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金沙首次发现船棺,在墓葬中还发现了不少色彩鲜艳的朱砂
金沙遗址最新考古发现说明,战国时期古蜀国依然繁荣
三星堆是古蜀文化的鼎盛时期,其后的金沙是其灿烂文明的延续,但呈现下坡路之势。那在秦灭蜀之前的春秋战国,金沙文明究竟是啥样?昨日,金沙遗址区又一全新的考古发现给出回答:战国时期的金沙文明依然繁荣。在位于金沙遗址区的黄忠村发现的大型宫殿建筑遗迹、灰坑、陶窑及28座墓葬,年代囊括西周、春秋和战国,其中尤以7座战国墓葬最为豪华。该发现非常确切地证实金沙文明至战国时期依旧“瘦死骆驼比马大”。
奇特葬俗 鲜红朱砂表达复生
发掘点位于金沙遗址区内东侧,聚集在这里的28座墓葬尽管年代上与金沙遗址相差了600多年,但与先前出土的古蜀宫廷建筑遗址仅百米之遥。“该地点北部和南部均发现了大型宫殿建筑遗迹及大量墓葬、灰坑、陶窑等遗迹,出土大量较为丰富的陶器、玉石器、青铜器。”金沙遗址工作站站长周志清介绍,发掘工作从2008年9月1日开始,截至目前共发掘了800平方米。
在所有墓葬中,以编号M2725的战国墓最为特殊。这是一座同穴双棺(船棺)墓,墓穴东西两侧都有熟土二层台,西室西侧二层台上随葬大量鹿骨和残陶片,墓主头枕4件尖底盏,胸部安放有一磨石,东室的二层台上随葬1个殉人。令人惊奇的是,两位墓主尸骸周围泥土都呈现出鲜艳的红色,“这是葬时墓主全身都被撒上了朱砂,朱砂代表血液,表达出当时古人对复生的强烈愿望。”
测DNA 明确金沙先民差异
自三星堆“王朝”之后,(商末)古蜀开始从顶峰走下坡路,直至被秦所灭,“但长期以来,因为没有佐证,春秋战国时期金沙文明到底是啥状态,一直没有明确估计。”如今这些似乎明晰起来,朱砂、兽骨、青铜器、玉石器……这些出土器物都是金沙祭祀风俗中的重要组成元素,而发掘点距离金沙文明的“宫殿区”又如此之近,皆为这7座战国墓葬打上了“金沙”标签,“现在可以比较有把握地说,即使处在衰败期,金沙文明在战国时期依旧足够繁荣,春秋战国时期金沙居民很可能仍活跃于该片土地上。”
周志清进一步解释说,战国时古蜀人能制造船棺,尽管是小型船棺,依然能生产大量青铜器和陶器,都彰显了当时以成都平原为中心的古蜀文明生产力大部分保留。此次发现的战国墓葬中骨骸还有身高达1.8米的墓主,足以说明当时金沙后裔的生活水平不低。
周志清认为,这批墓葬的发现与研究将有力地拓展金沙遗址文化的内涵与外延。下一步,考古工作人员将对墓葬中骨骸取样进行DNA测定,明确其与金沙早期先民DNA的具体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