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台媒:解放军7个空降师在80小时内拿下台湾?

台媒:解放军7个空降师在80小时内拿下台湾?

台湾《中国时报》报道:“一般印象认为,台湾因朝鲜战争而幸免于难,美国第七舰队由此进驻台湾海峡,阻断中共犯台。但大陆的苏联问题专家沈志华,根据中、俄、美三国揭秘档案发现,实情并非如此。”该报道认为,实情是“历史揭秘 中共错失犯台 主因中苏同盟”。笔者从3月2日《参考消息》上读完这则消息后寻思:那年月我们有“解放台湾”的实力吗?经几天思考、查阅资料文献,似有了一些觉悟: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前,靠自已我们是没有越海作战“解放台湾”的实力的。自二战以来,凡是越海登陆作战必要先获取战区制空权。因此,攻守两方空军势力对比至关重要、可以说是决定性因素。哪个时代,解放军空军势力如何呢?
自身难保 形势严峻1949年11月11日解放军空军正式成立时只有十几架飞机,还不都是可以空战的。在之前的9月19日,“国军”海防第1舰队旗舰“长治”号驱逐舰在长江口外起义。为防止“国军”飞机轰炸,当天下午就驶离上海、溯流而上到达南京,停泊在长江江面。22、23日“国军”空军连续出动飞机轰炸;危急关口不得不决定弃舰保人,24日晨“长治”舰自沉于江底。10月26日,解放军金门岛越海登陆作战失利,几天后在登步岛再次失利。值此,于大陆屡战屡败的“国军”在东南沿海作战的局面发生了重大转变,依仗海、空军优势转守为攻,制定了“以台湾、舟山为基地,一年反击、三年成功”反攻大陆作战方案。“国军”按照光复大陆作战方案,开始对大陆实施海上封锁和空中轰炸袭击,在渤海、长江口、华东及华南沿海布放水雷,查缉前往大陆港口的各国商船、没收与大陆通商的货物。1950年初,“国军”决定对上海及附近城市进行“广泛轰炸”。当时,中国第一大城市上海的处境极为艰难:工厂停工1454家、占10%,商店歇业6000多家、占6%左右,居民每家每户每晚只允许点一盏电灯、照明30分钟;解放军有一座“国军”丢下的防空雷达,经陈毅市长批准市防空委员会紧急从上海交通大学电机系借来21名学生操控该雷达,当“国军”飞机来袭时,地面观察哨人眼都看到了,但防空雷达仍未发现、报警。时任华东局书记饶漱石、市长陈毅心情沉重,连续召集会议商讨市民疏散和工厂迁移的问题,并将情况报告中央及正在苏联访问的毛泽东。苏联方面根据中国的请求,答应出动空军;2月12日傍晚,莫斯科防空军区参谋长巴基斯基中将领受任务,率领一支3500余人防空混合旅赴上海协助防空(注:《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是在两天后、即1950年2月14日)。3月20日苏军歼击机团先遣队抵达上海、23日即升空作战,将正在轰炸扫射的一架“国军”飞机击落,……初步遏阻了“国军”空军的轰炸袭击势头。5月9日“国军”舟山防卫司令石觉飞往台湾参加蒋介石召集的撤军会议,12日至20日“国军”用八天时间从舟山群岛撤出125000余人及武器装备。5月21日《解放日报》报道“舟山群岛全部解放,上海封锁宣告解除”。一月余后,朝鲜战争爆发。




显然,在面对“国军”飞机轰炸、还难保自身平安时,我们是没有实力实施越海登陆作战的。




“米格走廊” 1950年10月下旬,解放军以“中国人民志愿军”之名出兵、跨越雅绿江,开始抗美援朝作战。12月,苏联空军参战、进驻雅绿江中国一侧安东等地(解放军空军参战是在1951年9月之后)。当时,苏、美两国领导人对各自空军的作战空域规定了严格的限制:美军飞机不准飞越雅绿江、深入中国,苏军飞机则不允许飞过朝鲜半岛平壤、元山一线以南。由于苏军“米格”机的活动空域呈南北狭长形、他们自谓“香肠”,而美军飞行员则称之为“米格走廊”。到停战时止,美宣布总共损失飞机2800架左右,击落敌机900多架;苏军宣称损失335架飞机,击落敌机1309架;中国损失飞机399架,空战击落敌机330架。三方数据不怎么周密。但是表明:创造“米格走廊”神话的最主要的势力是苏联空军,解放军空军是积极参与力量。不容忽视的是“抗美援朝”促使解放军的空中作战力量从无到有!




台湾海峡中线台湾海峡中线是台湾海峡东北——西南走向的一条虚拟的线。台海中线不等同于国际法中的任何领水或者领空界线,没有任何国际条约约束这条已经存在的但是不可见的线。这条台海默认的“红线”,正是中国国共内战后的军事势力对比变化的表征。地理上的“台海中线”根本没有法律约束力,只不过在台海原先没有出现分裂危机的和平状态中,两岸为了保持稳定,避免麻烦,大家出于习惯达成了一种不公开的默契,无论捕鱼还是军演,都尽量不跨过“中线”。




台湾《全球防卫杂志》指出,台海中线的雏形最早可追溯到半个世纪前。1955年,美国空军第13特遣队正式参与“协防”台湾,并在海峡上空划定一条防空警戒线,该线后来以美国空军首任驻台司令戴维斯准将命名。美军1958年9月17日颁布的作战条令就曾规定:“经判定为敌机,且若该机飞越‘戴维斯线’以东时,即认为存在敌对行为,将予迎击并歼灭之……。”从历史的角度看,台海中线并不是一条海峡两侧始终都恪守的界线,。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之前,大陆方的海空力量为了避免无谓的损失,解放军海、空军的活动都局限在12海里领水线之内,海、空军作战行动几乎都是在沿海大陆一侧或内陆纵深进行。而同时期,“国军”海、空军一直掌握着台湾海峡制海权与制空权,不断与解放军海、空军争夺大陆沿海的制海权和制空权。五十年代中期,当时东南沿海尚有大量岛屿控制在“国军”手中,台湾除了禁止渔船及商船跨越戴维斯线作业之外,“国军”的海、空军几乎每天跨过中线活动,甚至直接深入内地侦查也是很普遍的事情。随着解放军逐步收复东南沿海岛屿,到1958年爆发举世瞩目的金门炮战,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国军”对陆路的入侵突袭活动才被遏制住,但是海、空军气焰仍然嚣张。1965年8月6日,爆发了一场解放军海军成立以来最大的海战,“国军”当时的大吨位军舰“剑门号”和“漳江号”组成的特遣编队抵近东南沿海活动,被大陆沿海雷达发现后,组织多艘以鱼雷艇组成的海上突击集群进行围剿,终于击沉了“漳江号”。这场海战对台海后来的局势具有重大的影响。根据后来解密的台方文献显示,当时“剑门号”编队的任务其实是一场登陆作战前的武装侦察行动。这次武装侦察活动的失败结局直接影响了蒋介石当年反攻大陆的决心(在这场海战之后“国军”作战指导原则也从反攻大陆转为防御本岛),也遏抑了“国军”海上军事敌对行动的猖狂。但空中敌对行动仍然猖獗。直到1967年1月13日在金门岛附近空域爆发“113空战”--“国军”空军四架F-104G进攻遭遇解放军两架歼-6战机防御拦截,解放军歼-6毫无损失,而“国军”方面杨敬宗少校驾驶的F-104G却被击落--之后,台海上空才再也没有发生任何空战,“国军”方面除了例行对金门、马祖地区的补给增援之外,其他的军用机舰一律限制在台海中线以东活动。也就是说从1967年这个时候开始,台海中线才真正成了台湾海峡两侧双方海默认的“红线”。




很清楚:这段时期解放军海、空军作战行动呈积极防御守势,“国军”海、空军则表现出强烈攻击态势。不管是“解放台湾”或者“光复大陆”,其实都没有任何可能。




“王牌”战机PK在七、八十年代,“国军”装备的F-5E/F战机是“王牌”,作战半径1056km、机载脉冲多普勒火控雷达最大探测距离74km并可锁定20km以内的目标发射导弹攻击,于1973年引进生产、约装备250架。解放军当时最好的是F-8II战机,作战半径800-300km、到达作战空域后有5-3分钟预备油量,机载非脉冲多普勒探测搜索雷达、不具备火控功能,80年代末设计定型、90年代初达到技术成熟可批量装备标准,……(此时,“国军”已经准备换装F-16、幻影-2000了)。怎么说呢?海峡两岸空军主战装备的“代差”,或许正是邓小平于1983年9月对美国防部长温伯格讲“目前中国没有能力进攻台湾,但是中国有能力封锁台湾”时的难言苦衷。这也就证明,“90年代之前我们没有实力越海解放台湾”是真实的。




1992年之后,解放军陆续开始装备引进的苏-27、苏-30和国产的FH-7“飞豹”、F-10和F-11等“三代”机,我们有了越海登陆作战、解放台湾的实力。虽然在这之前后,那种天上有飞机掩护、海上有舰船横渡海峡的作战样式已经过气,但我们解放军的实力确确实实还在发展,“解放台湾”再也不会仅仅是口号了!有消息称“7个空降师在80小时内拿下台湾”,是小平同志在近二十年前作出的论断。我相信这是真的。
来源网络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