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罗荣桓儿子回忆:“林”和“罗”从来不在一起

罗荣桓儿子回忆:“林”和“罗”从来不在一起

  国有疑难可问谁?——采访罗荣桓的儿子罗东进
  采访时间 2002年8月
  采访地点 北京 罗东进家中
  采访对象 罗东进(时年63岁) 罗荣桓的儿子
  采访记者 王 哲
  孩子的名字是父亲一生征战的路线
  东进、北屯、南下、北捷,是罗荣桓几个孩子的名字,这些极富动感、极具方向感的名字,集合起来就是对罗荣桓一生征战的形象阐述。
  记者:您兄弟姐妹的名字挺有意思的,加起来好像就是您父亲行军打仗的全过程。
  罗东进:我生在山西长治,部队正好是在进军途中,后来我父亲去看我的时候,部队正在往东面行军,他看了一眼就要走,我母亲说你给他起个名字吧,他就随口说叫东进吧。
  我原来有个哥哥,父亲给他起了个名字叫北屯,就是老屯兵在北方嘛。
  我妹妹是在山东从北边的鲁南行军的途中生的,所以给她起了个名字叫南下。
  我下面这个大妹妹是1949年建国以后出生的,那时北京也解放了,正好西藏也和平解放了,就给她起了个名字叫北捷。
  我还有个小妹妹,小时候叫腊晴,腊月生的,就那么叫;以后她自己起了个名字叫罗宁,就没有按我们这个东西南北。
  罗东进是在父亲身边生活最长的一个孩子,但也是在5岁的时候才回到父亲身边。长期的南征北战让罗荣桓没有时间照顾自己的孩子。
  记者:在兄弟姐妹当中,您是在父亲身边生活最长的一个吧?您姐姐好像到建国以后才见到自己的父亲。
  罗东进:我是在山西出生的,也就是出生了两三个月吧,就带着我到了山东。山东的形势比较紧张,就把我放在了鲁西南,以后到了1941年,我才由鲁西南转到沂蒙山区。
  情况好一点就把我接过来,“扫荡”了就把我转到老乡家里,就是这样反反复复。我5岁以前都是断断续续地寄养在老乡家里,但是在整个抗日战争时期我一直跟着父亲。所以应该说,在我们这些孩子当中我是跟他时间最长的了,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一直到建国以后。
  我两个妹妹都比较小,一个是1949年,一个是1951年出生的,那是在建国以后了。我的那个姐姐,她出生比我早,70多岁了,但她在解放以后才见到我父亲。
  记者:平时父亲和你们这些子女交流多吗,比如和你们说起他自己童年的一些事情,他是不是常常用自己年轻时候的事情教育你们?
  罗东进:我父亲这个人性格比较内向,孩子们有时候问他,他也说,但主动说的情况不多,比如他那时候上学的事情就是我主动问的。
  有一年冬天我从哈尔滨坐火车,因为把座位让给了一个老大爷,自己站在两节车厢的中间,回来都感冒了。回来后我母亲问起来,我就讲了这个事,父亲听了挺高兴,他说你这做得对,人家年纪大,你让他是对的。后来他就讲你们现在有火车坐,我上学的时候哪有火车啊!
  父亲那时候在长沙上中学,他原来是上私塾,以后又在老家上小学。后来上中学他考上了协军中学,是柳直荀办的。上中学的时候是1923年吧,正好爆发了反抗日本的学生运动高潮,当时“学联”号召抵制日货,他从学校到家,走水路要坐轮船,而这艘轮船是日本人造的,以后为了抵制日货他就步行。当时没有铁路,也没有那么多的交通工具,就步行回老家,一般走的时间很长。他就给我讲:“我们那个时候没有火车,都是步行,你们现在有火车了,比我们强多了。”这个故事是在这个情况下给我说的,平常自己不主动说。
“大树将军”

人们都说他像东汉时的大将冯异,作战的时候非常勇敢,到“凭功领奖”的时候就躲到树底下不出来,所以大家给他起了个绰号叫“大树将军”。

记者:我们知道“大树将军”是东汉大将冯异的一个绰号,是说他每到“凭功领奖”的时候就躲到树底下不出来。罗帅在青岛大学读书的时候也得了一个同样的绰号,来龙去脉是怎么样的?

罗东进:那是采访陈士斋老先生的时候他讲的。

我父亲在青岛上大学的时候,他们班有个同学姓丁,这个丁同学的姐姐在美国读大学,她有个未婚夫姓于,也在那儿读大学。但是先毕业,回国以后就在青岛大学教数学,是个教授,他姐姐继续在美国读学位。于教授是美国留学回来的,又年轻又是教授,这时学校又来了个教英语的李小姐,这个人长得很漂亮,她和于教授来往很密切,这时候他们班上同学就很担心,按现在的说法就是担心第三者插足了,这于教授就要让人给抢走了。后来我父亲就出了两个点子:一个就是咱们大家广造舆论,说他在美国已经订婚了,他有未婚妻,让这个李小姐望而却步;再一个就是让姓丁的同学赶快写信,要言辞急切一点,让他姐姐快点回来,再不回来就麻烦了。

这两条建议都很见效,他姐姐两三个月就回来了,回来以后在学校就和于教授结婚了。婚礼上这些出主意的同学都“凭功领奖”,说我给她出的什么主意,我怎么样功劳大,让新娘子给他剥糖、削水果,我父亲在一边就光看不吭声。陈士斋老先生就说其实功劳最大的是他,这两条主意都是他出的,但他就像过去讲的冯异一样,叫“大树将军”,作战的时候非常勇敢,到“凭功领奖”的时候却躲到树底下不出来,所以这样大家给起了个绰号叫“大树将军”。

实际上那个时候只不过开开玩笑,那是学生,没想到后来他真的投笔从戎。但是我父亲的性格要说的话也有点像冯异,他从来不愿意出头露面,你看建国以后,中央开会,我们最后搞他的相册,就很难办,找不到他多少照片,每次照相他都躲到后面去,尤其是和主席在一起的照片很难找到,他不像有的人乐意照相就到前面,他的性格比较内向,这些事他都不愿意出头露面。

婚礼上的误会

1937年5月的一天,没有热闹的鞭炮,没有大红的喜贴,没有丰盛的酒席,只有延河边烂漫的野花倾诉着喜庆。

罗东进:我母亲的名字叫林月琴。她是安徽金寨的,当时四方面军正好在安徽这一带,在她很小的时候,才十几岁就参加了红军,她在红军队伍里还当过苏区儿童团的主席。但是后来加入部队遇到了一点挫折。

我外祖父也是地下党,后来开过杂货铺。张国焘那时是搞肃反扩大化的,就说我外祖父是托派,把他杀掉了。四方面军离开安徽要长征的时候就清理了一部分人,我母亲因为我外祖父的关系就被清理了,不让她跟着红军了。我母亲讲父亲也死了,家里也没什么人了,我再回去我干什么,我跟着党这么多年了,她就跟着部队走,当时她带了几个女孩子,跟着部队一路走,部队宿营她们宿营,部队行军她们行军,部队到老百姓家开饭,她们也到老百姓家帮助人家弄点吃的。就一直跟下来,跟了很长一段时间,后来还是他们后勤部的一个部长看到这些孩子们一直跟着部队就把她们收留下来了,又加入部队。她一直跟着四方面军。母亲曾经三次过草地,但她唯一就是没有参加过西路军。她跟着一路到了延安,到延安以后就到了抗大学习。

我母亲在那期间认识了我父亲。

记者:您的父亲母亲是怎么认识结婚的?听说结婚的时候还发生了一个有趣的误会?

罗东进:事实上我父亲在老家结过婚,他出来以后在红军时期,就是在参加通城暴动以前,给家里写了一封信,他告诉家里,他要投身革命了,今后怎么样很难预料,也不一定能够生还,所以他就要求家里和我老家那个母亲叫颜月娥脱离夫妻关系。他信里还写道,让伯父好好养好我的姐姐玉英,另外就说颜月娥完全自由,她愿意找人,她可以找人,她不愿找人,愿意留在家里,你们也不要歧视她。他写了那么一封信,就和她断绝关系了。

到了延安以后,我父亲已经30多岁了,大家都在找对象,就有人给他介绍认识了我母亲,就这么认识的。

我父亲跟我母亲结婚后不久就被派到前线去了,他临走的时候毛主席把我母亲叫去了,就问他们结婚后怎么样,说:“过去你当过宣传队员,打着竹板鼓励人家送郎参军,现在我让你送郎到前线去了,是不是有点不近人情?”后来就问我母亲我父亲怎么样,我母亲说他这个人老实,毛主席说老实人好啊!老实人有时候也要受人欺负,要吃亏,但老实人好,老实人终究要被人家理解的。

结婚那天挺有意思的。

他在延安结的婚,结婚那天正好甘渭汉到延安来开会,因为过去他们在红八军团政治部的时候我父亲是主任,他是组织部长,两个人经常在一起,以后也经常在一起,关系很密切。他每次都跑到我父亲那里来,而且晚上也跟我父亲同一个床铺上睡,那时候北方没有大的床,就是炕,这次来他也不知道我父亲结婚,大家都忙活,他来了就对警卫员说:“把我的东西放到罗主任床上去。”

我父亲就说:“别放那儿,放到那个屋子里去。”他说:“为什么?”然后别人哄堂大笑,说,今天人家结婚,你去凑什么热闹?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