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海均:“用工荒”传递出的积极信息
赵海均:“用工荒”传递出的积极信息
近日日本《东洋经济周刊》刊登一篇文章释读中国的用工荒问题。日本记者田中信彦通过实地考察中国广东和湖北等地,发表对中国近年特别是近年南方各地用工荒的看法。2009年底,中国离开农村到城镇务工的劳动力超过2.5亿人口,其中超过1.5亿是离开自己家乡的城镇。这些人口中的大多数来到了发达地区的城镇。一方面,这些人口成为这些地方劳动力的生力军,另一方面增加了这些地方的消费,同时也加剧了一些城市居住的紧张。广州市天河区不足几百亩的一个城中村居住着大部分的外来务工经商人员,而这个城中村改造计划3000亿人民币还搞不掂。
用工荒传递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重心正在发生转移。日本记者田中信彦实地考察的湖北通县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湖北省通县与湖南省交界,从1986年起该县一直是劳务输出大县,外出务工的人员比例很高。全县48万人口,15到60岁的劳动力有23万,其中外出打工的人数就超过12万,占劳动力的一半以上。然而从2008年开始,首次出现返乡人员超过外出务工人员的情况。
从普遍经济落后到集中力量发展,再到均衡发展是工业化国家走过的路子。从普遍贫穷---一些地方一些人先富起来---均衡发展,也是中国正在践行的路子。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经济水平普遍偏低,沿海地区审时度势,抓住有利的区域优势和国家的政策支持,先行一步开放发展,先富起来。
然而随着经济与社会的进步,平衡发展问题日益突出,调整区域结构、缩减发展差距的需求日益迫切,国家政策越来越多地导向平衡发展,再加上沿海地区经济已经发展到一定水平,有势必转移的需求,所以中国的经济重心开始逐渐向中西部地区回流转移。实际上,回流的原因是因为,在沿海地区发展的机会和条件已经不如回乡。这些人手中已经有了一定的积蓄,再加上内地的机会开始增多,收入也和沿海地区不差多少,而生活成本却比沿海地区要低很多,所以出现返乡潮是必然的结果。
中国经济发展投资拉动居功至伟。由“投资主导”到“需求主导”也是后发展国家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30年,中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计120万亿,其中有一半集中在东部及沿海地区。沿海地区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投资拉动的结果。
中国经济已经有了很大的投资依赖症,这种症状的结束还要继续靠投资来解决,只不过投资的方向和着力点必须发生转移,如果不发生转移,不改变不平衡的状态,不仅区域间的差距将会越来越大,用工荒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而且将进一步加剧发达地区的资源堆积,更无法有效遏制那些地方房价的持续走高和收入差距的继续扩大。上海开了世博会,还要建迪士尼乐园,人员还会向这些地方集中,势必会进一步加剧不平衡,进一步抬高房价。如果从国家整体发展的角度来说,平衡发展也是解决房价高、收入差距等问题的根本办法。
务工人员的回流其实也是资金、信息、技术的回流。过去湖北通县很多地方都成了空心村,日本记者田中信彦实地考察看到,返乡人员开始修建家园、创办企业,服务业也大量增加。笔者3月份从四川经湖北的几个县里也看到了这种情况。
前些天暴出的湖北省12万亿的投资计划曾一度引起热议。实际上从中国目前的状况来看,如果湖北、湖南、河南等这些中西部地区都有巨大的投资计划,那么将会产生许多的投资热点,特别是内地的城镇化建设,能形成更多的热点,创造大量的商业契机,大幅增加服务业的需求,这对于平衡中国的区域结构、经济结构以及产业结构,扩大就业具有多重的好处。
近些年不断有用工荒发生,特别是今年更加严重,它持续不断地向政府传递着一种发展转移的信息。政府应该及时掌握分析研究相关信息,顺势而为,加大政策引导和扶持,着力培育投资热点。只有投资热点多了,才能有效改变目前流动性过剩的问题,避免投资和炒作的热点都集中几个发达地方的房市上,进而促进中国经济向平衡健康的方向发展。
作者 赵海均 2010-4-21
今天是4月21日,全国哀悼日。深切哀悼在玉树地震中遇难的同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