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飞夺泸定桥(Z)

飞夺泸定桥(Z)

“飞夺泸定桥”之战在中国革命的战史上极为重要,它使红军避免了第二个“石达开”的命运,从而挽救了革命挽救了党。因此它也受到了无数次的宣传和赞扬。但却很少有人知道,其战斗情节纯属虚构。
1、体系内的争论
根据体系内的资料,所谓飞夺泸定桥有两个版本。两种版本对泸定桥之战的回忆,竟然是两种截然对立的,可能同假却很难同真的叙述。第一种叙述是泸定桥是红一军团的红四团(团长王开湘,政委杨成武)下的二连连长廖大珠率领22名突击队员夺取的;第二种叙述是泸定桥是红三军团的红十三团(团长彭雪枫、政委李干辉)下的侦察连指导员覃应机带领12名勇士夺取的。
第一种说法比较流行,大家已经耳熟能详了。第二种说法好象一直受压制,但从未被压服。覃应机在1991年出版的回忆录《硝烟岁月》中,再次强调,泸定桥是他们红十三团侦察连拿下来的,不是杨成武的红四团夺取的。下面从他书中摘录的一段文字:“……见到彭雪枫团长,他说上游有一座泸定桥,只有敌人的一些地方部队把守,我们决定从那里过河,他令我连务必在下半夜赶到泸定桥附近待命。我和韦杰即带上部队急行军,向泸定桥方向前进。天已经黑了。又下着雨,道路难走,部队又有些疲劳,我们便点着火把走。下半夜,我们按时赶到了泸定桥桥头附近的天主教堂。桥头已被我兄弟部队占领,彭雪枫团长骑马先到了天主教堂。我们一到,彭团长便亲自向我们交代任务,要我连组织突击队,天亮以前突击泸定铁索桥,占领对岸右侧的高地。我们从手枪排里挑选出11名侦察员,加上我共12人,组成了突击队。这11个人中,有一个同志叫蔡树礼,是湖南人;另外10人都是广西人,他们是韦尤、韦日由、黄先木、覃日用、黄仪、黄雨等,另外3位同志的姓名我已经记不起来了。当时我们每人除了手枪之外,各人尽量多带上手榴弹,有5个侦察员还各带一支步枪。佩戴整齐后,我即带队来到桥头的冲锋出发地。韦杰则带领连队,准备好就地筹集的竹筏、麻绳和从教堂里临时拆下来的板凳、桌椅板、床板、门板等材料,待命行动。拂晓的时候,部队开始总攻击。在强大的火力掩护下,我们12个人飞奔上桥头,冲向桥面。桥上被烧的木板还在燃着火焰,铁索在摇晃,几乎要把人甩下桥去。我大喊一声:‘同步前进’。桥身减少摇晃,我们一阵风地向前冲,灼热的火焰闪开了一条火路。我们冒着弹雨,迅速接近对岸桥头,向敌人扔了几颗无柄手榴弹,就穿过燃烧的桥头,追赶逃跑的敌人。敌人向泸定城方向跑远了。我们留下3个同志牵制敌人,我和其余同志立即登上桥头右侧的高地,占领了制高点,掩护部队过桥。我们12个人,胜利完成了任务。我们之中有6个同志被不同程度地烧伤了。我们挑选来的突击队员,都是经过长期革命斗争锻炼和考验的老侦察兵,有高度的阶级觉悟,他们都是在山区里长大的农民子弟,还在家里劳动的时候,赤脚爬山攀崖、过沟越涧,走吊桥独木桥,都已经不在话下,所以能够胜利地突过泸定铁索桥。”(第62-63页)这段描述里面,天主教堂、铁索桥、城在对岸等等,表明覃应机所说的地方为泸定桥无疑。但是他讲的故事,不如杨成武讲的曲折紧张有趣,少了许多诸如一昼夜行军240里、打着火把与对岸敌人赛跑等情节;攻桥的时间也对不上,杨成武版本是凌晨到达泸定桥,下午4时开始攻击,傍晚5点多结束,而覃应机版本则是拂晓开始攻击,天亮前得手;此外更加引人注目的是,覃应机对敌情的描述,与杨成武截然不同。
  杨成武早期回忆录,声称对岸“驻着两个团的敌人,山坡上修筑了严密的工事,机枪集中在桥头附近,不断地向我们扫射,迫击炮弹也连珠般地飞过来。”
  覃应机则说,他们早已侦查清楚对岸只是少数地方杂牌部队,所以,夺桥行动从一开始就只安排了12个人冲锋,扔了几颗手榴弹,敌人就跑了。红军没有伤亡。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两种说法比较,覃应机的版本,与陈云1935年向共产国际做的汇报,吻合较大一些。
  却说红军在控制泸定桥之后,中共中央在泸定城举行了会议,史称“泸定会议”。这个会议决定派遣陈云到上海去恢复白区党组织工作。此后陈云就在天全县灵关殿离开长征队伍,作为中央代表去上海。同年9月,又奉命离沪赴苏,参加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的工作。10月陈云向共产国际作了关于红军西征情况的汇报。汇报纪录稿长期尘封在共产国际档案中,1996年被发现,后全文发表在中共中央《党的文献》2001年第4期。
  在1935年的汇报中,陈云谈到了大渡河战役中的安顺场之战和泸定桥之战,这是我所找到的有关资料中最早的一份。关于安顺场之战,陈云提到有5个人受伤;泸定桥之战则不同,陈云未提伤亡,描述也比较戏剧化:
  我们派出一个最优秀的连队作为前锋, 他们双手抓住铁索前进。我们终于找到了木板, 大家在前锋连掩护之下爬过了桥。敌人见红军战士如此顽强, 大声喊道:“好啦, 我们投降。”随即便交出了武器。(《党的文献》2001年第4期第20页)
  然而再到后来,情况就不同了。红十三团覃应机方面的比较平淡的叙述,被中共所忽略;而红四团杨成武方面的比较惊心动魄的描述,则受到亲睐,被大肆宣扬。
  一个有意思的问题是,宣传文字中此种厚此薄彼的区别待遇,是从什么时候起,在什么背景下开始的?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红四团飞夺泸定桥的故事,能追溯到的最早文字,是彭加伦写的《飞夺泸定桥》,大约成文于1936年。彭加伦在长征时任红一军团政治宣传科科长,他写的文章,自然一切功劳都说成是本军团的,只字不提红十三团有什么贡献。
  说起此文的背景,很可玩味。1936年7月初,燕京大学美国讲师、记者斯诺来到陕北采访,这被看作是一个向外宣传,特别是向外国人募捐筹款的好机会。8月5日,毛泽东和军委总政治部主任杨尚昆联署,发起征稿,要求各人在长征经历中,“择其精采有趣的写上若干片段”:
  “现因进行国际宣传,及在国内和国外进行大规模的募捐运动,需要出版《长征记》,所以特发起集体创作。各人就自己所经历的战斗、行军、地方及部队工作,择其精采有趣的写上若干片段。”
  “文字只求情通达意,不求钻研深奥。写上一段即是为红军作了募捐宣传,为红军扩大了国际影响。”
  此一征文活动,三个月内共收到稿件200余篇,50万字,由丁玲、成仿吾等人参与编辑,最后由军委总政治部宣传部部长徐梦秋负责统稿成书,共挑选回忆文章100篇,歌曲10首以及附录等,题名《红军长证记》(又名《两万五千里》)。
  既然是为了宣传募捐,自然是故事越精彩有趣、越曲折紧张、越惊心动魄越好。因此上,毫不意外地,彭加伦《飞夺泸定桥》一篇,成为描述泸定桥之战的首选。而斯诺著《红星照耀着中国》中对泸定桥之战的绘声绘色的动人描写,许多都则取材于此。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由于斯诺的再传播,彭加伦讲述的故事,遂成为对外宣传的主调。不过,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即使是红一军团人员内部不同人员讲述的故事版本,仍然有相当抵触。最突出的是,宣传科长彭加仑的叙述,又比杨成武的回忆显得惊心动魄不少。例如对岸敌人人数,杨成武回忆录说有两个团,彭加伦则夸大到了“两个旅以上”,红军是以一个团对付两个旅!又如伤亡问题,杨成武的早期回忆,说22个人都冲过了桥,进城与敌人展开巷战,未提有人伤亡;彭加仑则声称死亡三人,斯诺更绘声绘色地描写这三人在桥上中弹,落入河中。这个问题,直到杨成武1980年代写《忆长征》和《回忆录》等书时,才改变了说法,称三人阵亡,大约是为了与流行宣传取得一致的缘故。可惜,就在杨成武最后出版的回忆录中,前后叙述仍不一致:前文刚说了22人都过了桥,接着补充说有三人阵亡,过了两段,又说22人过桥后,每人得了一套列宁装等奖励。
然而,无论有多少不通之处,从此以后,红四团的飞夺泸定桥故事版本,就压过了红十三团的版本。红十三团虽然不服,却也无法扭转宣传大局了。(本节摘自百度百科《飞夺泸定桥》)
2、体系外的说法
英籍华人作家张戎及其夫婿乔"哈利戴所著的《毛泽东:鲜为人知的故事》一书中对泸定桥之战是这样叙述的:
“中央红军往北去与张国焘会合,行进到四川中西部时,面临天堑大渡河。陡峭的山谷中,五月下旬喜马拉雅山的融雪卷起奔腾咆哮的激流猛浪,漩涡密布,河床布满尖利的岩石,使涉水无法想像。河上只有一座桥,叫泸定桥,建于十八世纪初叶,是四川通往西藏的要道。这是一座雄伟的吊桥,全长一百零一公尺,宽两公尺多,十三根粗大的铁索连接东西两岸,九根作桥底,每两根相距一尺左右,上面铺着木板做桥面。
红军‘飞夺泸定桥’是后来长征英雄史诗的代表,美国作者索尔兹伯坚(HarrisonSalisbury)的《长征》(TheLongMarch)一书封面,赫然就是这座桥。美国记者斯诺一九三六年采访了毛以后写道:过泸定桥‘是长征中最关键的时刻’。‘木板有一半给抽掉了,从岸边到河中心只剩下光溜溜的铁链。在东岸的桥头,敌人的一个机关枪阵地正对着他们,它的后面是由一团白军把守的阵地……谁能想到红军会发疯似的试图从光铁链上过河呢?可是红军却偏偏这样做了……头一个战士中了枪,掉到下面的水流里,第二个也掉下去了,接着是第三个……敌人把煤油扔到桥板上,桥板开始燃烧起来。这时,大约有二十名红军战士用双手和膝盖匍匐前进,把手榴弹一个接一个地扔进敌人的机关枪阵地。’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其实,在泸定桥根本没有战斗。红军五月二十九日到达时,泸定桥没有国民党军队把守。从国民党军队的大量来往电报、部署可以看出,长征故事中说的守桥的国民党二十四军第四旅李全山团,其实并不驻屯泸定城,而在远处的化林坪一带。驻扎泸定的是步二旅旅部,旅长余松琳。红军到来前夕,该旅就离开了,被派去五十公里外的康定,泸定、康定并属的西康地区专员六月三日的通报也表明,步二旅‘集中康城附近’,不在泸定。当时国民党无数通讯没有一份讲泸定桥打了仗,只提到红军在去泸定桥的路上,和离开泸定桥之后,有几次小型遭遇战。
红军先头部队到桥边时,指挥部设在离桥不远的天主教堂里,向河对岸已无国民党军的泸定城打炮。当地人大多是天主教徒,其中一位妇女家里开豆花店,就在红军所在的桥边,红军还住在她家。一九九七年这位妇女已是九十三岁高龄,但头脑十分清晰,她对我们讲红军‘阴一炮,阳一枪地打过去’,然后‘慢慢过完桥’,过桥时‘没有打’。
有的木板是被损害,可能有拆去的。九十三岁的老太太记得红军来借老百姓的门板去铺桥,有的人家交出了宝贵的棺材盖子,队伍过完后老百姓各自去认领。泸定桥只有一次剩下光溜溜的铁链,那是中共政权拍宣传长征的电影《万水千山》时。
过桥时红军没有一人伤亡。首批过桥的二十二名战士,在六月二日过桥后,每人得了一套列宁装、一支钢笔、一个碗和二双筷子。他们中没其他红军过桥时也没有伤亡。周恩来的警卫员描述周听说有一匹马掉在河里淹死了很着急,问过桥的指挥宫杨成武:‘人有没有受损失?’当听说没有时,周又问:‘一个都没有?’答覆是:‘一个都没有。’
大渡河上还出了个神话,即‘强渡大渡河’,在泸定桥南七十五公里的安顺场。那里渡口宽阔,没有遮掩,红军渡了足足一个星期,在国民党侦察机的眼皮底下。但同样,无一伤亡。一九四六年,一位英国作家问彭德怀过大渡河的事。彭委婉地说:‘那是很早以前的事了,我也记不清了。我们过了那么多河--金沙江、湘江、乌江、长江……我记不清了,记得有人掉在河里。’他对战斗或桥起火之事不置一辞。有两三个人命丧此桥,朱德夫人和我们访问的九十三岁老人都说是红军修桥时,年久失修的桥板突然折断,他们失足掉下去的。
国民党部队再无能,凭借天险优势,也不至于让红军毫无伤亡吧。”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3、主要质疑
其实泸定桥之战编造的痕迹很明显,漏洞很多,许多地方都违背了常识。人们对其的主要质疑有:
其一,敌人的兵力问题。有人说敌人是两个团,有人说敌人是两个旅,还有人说敌人是杂牌军,更有人说是民团。实际上他们都不知道敌人是多少兵力,因为至少是没怎么打敌人就跑了,他们自然就不知道敌人是多少兵力。按最原始的文字(原红一军团宣传科长彭加伦的《飞夺泸定桥》)所述,敌人为两个旅,两个旅人数至少应为六千人以上,相当于红一军团的总兵力,与进攻泸定桥的红四团比较,人数比较为6:1,与进攻的具体人数22人比较,为273:1,中间还隔着一百多米去掉桥板的光秃秃的铁索,红军即便就是打过去,也会伤亡很大。打过去后,一个团与两个旅作战有取胜谈何容易?在1935年1月下旬红军利用土城地区有利地形,以红三、五军团为主力,集中优势兵力,企图围歼川军郭勋祺师四个团六千多人,由于情报有误,实际敌军为六个团一万多人,人数与红军人数相当,红军作战不利撤出。如果飞夺泸定桥为真,看来杨成武指挥能力比毛泽东、朱德、周恩来要强得多,当时中央苏区反围剿由杨成武来指挥,何至于长征?可能后来杨成武也觉得彭加伦说得太荒唐,就把敌军人数改成为了两个团。按常理,如果对岸有敌军,最多是几个民团而已。
其二,是谁打的泸定桥。这虽是体系内争功的事情,但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飞夺泸定桥的不确切。在攻打泸定的前两天,红军在安顺场强渡大渡河,当时执行渡河任务的是红一军团红一师红一团,没有任何争议,那么泸定桥之战为什么争议很大呢?这只能说明过桥没什么组织,也没怎么打,哪个部队到了,哪个部队过桥。相对而言,覃应机版本比较客观,一是说敌人是杂牌军(估计是民团——笔者),后来跑了,民团跑了很正常,两个旅敌人跑了就太不正常了,况且后来也没有报道敌军的指挥员受军纪处罚;二是在有桥板的条件下过的桥(不管是敌人没拆桥板,还是新铺的桥板);三是几乎没有打。另外,作为红军主力的红三军团在那段时间失去踪影也太不正常。
其三,红军不可能不伤亡。对于红军为何能在铁索上无一伤亡的打败众多的敌军,军史作家王树增在央视“百家讲坛”栏目是这样说的:除了红军英勇作战精神外,是敌军吓破了胆。王树增可能也认为那样的奇迹不可能的,只好用“敌人被吓破了胆”来自圆其说。按杨文声称对岸“驻着两个团的敌人,山坡上修筑了严密的工事,机枪集中在桥头附近,不断地向我们扫射,迫击炮弹也连珠般地飞过来。”战斗进行了两个多小时,铁索桥有一百多米长,战士在铁索上一分钟只能前进一米,敌人的准头再差,恐怕也不可能无一伤亡,如果像杨文所述的那样密集的火力,可能要成十成百地伤亡。
其四,作战人员名单。同时间的强渡大渡河十七勇士名单在红一军团政治部编印的《战士报》所登载。覃应机版本中的十一人,虽未被报纸登载,但其本人可以回忆起七人的名字,也可说比较符合实际。红一军团政治部编印的《战士报》在1935年5月26日出版的第一八四期和1935年6月3日出版的第一八六期,详细介绍了5约5日打响的强渡大渡河战斗。飞夺泸定桥战斗是5月27日打响的,据说这场关系到红军生死存亡的泸定桥之战在《战士报》第一八五期上有报道,但该报已遗失,由红一军团政治部红宣传科科长彭加伦亲自追踪报道的泸定桥之战,竟然在随后的《战士报》也未像大渡河战斗那样有后续报道,这一点令人不解。在长征后编写的《红军长证记》中以新闻稿为基础的彭文却没有二十二勇士名单。可见,彭文比较脱离实际。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其五,作战时间问题。杨成武版本是凌晨到达泸定桥,下午4时开始攻击,傍晚5点多结束。人们感到奇怪的是,作战讲究的就是时间,为何要在到达之后的8、9个小时之后才进行攻击,岂不贻误战机?在这8、9个小时之内,敌军干了些什么?莫非在坐以待毙?还是覃应机版本随到随攻比较符合常理。
其六,敌人太笨问题。按杨成武版本,既然敌人拆掉了桥板,说明敌人已有了充分准备。有备之敌打一天一夜行军300里的红军,再加上泸定桥这样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天险,应该说有很大的优势,结果却战败了。不知是敌人太笨,还是“共军太狡猾了”?其实这也只能说明,即使有敌人,也是人数不多的素质很差的“民兵”式的民团,而且没有多少准备,要不然怎么会临时烧桥?
其七,没有统计战果。按杨成武版本,不但“飞夺”了泸定桥,而且还进行了巷战。不管是击溃了两个团也好,还是击溃了两个旅也好,又有迫击炮和机关枪,战斗规模应该很大,红军相应歼灭和俘虏敌人、缴获的武器装备数量应该也较大,但所有的资料中都未提。
其八,二十二勇士肯定未打。如果敌人拆掉了桥板,按陈云的说法,“他们双手抓住铁索前进”,二十二勇士腾不出双手,即便有世界走钢丝第一高手阿迪力的本事,估计也不能作战,更不要说像传说的一样“冲”过桥去。毛泽东已经走下神坛,二十二勇士也应该走下神坛了。
4、邓小平盖棺论定
实际上,军队为了鼓舞士气,做一些过分的宣传再正常不过了,*的军队如此,国民党的军队也如此;中国的军队如此,外国的军队也如此。但说到历史的时候,就应该还历史一个事实。对于泸定桥之战,邓小平曾在一九八二年对美国总统卡特(Jimmy Carter)的国家安全顾问布列津斯基(Zbigniew Brzezinski)亲口说:“这只是为了宣传,我们需要表现我们军队的战斗精神。其实没有打什么仗”( 自百度百科《飞夺泸定桥》)。应该说,上世纪八十年代的邓小平是实事求是的,是本着对历史负责的态度讲这番话的,他没有必要贬低泸定桥之战的光辉之处,也没必要过分宣扬报道中的不实之处。至此,泸定桥之战的真伪大概是盖棺论定了。
我看你记性真的坏掉了,
是受到什么打击了吗?

这个帖子你都贴过2遍了,

所谓体制内的争议,
你自己都解释了,红军长征渡过2座铁索桥,

覃应机是记错了。
我看你记性真的坏掉了,是受到什么打击了吗?这个帖子你都贴过2遍了,所谓体制内的争议,你自己都解释了,红军长征渡过2座铁索桥,覃应机是记错了。

这2座铁索桥,我都走过。

小思你说谭的回忆录是记错了,我记忆深刻。

但你小思的记性?笑死
我看你记性真的坏掉了,是受到什么打击了吗?这个帖子你都贴过2遍了,所谓体制内的争议,你自己都解释了,红军长征渡过2座铁索桥,覃应机是记错了。
说你中文是在日本野鸡大学学的,你不服气。你把上一篇找出来比对比对。

TOP

对于泸定桥之战,邓小平曾在一九八二年对美国总统卡特(Jimmy Carter)的国家安全顾问布列津斯基(Zbigniew Brzezinski)亲口说:“这只是为了宣传,我们需要表现我们军队的战斗精神。其实没有打什么仗”( 自百度百科《飞夺泸定桥》)。

、、、、、、、、、、、、、、、、、、、、、、、

长征中,邓只是“跟到走”,
他一个中央秘书,打过什么仗?

如果林彪活着,看他这么说,非揍他不可。

TOP

我看你记性真的坏掉了,是受到什么打击了吗?这个帖子你都贴过2遍了,所谓体制内的争议,你自己都解释了,红军长征渡过2座铁索桥,覃应机是记错了。
另一座铁索桥是红一军团红一师过的,覃应机是几军团的?你还是多学学你DM的历史吧。

TOP

说你中文是在日本野鸡大学学的,你不服气。你把上一篇找出来比对比对。

自己动手找,
点击你的昵称,不难吧。

里面有你的观点——谭记错了铁索桥。

TOP

这2座铁索桥,我都走过。

小思你说谭的回忆录是记错了,我记忆深刻。

但你小思的记性?笑死

这2座铁索桥,我都走过。
-----------------
别吹,另一座在哪?

小思你说谭的回忆录是记错了,我记忆深刻。

但你小思的记性?笑死
------------
你的记性大家都领教过。
我查过李聚奎的回忆录,另一座铁索桥是他带队过的,林彪也在,是过了泸定桥之后的事,覃是三军团的,不是一军团的。
你还是多学学你DM的历史吧。

TOP

另一座铁索桥是红一军团红一师过的,覃应机是几军团的?你还是多学学你DM的历史吧。
你不敢找了?

TOP

这2座铁索桥,我都走过。

小思你说谭的回忆录是记错了,我记忆深刻。

但你小思的记性?笑死
var cn = cn_732756; cn = cn.trim(); document.write(""+ 10 +"楼:"); 10楼: displayFloorUserInfo(cn, nickname_732756); 存在即反思(yy6969) 发留言 送礼物 document.write(inputdate_732756); 09-07-01 14:42:41 回复此帖  举报document.write(body_732756);
飞夺泸定桥,林彪所部先头部队是杨成武的红四团。彭德怀的红十三团,又是从哪里冒出来的呢?从安顺场到泸定的那个崎岖小路,难道可以摆开一、三两个军团同时开进?小右造谣能不能有点军事常识?
傻根妹妹,不要动不动就这个间谍哪个卖国贼,此语出自你这个曾自称标准汉奸的人的口中,只会让人感到滑稽。覃应机可不是间谍,也不是右派。他是参加百色起义的走过长征路的老红军。说泸定桥 是他率队夺的出自他自己的回忆录。最大的可能是他记错了地方,红军在长征路上夺了两座铁索桥。要说明的是夺着这两座铁索桥都没发生激烈的战斗----------------------------------------------------------------------------这是本人的原话。你中文是在日本野鸡大学学的,所以不懂“可能”的中文意思。还是回中国来学习中文吧。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