄一份寄给袁世凯,希望他幡然悔悟,重归正途。袁氏一见,面如土色,马上派人找到梁启超,以二十万元大洋作筹码,要梁启超放弃发表这篇文章。梁启超坚持认为帝制必然失败,不为所动。1915年底,在袁世凯称帝达到颠峰时候,梁启超抛出了这篇“讨袁檄文”,它犹如一声震雷,惊醒了世人。尽管袁世凯的称帝活动仍在紧锣密鼓进行,但它的不得人心是人所共睹。
  梁启超不光在舆论上揭发袁世凯,还在武力上做好了与袁世凯的决战,云南都督蔡锷是梁启超当年时务学堂学生,此时正被袁世凯软禁北京,梁启超和他密谋倒袁,此次谋划,蔡锷后来言道:“帝制议兴,九宇晦盲。吾师新会先生(即梁启超)居虎口中直道危言,大声疾呼。于是已死之人心,乃振荡而昭苏。先生所言全国人人所欲言,全国人人所不敢言。抑非先生言之,故补注以动天下也。”“当去岁秋冬之交,帝焰炙手可热。锷在京师,间数日辄一诣天津,造先生之庐,谘受大计。及部署略定,先后南下。临行相与约曰:事之不济,吾侪死之,决不亡命。若其济也,吾侪引退,决不在朝。”
  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称帝,12月23日,蔡锷在云南誓师反袁,轰轰烈烈的护国战争开始了。



  袁世凯称帝绝非一时头脑发热,而是有过处心积虑准备的。文的方面,他通过筹安会六君子制造舆论混淆视听,武的方面,早在1913年国民党进行的“二次革命”中,宁赣一役,就将国民党军队击溃。有了这两手准备,袁世凯睥睨一切,有恃无恐登上帝位。
  在这种情况下,维护共和只有寄希望于梁启超为领袖的进步党。
  梁启超扛起反袁大旗,首先在进步党宗旨上进行了检讨,1915年11月18日,梁启超在敦促党人熊铁涯、刘希陶在西南进行反袁活动的书信写道:“吾党夙昔持论,厌畏破坏,常欲维持现状,以图修养。今以四年来试验之结果,此现状多维持一日,则元气多斲丧一分。吾辈掷此聪明才力,助人养痈,于心何安?于义何取?”“吾侪自命为稳健派者,失败之迹,历历可指也。曾无尺寸根据之地,惟张空拳以代人呐喊,故无往而不为人所劫持,无时而不为人所利用。”从这里可以看出,“国中最爱平和惮破坏之一人”的梁启超此时已走出了和平改良途径,决心在武力上和袁世凯一决高下。
  战幕揭开,蔡锷等陆续发布了由梁启超起草的《云南致北京警告电》《云南致北京最后通牒电》《云南致各省通电》《云贵檄告全国文》,义正词严发出“永除帝制”“捍卫共和”的时代最强音,再次对袁世凯进行了无情痛斥:“政治上未尝示吾侪一线之光明,而汲汲为一人一家怙权固位之私计。以阴柔之方略,操纵党派;以狠鸷之权术,蹂躏国会;以卑劣之手段,诛除异己;以诱胁之作用,淆钳舆论;以朋比之利益,驱策宵小,以虚矫之名义,劫制正人。”可谓将袁世凯面目进行了完全揭露。
  但随着袁世凯十数万北洋军开至西南,蔡锷、唐继尧一万多人的护国军,呈现出独木难支的窘境,梁启超意识到战争如果要取得胜利,必须策动广西独立,使滇、黔、桂互为犄角,相互呼应,才能图事。于是梁启超秘密潜入广西,全力策动广西都督陆荣廷反袁,陆荣廷听从了梁启超意见,和梁启超联名发布了《广西致各省通电》:“荣廷怵于报国大义,不敢不挥泪以誓师徒,启超虽以文弱书生,亦只得竭才以赞帷幄。”一看即知出自梁启超手笔。
  滇、黔、桂连成一体,极大打击了袁世凯北洋势力,其他省份遥相呼应,全国倒袁有如风起云涌,势不可挡。袁世凯见大势已去,1916年3月22日,袁氏宣布取消帝制,深知袁世凯狡狯多变的梁启超并未就此罢休,坚决痛打落水狗,他又亲入广东,策动广东独立,并于4月19日成立了护国军两广都司令部,以岑春煊为司令,自己为参谋,对袁世凯继续予以痛击。
  1916年6月6日,袁世凯在气急败坏中去世。6月7日,黎元洪代理大总统,梁启超当即放下武装,致电黎元洪,要求恢复约法、召开国会,中国重新走向了共和之路。
  再造共和之后,梁启超写作《五年来之教训》,对自1911年国家建立共和到1916年再造共和,作了全面检讨,恳请当政者应当“纯以国家之利害为本位”。尽管各方政要都呼吁梁启超回到政坛,但梁启超坚决辞去,履行了当年对蔡锷所言“若其济也,吾侪引退,决不在朝”的承诺,这样不为个人私利着想,完全为国家出发的高风亮节,确实让人无限钦敬。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