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王越 《没有盲区的天空》
1956年,我国的第一架雷达406研制成功,性能相当于珍珠港事件中的美国警戒雷达270,只能发警报。也就在这一年,王越大学毕业,原本获得赴苏留学的宝贵机会,也因中苏交恶而搁浅。一年后,他被分配到了西安国营786厂的特殊设计所开始雷达研制工作。与此同时,设计所奉上级指派,正在加紧改进一批苏制火控雷达,用于猎杀一种已经在中国领空肆意横行数月的高空侦察机。朝鲜战争结束后,东西方两大阵营进入长时期冷战。50年代后期,中国开始秘密地研制核武器,美国急需掌握中共自力发展核武器的情报。国民党则刚撤退到台湾,急需美国援助。为了维系美台关系,美方提供飞机及必要器材,台方执行相关计划。于是,一批绰号“黑寡妇”的u2侦察机,开始肆无忌惮地出现在我国国土的上空。
王越:U2它这个飞机是一个高空侦查机,它飞的高度是可以很高的。也是当时歼击机的高度所达不到的,它可以在两万到两万两千公尺的高空长期的飞行。
记者:这个相当于我们现在坐的一般的民航客机的一倍还多。
王越:对。
解说:U-2的构造特点是机身长、尾翼高、侧翼宽。驾驶舱仅能容纳一人,机上没有任何炮火装置。飞机上还装有及时自毁装置和反雷达侦察设备。 U-2的机舱里装有高灵敏度的航空摄像机,在飞行中,能把宽约200公里、长约5000公里的地面景物一览无余地全拍下来,并洗印成4000张双幅照片。它只要飞行12次,就能将整个美国本土全部拍摄下来。U-2的侦查目标是我国西部的核工业基地,每隔一段时间,它就会从我国东南部入境,绕经西部,再返回台湾,如入无人之境。然而,一次执行任务的过程中,一架U-2进入我军火力范围,火控雷达迅速跟踪,三发导弹腾空而起,将其击落。
王越:下决心调用这个苏联给的,就是苏联卖给我们的防空导弹,击落军用飞机,中国是全世界第一个。
记者:就是用地空导弹击落军用飞机,中国是第一个,全世界第一例?
王越:第一个。虽然当时那个装备是苏联的,但苏联没有实战用过。那个武器这个地空导弹,是从苏联那买来的。
记者:就是苏联的萨姆导弹?
王越:对,但是我们这时候呢,我们国家也在参照他的,一开头是照着它的功能仿制,功能仿制,后来呢,就是下决心把U2击落了之后,大家都很高兴,但是过不了太长时间,也就是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吧,U2又来了,仍旧是那个部队,三发弹射击这个U2,全部都脱靶。
记者:没打着?
王越:没打着,这个是一个非常,一个非常震惊的事情。
解说:786厂特殊设计所开始着手分析这批改进后的火控雷达,研制人员们怀疑,问题是否就出在雷达的操作系统上?
王越:你譬如说你在雷达上跟踪的目标是,跟踪的不是,跟踪错了,那当然。要正常的情况是不会发生的,但是它确实发生了,这就说明这里头肯定有原因,因为一个小概率事件,它发生了,那肯定有它的原因。
记者:对。
王越:那么就在那找,找到后来技术人员就感知到了,这是一种电子对抗。
记者:感知到了?
王越:就是有感觉判断,但是还没有这个确切地验证,后来呢,就是我们这个设计所的几位从事这方面工作的,后来就跟部队在探讨过程中间呢,得到了一些启发,就判断出它是一种回答式干扰。
记者:回答式干扰。
王越:回答式干扰的简单原理就是这样,收到我们的制导雷达的信号,这个信号反射回来就带有飞机的坐标信息,那么它收到你这个雷达的发射信号以后呢,它就做了一个,收到你,然后它改变了这个信号的性质,也就把这个坐标信息给你搞乱了,搞的一个假的,然后再发回给你。所以你把这个假的坐标信息送到计算机里头来算这个未来的碰撞点,那全是错的。所以呢,这个三发弹就完全脱靶,所以想到了这个原理,找到了之后呢,那就好办了,就是说反其道而行之就完了,我就把我泄露给你的这部分功能,我把它去掉,这就行了,
记者:那你们怎么判断它的位置,你还要去消灭它?
王越:就是把发射电线给它改造了一下,叫它发射天线不扫描,接收天线扫描。
记者:就是我通过接收天线来判断它的位置。
王越:在什么位置我收到你的,在空间什么位置我收到你的,我照样可以打。接着就打下了第二架,第二架,这个时候那该美国人着急了。
解说:美国人想方设法,力图猜透中国人到底玩的是什么把戏,但却猜错了方向,过高估计了当时中国的技术水平,误以为我们将更短的波段改装到制导雷达上,于是一幕好戏开场了。
王越:他这一想到我们用技术,他就把对付这套技术的抗干扰设施就装到了U2上了,装到U2。那么这个干扰和抗干扰技术,有些这个器件上是共同的。
记者:因为他过高地估计了我们的技术之后,他装了这么一个管子。
王越:对。
记者:我们没有的管子。
王越:对,而且我们正在研制,想要的管子。
记者:结果我们把它打下来了。
王越:打下来了,那么这里就开玩笑说,高科技有的时候是正面的,有的时候,对他来说是反面的。
记者:对。
王越:这个管子是休斯公司。
记者:休斯公司的。
王越:制造的,很好的一个管子。走两万多,两万公尺飞机坠落,飞机当然就毁了。但是这个管子…
记者:没问题。
王越:没问题,正常工作,拿下来一通电。
记者:正常工作。
王越:正常工作。
记者:就是我们的了。
王越:而且这个管子呢,对我们研究这类的管子是一个很好的基础,也是帮了我们很大的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