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第一颗原子弹基地

第一颗原子弹基地

一个理想的基地

  从青海湖往东,315国道蜿蜒在山谷中。不久,山谷渐渐开阔起来,笔者眼前出现一片广袤的草原,右侧“原二二一厂炮轰试验场”的路标格外抢眼,我才恍然感到已进入原基地辖区——西海镇。西海镇是1995年后才取的地名,借青海湖古称西海,汉王朝在此设西海郡之意。出于保密原因,几十年前公开出版的地图上只有海晏县,而县所辖区镇则没有任何标记。  

  1958年年初,第二机械工业部九局(后改称九院)局长李觉根据中、苏两国政府签订的《国防新技术协定》,为我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选择厂址,他带领苏联专家和勘察设计人员几乎跑遍大西北,最后才将目光锁定在这里。  

  这是一块四面环山、幅员约1170平方公里的平缓草原,平均海拔3350米。站在草原任何地方向远处望去都是连绵不断的山峦,它的北侧、东侧是绵延的达阪山,西、南面是日月山,再往西不远就是烟波浩淼的青海湖。据说,这一环境非常符合美国原子弹之父罗伯特.奥本海默制定的核武器研制基地要求,即外人难以进入,但内部必须自由,可以进行严密的控制以防泄密……  

  是年5月31日,中央批准了221厂选址报告。李觉率领大批科研人员、技术工人从北京、上海等地研究所、东北军工企业开进这块草原。但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并不知道,自己即将从事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研制工作。  

  基地开始建设前,外迁了1700余户、近9000名牧民和25万头牲畜。最初基地的禁区只有1000余平方公里,设8个哨所和若干哨点。后来,随着基地工作的展开,兰州部队高炮13师将警戒区扩大到周边2000平方公里。有人形容说:“那是没有通行证,连鸟都飞不过去的地方。”
211厂厂区

  基地大规模建设是在1959年苏联单方面撕毁帮助中国研制原子弹合同并撤走专家之后。至1963年,基地500多平方公里的核心区建成七个功能不同的分厂和总厂生活区。李觉亲任221厂第一任厂长,他的三位副手是吴际霖、郭英会和朱光亚。后来荣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科学家中,有八位曾在221厂长期工作,他们是王淦昌、彭桓武、郭永怀、朱光亚、邓稼先、陈能宽、周光召、于敏;此外,还有部分需要隐姓埋名的科学家。可以说,221厂汇聚了众多我国物理学方面顶尖的科学家  

  221厂各分厂和设施分布在草原各处。笔者穿过大片盛开着金黄色油菜花的草地,来到已废弃的七分厂。这座最初负责原子弹核物理研制和放射性化学试验的工厂,如今已是断壁残垣。走进一处宽敞的建筑,地面上堆积着厚厚的牛粪;斑驳的墙壁上,“吴王庙(指吴际霖)已在风雨飘摇之中”的标语,仿佛又让人回到“文革”的辛酸岁月。  

  中央曾要求我国的氢弹要赶在法国人研制成功之前爆炸,但“文革”的发生,已影响到氢弹研制工作。1967年,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的聂荣臻下令用一架专机把221厂氢弹空爆试验科研生产会议的“两派”人员从西宁接到北京。在中南海,聂荣臻当着周恩来的面向他们宣布国务院、中央军委对221厂实行军管的决定;接着,毛泽东又批准221厂暂停“四大”(指大鸣、大放、大辩论、大字报)。以后,氢弹研制才走入正轨。  

  笔者又到了另外两处厂区,情况大致如此,原来的厂房仅剩断壁残垣。对此,笔者听到了一些说法:撤厂前,工厂已把受到污染的墙皮、试验室、工作台等拆掉,进行防污处理。甚至把地下水管道都一段段地挖出来,焚烧管壁中残留的炸药。  

  这里值得一提的还有六分厂。六分厂被称为靶场,是爆轰试验厂,直至1987年,这个靶场总共进行过数十次核试验。实际上,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诞生前的所有模拟爆炸和冷试验都是在这里完成的。而四分厂是发电厂,负责给整个厂区供电,迄今仍为西海镇供电……  

  当时,美、苏等国曾策划用卫星和间谍飞机到兰州一带侦察,更有国家扬言要摧毁我国的核设施。为预防不测,军委调来工程兵部队在基地内建造了多处地下掩体。最近开放的一处地下指挥所深达9米,能承受1000磅炸弹直接袭击,并有载波电台与北京联系。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