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俄最新解密档案 中苏同盟阻碍解放军攻台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是中国志愿军在朝鲜半岛的军事行动挽救了台湾和蒋介石政权。朝鲜战争的爆发,特别是美国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最终阻断了中共对台湾的收复。然而,沈志华根据中、俄、美三国最新解密档案研究表明,解放军武力攻台取决于国民党军队的抵抗能力、苏联对解放军的援助力度以及美国援台的政策取向等三个因素,真正阻止中共攻占台湾的,不是朝鲜战争和第七舰队,而是《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毛泽东访苏 中共备战攻台
1949年12月16日毛泽东抵达莫斯科,当天晚上与斯大林会谈。在谈到建立海军的问题时,毛泽东并非无意地顺便提到,国民党人在台湾岛上建立了海、空军基地,而中共方面没有海军和空军,难以占领台湾。“鉴于这一点,我们的一些将领主张呼吁苏联援助,即苏联可以派遣志愿飞行员或秘密部队,以便尽快拿下台湾。”
对此,斯大林谨慎地回答:“援助形式需要进行周密考虑”,“主要的问题是不给美国人提供干预的借口”。显然,斯大林不同意让苏联军事力量直接参与攻打台湾,但是愿意帮助中国尽快建立海空军。
访苏期间,毛泽东在想方设法与斯大林周旋,处理中苏同盟条约问题的同时,仍十分关注解放军攻占沿海岛屿和备战台湾的军事进展。
中共在明知海空军实力不如国民党,而苏联又不肯给予直接军事支援的情况,仍积极备战,计划首先解决沿海岛屿问题,再进一步攻占台湾,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美国对台湾的消极态度。
新中国成立时,美国政府曾倾向于不让台湾被*军队所占有。12月8日国民党政府迁台以后,鉴于台湾在军事上的战略地位,美国曾设想利用岛内的自治运动来达到由美国控制台湾的目的。当蒋介石从大陆撤往台湾,并且加强了对台湾的控制之后,美国设想以所谓独立或托管方式,把台湾与大陆分离的方案,都行不通了。
于是,问题的焦点就转变为:为了美国的战略利益,是否应该介入中国内战,支持和援助蒋介石政权。这一点,鉴于毛泽东作为新中国最高领导人已经前往莫斯科而显得尤为迫切。 12月30日,美国国会通过国家安全委员会第48/2号文件“美国关于亚洲的立场”,规定“美国应当通过适当的政治、心理和经济手段,利用中共和苏联之间,以及中国斯大林主义者和其他分子之间的分歧,同时谨慎地避免给人以干涉的印象”。至于台湾,其“重要性并不足以采取军事行动”。“美国应尽一切努力以加强它在菲律宾、琉球群岛和日本的总体地位”。毋庸置疑,这份文件确立的政策就是不准备干涉中国内战、不动用军队阻挠中共解放台湾。
1950年1月5日和12日,杜鲁门和艾奇逊分别发表声明和公开演讲,宣布将台湾排除在美国的远东防御线之外。同一天,第三野战军副司令员栗裕在军事会议上提出:美国不可能派军队保护国民党。他强调,美国已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如果人民解放军进攻台湾,它没有理由进行干预,也难以同英、菲、日等盟国取得一致意见。
粟裕认为,美国至少需要5年才能动员足够多的军队在远东发动一场重大的军事冲突,他们不会派军队到台湾,但可能会提供飞机、大炮和坦克。就当时美国高层的政策动向来看,他的判断是对的。
中苏同盟促美改变对台政策
杜鲁门选择在这个时候发表“弃台声明”,目的就是要在中苏之间插入楔子,防止两国缔结联盟。远在莫斯科的斯大林对此非常清楚,所以频频向毛泽东示好,不仅指示苏联驻联合国的代表退出安理会,甚至被迫接受了中方关于中苏条约有关协定的草案。
同样,毛泽东为了表明与苏联友好、一致的政治立场,也做出了一系列敌视美国的举动,如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驳斥艾奇逊的宣言,动手处理美国经济合作署在华物资,并征用包括美国在内的外国在华军营等等。
2月14日,《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字并公开发表。艾奇逊主张的政治基础因中苏结盟而告消失,他的对台政策在国内备受攻击。蒋介石则敏感地预言:“美国远东军事不能不重新部署”。
中苏结盟后,美国明显加强了对中国动向的监视。驻亚洲的情报机构不断报告,苏联空军的飞机已经进入中国沿海机场,中共军队在东南沿海“屯兵百万”准备攻打台湾;“鉴于苏联对中共的广泛援助,国民党政府成功防御台湾的可能性很小”。所有这些迹象都表明,美国在亚洲的利益正在受到苏联“利用中共”发起的“新的、有力的挑战”。
面对美苏全面对抗的态势,杜鲁门频频与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及各军部参谋长会面,一项新的远东政策开始酝酿并逐渐成熟起来。
其实,美国军方从一开始就没有理会国务院的对台政策。中苏同盟条约公布以后,美国军人的立场更加强硬,特别是1950年4月国家安全委员会提出第68号文件(NSC68),从根本上动摇了白宫刚刚确定的对台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