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被低估的炮兵:榴弹炮与坦克的较量 推荐

被低估的炮兵:榴弹炮与坦克的较量 推荐

被低估的炮兵:榴弹炮与坦克的较量


美军在1988年进行的测试表明,传统榴弹炮在对抗坦克方面所发挥的威力被严重低估了,只要用法得当,老式弹药的杀伤力一样非常高。









美国炮兵联合会(U.S. Field ArtilleryAssociation)一份有关炮兵攻击装甲目标实际效果的文章目前被解密。作者美国陆军退役上校乔治 A.德尔哈姆在文章中通过对比苏联与美国在炮击毁伤效果的判定差异以及美国在1988年所进行的实弹炮击实验证实,普通榴弹炮对现代装甲目标的攻击效果远比人们想象中的要大许多,传统炮兵对于高速移动的装甲目标也不是完全没有办法,他呼吁美国陆军的指挥官们,不要迷信高科技武器,而是要懂得学会如何有效利用手中的各种火力配置达到最佳攻击效果。

1944年5月23日的下午,加拿大第一师奉命进攻希特勒在意大利南部战线中的一段德军防御阵地。战役打响后不久,加军的指挥官明显意识到这次进攻似乎已宣告失败,因为加军在进攻中伤亡惨重;最糟糕的是德军在随后用坦克发起了反冲锋。值得庆幸的是,加拿大的皇家炮兵群(规模相当于美国的炮兵旅)用榴弹炮击退了德军的这次装甲冲击。



M898末敏弹摧毁目标的瞬间



这是二战中的许多炮兵击败装甲部队的战例之一。那么,二战舞台上“榴弹炮VS装甲”的大戏已谢幕60年之后,装甲部队在机动力、防护力及火力上已今非夕比。炮兵对装甲目标的有效打击力度真的就下降了吗?

事实告诉我们并非如此。
确定炮火覆盖范围对军事打击效果来说至关重要;武器弹药的基数也必须能够满足对不同类型目标的打击要求;这两个前提是地面部队确定组成构成时所需详细加以考虑的方面。

考虑到美军及其盟友目前面临着现代作战环境(COE)(例如在阿富汗沙赫克特山谷打击基地组织的“蟒蛇行动”)的各种威胁。我们的军队毫无疑问需要有全天候高机动高精度火力覆盖能力。虽然现代战争中,空中精确火力支援能为地面部队的行动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但它们间又存在沟通能力时限问题——空中精确火力对固定目标最为有效,但对地面作战中高速运动的目标打击则差很多。陆军炮兵必须能够快速做出反应,运用手术刀般的精准杀伤能力,以最大限度地减少附带(例如对平民/民用目标的)损害。

阿富汗“蟒蛇行动”中担任“地面部队火力支援协调员”(FSCOORD)的克里斯托弗F.宾利(Christopher F.Bentley)中校曾表示:“使用精确制导弹药(PGMs)也并不是要把每一个打击目标都列入‘银弹’(指昂贵的精确制导武器)打击范围的。精确制导弹药由于价格高昂,对于地面部队作战难度改变并非如想象中的大。



炮击中的美军炮兵,即使是美国人也没有财力将弹药全部换成精确制导的,这就要求那些被“惯坏了”的炮兵军官们更灵活利用传统弹药



正如哈根贝克少将在接受采访时所说的那样,未来战场弹药组合还是要遵循任务、敌人、地形、军队和时间(METT - T)等主要因素。理想的情况是,各种选择都能十分精确,但“最重要的还是——弹药是否能及时命中目标,并且产生适当的效果。

所以,当我们把目光从空中精确打击和精确制导弹药等“现代战争明星”身上移开,认真检视事实后我们会发现,只要有效使用传统炮火,其覆盖范围内的火力打击效果一样会取得非常惊人的战绩,虽然一些效果在近几年还没有获得业界的完全认同。

本文通过检视从1988年开始进行的野战火炮打击效果试验研究,以及相关模型和模拟数据的一些背景,并回顾苏联152毫米和美国的155毫米炮弹这四年里的火炮实验的结果,向读者展示野战炮的被忽视的“惊人”杀伤力。

背景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陆军开始引入‘对抗型作战模型’,对推演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影响性分析。这是战斗训练模拟工程发展的产物。不过,这些模型和模拟的对于解释和诠释问题的现实意义,完全取决于它对战场的真实战模拟效果和数据库的准确性。

随着对抗型模拟复杂程度的升级,军事分析家们在比较和分析美国与苏联在高爆弹(HE)碎片杀伤效果的评估时,发现了一个有趣的“思维模式” 的区别。高爆弹的北约和前华沙条约组织均使用的基本炮兵弹药。

在对“软”目标——例如人员、卡车和雷达等无装甲保护的目标时,美国和苏联高爆弹的毁伤效果都大致相同。

但苏联和美国在对击溃或击毁装甲目标时,所需的高爆弹数量上则相去甚远。例如,假如要对一辆装甲运兵车造成30%的损害,苏联估计需要的高爆弹数量比美国少2.8枚。“30%损害”的定义是指使车辆不能继续参与战斗,但这种损害并不足以“摧毁”车辆。苏联在对坦克造成30%损害的弹药估计量上只略高于其对装甲运兵车造成相同损害所需的数量。

美国方面的数据库是1972年建立的,都是在对直接命中坦克所达到的损害效果的数据模型发展而来的。为了确保在炮火范围内直接命中目标,建立这些模型需要发射大量的炮弹。不过,在经过一段时期内大量发射炮弹确实能籍以证明由此所能达到的损害程度到底能到什么程度。但评估标准的失实却淡化了抗型模型中关于炮击效果的判断。美国的军事分析家知道模型数据中衡量高爆弹产生的损害影响的标准是不准确的,但他们却没有得到更为详实的数据用来更正这些失实的模型数据库。

炮火损害效果试验
1988年,苏联陆军(部队发展)副参谋长命令苏联炮火损害效果(SAE)研究部门验证模型所使用数据的有效性。在进行测试之前的文献检索中,苏联提出了一份题为《对据点射击的损害效果》的报告。这份报告成为比较美国和苏联对损害效果预计差异的“基本案例”。

苏联的报告称:122毫米、120毫米迫击炮和152毫米炮弹都能对坦克和装甲运兵车造成非常高的损害战果。以前,关于对美苏炮火评估效果差异之所以悬殊,其解释都是苏联在建立损害标准的方式上高估了其炮火损伤效果的有效性。但在现在,能为这种差异给出其他的可能的解释就是美国模型的数据库不正确或没有被正确地使用。进一步的研究揭示了苏联的大型数据库的确是在大量的实弹测试程序与结果上发展而来的。

在建立损害标准时存在着一个基本的差异。苏联有两个标准:“损害”——意味着无法继续战斗;另一个是完全被“击毁”。美国则使用“预计维修时间”作为模型的损害标准。如果损害可以在30分钟内的修复,则不记为“损害”,30分钟至1小时可以修复的,列入“损害”,等等依此类推。

虽然美式评判标准似乎没有苏式标准更“现实”与简单,但进行研究分析的专家却固执的决定在炮火损害效果测试中仍然继续使用美国现行的标准。

一个很重要问题是,美国在对装甲车的损害效果上数据有限。最后一次实弹测试还是在1972年所以进行的,使用的炮弹是二战制造,目标装甲是来自韩国的老式装甲目标。自那次试验之后,炮弹并没有明显地改变,但是装甲车辆的却发生了重大变化。

为了解决实弹射击数据缺乏的问题,美国所进行的新的“炮火对装甲目标的损害效果测试”围绕着四种测试进行的。测试一和测试三是为了比较实弹模型预测的人工操作效率试验。测试之二和之四是旨在收集用以升级或更正数据库的技术试验的数据。

试验结果
新的“炮火对装甲目标的损害效果测试”的首次试验被安排在1988年进行的。研究人员证实,美国155毫米高爆弹相与苏联152毫米高爆弹效果相当。试验使用一门M109155毫米榴弹炮,采取苏联使用的射击角度和发射程序。目标放置在阵地中,有美国卡车、M113和M557装甲车、M-48坦克等。采用几种不同的计算机模型来预测结果。试验中使用56枚各型引信的炮弹,包括点引爆(PD)和可变时间(VT)引信的高爆弹等,共发射了3轮。

对卡车和人员所产生损害效果接近模型的预测效果。但是,对装甲车和坦克的实际损害效果均显著高于以前的模型预测效果。
被低估的炮兵:榴弹炮与坦克的较量美军在1988年进行的测试表明,传统榴弹炮在对抗坦克方面所发挥的威力被严重低估了,只要用法得当,老式弹药的杀伤力一样非常高。
美国炮兵联合会(U.S. Field ArtilleryAssociation)一份有关炮兵 ..



在M113装甲车附近命中,带有点引爆引信的高爆(HE)弹的碎片击穿了这辆装甲车、摧毁了关键元器件和伤害到了“车组人员”



该模型预测,对装甲车和坦克会造成30%的损害效果;但是,实际的损害效果居然达到;了67%。高爆弹的碎片击穿了装甲车辆,摧毁了关键元器件和伤害了假人。参阅图1中所展示的关于此类损害的实例。此外,高爆弹碎片还破坏了卡车、车轮、坦克的炮塔观测设备,并使其中一辆车着火。

有趣的是,对坦克装甲车辆的破坏都不是直接命中所造成的损害,而是在击中目标附近所造成损害。

试验证实了美军的数据模型的确没有准确地反映野战炮火的效果。对坦克和其它装甲目标造成损害也并非需要直接命中目标。

第二次试验进行了长达7个月之久。这次试验旨在以现代装甲车和坦克为试验目标,提供最新的高爆弹装甲目标损害数据。试验使用一门M109型榴弹炮,发射炮弹触发引信和定时引信的155毫米高爆弹。一次发射一枚炮弹,对于直接命中目标或目标附近所造成的损害效果进行详细分析,并更新为记录。



一枚具有定时(VT)引信的高爆弹空爆后击毁了主炮和这辆坦克的其他部件



触发引信的高爆弹直接命中目标,当然可以摧毁各类目标车辆。而引爆引信的高爆弹命中目标附近同样能损坏或完全摧毁车轮、卡车、主炮的观测设备。在空中爆炸的定时引信高爆弹则能损坏或摧毁炮管、视觉模块、天线、观测镜和发动机,并能摧毁附着在车体外的任何东西。。

第三次试验是对阵一队处于防御阵地的美国机械化步兵的模拟部队。目标区域的前沿防区包括一条250米长的坦克防御沟、雷区和铁丝网障碍。步兵没有携带武器,却带着头盔呆在预设阵地中。战斗装甲车和坦克处于支援阵地,已藏于掩蔽了车身和掩蔽炮管的防御阵地位置中。

这次试验动用了一个配备有24门155毫米炮的榴弹炮营来试图达到苏联标准中所谓的50%的破坏效果。为了达到这个效果,炮击试验共完成三轮射击,每次都打出2,600枚混有触发引信和定时引信的高爆弹。在每次射击都达到了摧毁50%步兵阵地的目标,能造成大约50%的人员受伤或死亡。

猛烈的集群炮击对于装甲载具中乘员的生理和心理的巨大影响效果,这种毁伤测试是无法准确衡量的,因为美国陆军法令规定这种类型的武器测试中禁止使用真人或动物。不过,就现存的记录来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的几场战役中,有研究记录表明:无心恋战或缺乏训练的士兵根本顶不住大量集中的炮火攻击所带来的心理压力。这一结论在1990年进行的海湾战争“沙漠风暴”战役行动中得到佐证,联军大规模的包围伊拉克军队,伊军的战斗意志很快被来自多管火箭发射系统(MLRS)、大规模炮击及空袭的火力支援所压垮。
被低估的炮兵:榴弹炮与坦克的较量美军在1988年进行的测试表明,传统榴弹炮在对抗坦克方面所发挥的威力被严重低估了,只要用法得当,老式弹药的杀伤力一样非常高。
美国炮兵联合会(U.S. Field ArtilleryAssociation)一份有关炮兵 ..



榴弹在目标点附近命中,点引爆引信的高爆弹撕断了这辆坦克的履带。很可能是坦克还处于蔽体时造成的损害



此外,在第三次试验中,50%的步兵战车(IFV)和坦克遭到破坏,使其无法移动或开火,达到迫使其脱离战斗的效果。高爆弹爆炸产生的烟尘将会降低步兵战车和坦克车组人员远距离攻击目标的准确度和打击能力。

根据第二次测试所提供的数据,模型的预测虽然已经算比较接近实际损害结果,但还是比实际效果要低。所以,第三次测试表明,一支炮兵部队使用标准高爆碎片榴弹的火炮攻击,对于坦克和装甲车的杀伤力比美国曾预测的数据要大的多很多。
炮兵必须需要清楚这一点,即用来用做演练的对抗型模型的数据库是未必有多准确无误的,许多模型数据甚至多年都没有经过升级,数据库不可能完全真实的反映炮火的全部杀伤力。



触发引信的高爆弹在目标附近的打击效果——炮火损伤效果实验证实了苏联炮兵报告的比美军更为有效



炮火损害效果的试验清楚地表明,对抗型模型一直没有准确描绘炮火攻击对于装甲目标的损害效果。炮弹不论是直接命中目标还是在目标点附近爆炸,都会对装甲车和坦克造成重大损害。试验结果证实了苏联人发表的关于火炮的杀伤力报告,现在相比更为有效。

即使使用的是一个更新了的数据库,对抗型模型做出的预测也往往比较保守。该模型并不能够呈现炮火产生的全部损害效果,如烟雾、粉尘、对武器视界的影响,以及对人类的生理和心理影响。炮火损害效果的实弹射击试验证明,高爆碎片炮弹对最为现代化的美国和苏联的装甲目标及其系统的损害非常有效。

炮兵杀伤力的误区
新的试验结果证实,过去数十年来对抗模拟/模型数据库并不能准确地描绘了出野战炮兵的攻击效果,这导致了军内外认识野战炮兵存在着几个误区。新的炮火损害效果试验结果斧正了以下五个业界普遍存在的误区:



一枚155毫米炮弹在该坦克30米范围内爆炸,对坦克造成重大损害误区1:炮弹需要直接击中装甲车辆才能将其破坏或摧毁。



事实并非如此;155毫米的炮弹能在30米的范围内能产生巨大爆炸杀伤力。使用定时引信或两用改良常规弹药(DPICM)在空中爆炸可以有效损伤装甲目标的通讯设备、观测镜、视觉模块和装备在车外的任何东西。空爆对软目标,如多管火箭炮(MRL),其效果尤其有效。



在试验中,两用改良常规弹药摧毁了多管火箭发射车(MRL)。多管火箭发射车在被毁之前未装备火箭弹;损害全部由两用改良常规弹药造成。高光的弹孔布满了车辆全身。





一枚带有触发引信的高爆弹在坦克附近爆炸,对坦克造成巨大损害


误区2:需要50发炮弹才能摧毁或破坏一辆坦克。




事实并非如此。实际上只需要一枚炮弹。如果一个炮兵营(约54门榴弹炮)准备对一个装甲编队进行一轮54枚炮弹的攻击,那么肯定可以摧毁或破坏一辆以上的坦克。

误区3:炮兵不能对付移动目标。
虽然比较困难,但是炮兵们是可以做到的。问题不在于炮弹的杀伤力,而是在于击中移动的目标所需的正确战术、技术和发射程序。炮兵部队必须学会如何转换思维,学会用可靠的技术、适当的战术、合适的弹药、正确的发射程序对付移动中的装甲目标。



一枚带有点触发引信的高爆弹直接命中坦克,将其摧毁。



误区4:现代装甲目标无法被炮弹击穿。
坦克是用于猎杀坦克的,而大部分装甲和附加装甲都是用于防护反坦克武器的直接射击的。定时引信或延迟引信的高爆弹及两用改良常规弹药依然能非常有效战胜现代装甲。毕竟坦克还不是战列舰。

误区5:装甲车辆只要一踩油门就能安全开过炮火覆盖区域。
是的,他们当然可以这样做。但是他们一踩油门,高速运动中的装甲车辆其可视能力将下降大约40%。即使是他们企图高速通过炮火覆盖区域,但极有可能等待他们的是,他们的坐骑将遭受机动性和火力方面的直接损害,当那位下达命令的指挥官真的发现后果如此严重,他就会后悔为什么当时没有选择改变进攻的方向。不论怎么样,想一踩油门通过炮火覆盖区域的结果可能是延误战机并遭到对方装甲部队有效压制。

结论
炮兵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各方都誉为“战争之神”。之所以博得这样的美誉,是因为炮兵拥有大规模火力覆盖能力、迅速反应能力、精准打击能力;再加上人们普遍认为,火炮可以摧毁战场上的任何目标。是的,只到如今炮兵仍然拥有着同样的能力。

了解火炮的分支功能是每个炮兵的责任。本文的目的也不是让炮兵相信有关火炮对装甲损害效果的神话。本文的目的旨在提醒部队的指挥官们,不要依靠任何一种武器,要学会在战斗中最有效地使用各种火力。

【作者简介】:美国陆军退役上校乔治 A.德尔哈姆自1992年起曾任位于俄克拉荷马州福特希尔的深度模拟攻击战斗实验室(D&SA)的副主任,起初担任同样位于福特希尔的野战炮兵学院作战研究理事会苏联炮火损害效果研究项目(Soviet Artillery EffectsStudy)的负责人。他曾任特种兵支援武器系统陆军特别行动小组部门的执行官,负责研发陆军战术导弹系统(ATACMS)。从陆军退役前,他曾任驻福特希尔的Ill特种炮兵部队第四野战炮兵第四旅的执行官,管理两门排炮。他毕业于堪萨斯州福特莱文沃斯的陆军指挥和参谋学院。
文章本身有一定价值。但这个标题明显误导受众。指望155高爆榴弹击毁坦克是不现实的。文章列举的大量例子仅仅针对早期的装甲运兵车。155级别的高爆榴弹对付M2/M3之类的步兵战车都几乎没有作用更别说现在的M1系列坦克。炸点观瞄设备可能,摧毁坦克几乎不可能。榴弹炮对坦克的战例很多。韩战期间乌山一战,美军105榴炮多次直接命中北共军T-34坦克,均告无效。说到底,能否击毁坦克,如果仅仅是普通高爆弹,完全就看炸药当量。155的弹头不过8-10公斤炸药。一般情况下只能对坦克造成非常有限的伤害。所谓的M270火箭炮打坦克用的是子母弹而且是反装甲弹头的那种。并非普通高爆榴弹。
另一个炮兵营可没有54门炮。这是3个炮兵营的火炮数量。我没记错,美帝现在的师属炮兵是3个155营(54门)加两个M270连。54门炮少说也是半个师属炮兵。一次齐射损坏一辆坦克,(还不是摧毁)。其反坦克作用几乎可以忽略。

TOP

如果是发射如图的顶部制导穿甲弹,榴弹炮有反装甲的作用。

但这里又有一个矛盾,榴弹炮射程不过三四十公里。三四十公里在二战时期还算一段距离,但在现代化战争中三四十公里不过瞬息间的距离,在对方炮瞄雷达,卫星,无人机,高空侦察机,空中力量等等面前,被苏军称为战争之神的炮兵是否要进行一场根本的革命呢?楼主此前发了一篇美军停止研发未来自行火炮的文章,此中意味深长。

坦克也是如此,下一步是什么?一个军事强国对付弱国的军队,坦克有巨大的作用,格鲁吉亚战争就反映了这一作用。但如果对手是实力相当或在某方面(如空中力量,拿日本军事力量为例)比自己强大呢?坦克是否是一堆埋掉优秀军事人才的活棺材呢(例如伊拉克战争)。

TOP

所有的武器,都要有电子和手动两种模式才行,不然坏了一个IC,武器就不能用了。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