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诸葛亮的战略错误

诸葛亮的战略错误

武候在收川之前的战略大都是不错的,可收川后就错误联篇让人看不下去了。
第一错:刚刚拿下汉中时,风闻曹操要领大兵收复汉中。刘备问计武候。答曰:可令关羽攻樊城,曹操必无力攻汉中。
关羽攻樊城的结果是丢了荆州。蜀国的实力损失2/5。造成严重的战略失败,直接影响到蜀国最终结局。那么失败的原因到底是战略问题还是关羽的执行问题呢?笔者认为主要是战略错误造成的。请看分析:
当时的总体形势是蜀国有两个战略重心。一是四川-汉中,另一个是荆州。经济实力大约川汉占3/5,荆州占2/5。军事实力大约是川汉占3/4,荆州占1/4。两个中心从地理上看交通不便,难以互相支援。从防守的难度看川汉地区易守难攻,荆州地区则是两战之地。防守不易。从内部管理看,荆州属于占领有一段时间,内部比较稳定。而川汉地区属于新收地区,需要有一个整顿消化的时间。不过当时从蜀国的总体力量看尚不能居优势,谈不上战略进攻。当务之急是争取一段和平时期(特别是川汉地区)来巩固消化新占领地区。
从荆州的形势看,曹孙两家都是虎视眈眈。荆州的军事实力并不占优势,属于自保有余,进攻不足的状态。两个敌人比较而言,因北军不善水战,所以无论是从意图上或实力上,对荆州的最大威胁应该都是东吴。这时让关羽攻樊城,就必然露出破绽,让孙权有可乘之机。所以说这是战略错误不是良好的战术执行能够弥补的。过去都是说大意失荆州,其实是错误的战略失了荆州。
当时蜀国的长期战略应是先休整。然后第一步平南,第二步出长安。但无论如何用荆州作攻击出发地都是错误。但在短期如何为汉中争取一段整顿时间呢?首先汉中的危险可能并没有那么大,首先蜀国在川汉地区的兵力至少也有20万,其次从地形上看也是易守难攻。第三,也可以让关羽搞一点佯攻,就是作出进攻的姿态,但并不作实际攻势。来牵制曹操。这样处理可能就会汉中,荆州两全了。等以后休整好了再一步步采取攻势才是正路。
第二错:丢了荆州后,刘备又兵败东吴。留给诸葛亮的烂摊子已经很难收拾了。这是武候作战次序和方向基本正确。就是先平南再攻长安。平南的结果近乎完美。攻长安要是能成功,事情就有点希望了。可攻长安有一个慢攻还是快攻的战略问题。
当时有两种意见:一种是武候主张的顺山区大路前进,稳扎稳打的慢攻战略。另一种是魏延提出的走小路,出斜谷绕开对方的山区防御,直接进入平原地区,前出到长安城下。直接拿下长安的快攻战略。两种方案各有优缺点。慢攻方案可进可退,打不赢还可以退回来。可是在山区进攻,易守难攻。慢慢进攻,对方也可以步步为营,逐步添兵,节节抵抗,优势的攻击方很难得到决定性的战果。特别蜀国是实力比较小的国家,这样打基本上是没有胜利希望的。快攻方案,绕过对方守兵,直接进入对方重地。如果决战获胜可以速战速决。可要是决战失败,或者顿兵坚城之下,久攻不下,就会感到后勤支援跟不上,可能到时候想全师而退就不容易办到了。弄得不好还会全军覆没。诸葛亮的决策是慢攻而不是快攻。实践证明了这一点,实力较小的国家在山区作渐进的攻击是没有希望获得战略胜利的。
从历史上看。从四川进攻长安有一个成功的战例。楚汉时期,当时实力较弱的汉军主将韩信要从四川出发攻击总体实力比较强的楚国的长安驻军。他采取了两个策略。一是用修栈道的办法麻痹对方,第二是采取暗渡陈仓的办法将主力快速赶到长安城下。对方估计错误,措手不及只能投降。另一个例子是法国的拿破仑。法国大革命时期,督政府派拿破仑接任意大利方面军指挥官。当时法意两国在边境山区地带对峙。哪一方也不能取得决定性胜利。拿破仑也是用走小路绕过对方山区防御的办法,直接将主力前出到平原地区。然后在决战中获胜,取得了战略胜利。第三个例子是蜀国后期,姜维守在剑门关。钟会久攻不下。邓艾提出偷渡阴平小道的方案。当时也被钟会嘲笑,可就是这个看来最为弄险的方案成功了。
这样看来当时武候唯一的成功希望是快攻奇袭的方法。当然也要选好时机,确保主力前出到平原地区后能够获得决战胜利。这就需要采取,欺敌,调动敌人,麻痹敌人等方法。所以当时诸葛亮的正确做法应该是引而不发,采取各种辅助方法调动和麻痹对方,一旦有机会,立即走小路突然将主力前出到长安城下。决战获胜。这是唯一的机会。
第三错:意外的机会来了。司马懿已被解除职位。武候发30万兵攻击陇右。上庸的孟达来信联系准备反正。这时诸葛亮一方面联系孟达,一方面继续进攻陇右四郡。如意算盘是陇右和上庸全都得到。结果是魏国重新启用司马懿。司马懿知道孟达可能会反不等报告皇上,立即出兵上庸,趁孟达不备,杀了孟达。然后马上出兵联系陇右和四川的关键要地街亭。这样就断了诸葛亮回四川的归路。武候用尽各种办法,包括装神弄鬼,才退回四川。只不过到手的陇右四郡就只能丢了。损兵折将当然也必不可免。反观司马懿的做法处处都应了十二个字:“兵贵神速,抓住时机,攻敌要害”。而武候处处都慢了半拍,找不到要点。战略上错了,战术上的小聪明也不能挽回大局。
当时正确的做法是一旦知道孟达有反正之意,就抄小路日夜兼程出兵上庸。协助孟达反正,拿下上庸。可做为主要后勤基地。就是司马懿全军来攻,有上庸的后勤支持,同司马懿周旋必不会落于下风。
其实诸葛亮也是人不是神,也会犯错误。对人要一分为二,对武候也应同样。过去中国人喜欢大褒大砭。是好的就一点错都没有,是坏的就一点好处都没有。这不符合事实。不利于提高中国人的判断力。当然做事后诸葛亮当然比当事前诸葛亮容易。笔者这么说不是说自己比武候高明,(不过现代人的信息量肯定要超过古人)只是想还事物的本来面目。
文章来源于网络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