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险情:一场重大危机正逼近中国
盛世险情:一场重大危机正逼近中国(一)
作者:东方欲晓 - 刘仁和
这是盛世吗?是的,这是一个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和平安宁的、经济蓬勃发展的、人民丰衣足食的、难得的盛世!
这是我们想要的盛世吗?好像并不是,太多的憋屈,堵在心中;太多的怨气,在社会上蔓延……
难道憋屈与怨气就会形成重大危机吗?前进中的社会哪会没有矛盾?汶川抗震救灾,多么巨大的困难,我们不是做得非常漂亮吗?北京奥运会,举世瞩目,不许有什么闪失,我们不是做得堪称完美吗?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奇迹一个接一个,哪一个奇迹的取得不是战胜诸多困难的基础上才得以实现的呢?
是的,单纯就事论事来看,这点憋屈与怨气真的算不了什么,不足以大惊小怪。但是,事物之间的联系是非常复杂的。如“马掌效应”:仅因一只马掌坏了,就可灭亡一个国家;“蝴蝶效应”:仅因一只蝴蝶振动几下翅膀,就可能引发远方的一场风暴;“蚁穴效应”:仅因一个小小蚁穴的出现,就可毁掉千里长堤,葬送万千生灵……阴沟翻船,常会发生,容不得我们半点大意粗心。
先不探讨具体问题,仅从常识来看,我国的情况,就已经很危险——30年来,中国经济一路顺风顺水,高歌猛进,到如今,中央出于调整的需要,欲适当控制房价,稍稍降低增长率,但各省都气势如虹,纷纷大幅提高本省经济发展指标。其实,从过去的经验教训来看,一支老打胜仗的军队,是极易遭遇惨败的,因为自古骄兵必败。尤其是,当主帅已经难以管控轻敌冒进的各路将领之时,惨败几乎必须然会发生。而国家的经济建设,偏偏不是三年五载之事,而是十年、百年持续不断,更像是一场没有尽头的、长期的、持久的战争。
祸福相依,谁会想到:压死骆驼的,竟是最后的那根稻草。心所谓危,不敢不告,下面再针对具体问题和风险做具体分析。
一、“台风眼”形成:各种社会矛盾不断加剧
在当前的所有社会矛盾中,最为人们所诟病,最应该优先解决的矛盾,就是官场的腐败问题。尽管中央领导人也早就有所认识,但现实的状况却是越反越腐,而且前腐后继。如最近河南交通厅厅长董永安被双规,而在他之前该厅曾连续有三任厅长落马:曾锦城判15年刑,其继任者张昆桐判无期徒刑,张的继任者石发亮也被判无期徒刑。请别说这只是个案,虽然这只是已经查出的“个案”,但却是没有查出的“普遍”,若严格普查,必多如牛毛。
如今省部级的情况我不知道,但在市县及其以下,不走关系,不送钱,已经很难有人能凭个人真本领调动入城或提上领导岗位,这早已经成了公开的秘密。某地曾有一位副县长酒后公开说,在他所在县随便抓一个乡镇长出来判个三、五年刑,决不会有受冤枉的,可见问题已经糜烂到什么程度。
近日,国务院专门发布了《中国的反腐败和廉政建设》白皮书,书中说从2003年至2009年,全国各地共立贪腐案24万件,国民对反腐工作满意度已从51.9%上升至70.6%。
对于白皮书中所列反腐成绩,人们已近乎麻木,没有多少人想到要去关注,因为如今的官僚体制就犹如流水线一样在制造腐败官员。只是让人奇怪:那么高得无人肯信的的反腐满意度,不知从何而来?调查的对象是哪类人,调查方式是什么,总调查人数是多少?等等。难道国务院的数据也遭“注水”?要是由我来评判,我只能说,人们对反腐的满意度早已从1%下降到了0.1%。
白皮书没有说破的一个事实,是70%的腐败官员仅仅被判了缓刑,并没有遭受牢狱之灾。我倒不认为是法官们徇情枉法,而是法律设计太成问题——法律规定了“行贿罪”,致使很多人不敢作证,而中国法律又没有西方国家那样可以保护证人的“协商免罪”规定。贪腐官员看准了这一点,知道当事人不敢说,所以不管被搜出多少财产,一概不说来源,看你如何定罪。如果法律能规定主动揭露者视情况而定,表现最好的,不但不受追究,所得官职或利益不追回,行贿财物全额返还本人,而且履历上不留任何记载,也不许任何人泄漏;表现不太好的,如被动揭露,也不追究刑责。而隐瞒者被查出则从重处罚。那么,反腐形势可能立即改变。这样立法虽并不厚道,有“奖恶”之嫌,但两害相权取其轻,为了打击和清除来势汹汹的腐败浪潮,施行一段时期又何防?
白皮书还没有明确统计,究竟有多少省部、市县、乡镇级官员将子女或配偶送到他国,暂时留学或从商的有多少,拿了外国护照的又有多少?这些所谓的“裸官”,时刻准备开溜,为何不主动出击,或秘密或公开地查一查他们的经济问题?
明知不受制约的权力会产生腐败,但至今中国任何一个机构,一号头头都享有几乎不受制约的权力,下面所有人明知怎么回事,就是不敢吭声。内部监督机制几乎完全失灵。谁如果敢真去行使监督权,立即麻烦缠身,很难再脱离困境。
中国有“打假英雄”王海,“打假斗士”方舟子,但针对的都是假冒的商品和文凭,像台湾邱毅那样,针对权力,针对腐败的“曝料英雄”,根本没人敢做。
比腐败本身更可怕的,是国民对腐败的绝望和默认,懂潜规则,并懂得自觉按潜规则去办事的人越来越多了。腐败意识,或屈服于腐败的意识蔓延的结果,是青少年正发生是非颠倒,将来的情形更难预料。
对社会危害之严重程度几乎可以与腐败比肩的,是扭曲的房地产市场。这几年房价的扶摇直上,使中国商品房的币面价值超越西方,成为世界房价最贵的国家。而国民收入却比人家矮一大截,大城市85%的居民称自己已经买不起房。另一方面,由于房价疯涨,极具投资价值,许多人又被迫争相买房,贷款买房,买多套房……使房屋成了最重要的投资对象。
超高的房价榨开了许多家庭的积蓄,并使许多人成为房奴,还使许多无资格成为房奴的年轻人成为了“蚁族”。由于高房价使铺面租金普涨,更推高了食品、工业品及各项服务的平均价格,大大升高了普通国民的基本生活开支。
国家的调控令一再成为笑柄,温总理在人大会议闭幕后的记者会上刚宣布调控房价的第二天,北京一日之内就连续诞生三大地王,一个比一个高,以致有总理说话不如总经理管用之说。“国十条”号称史上最严调控令,可房价假摔一下又连升不止,令曾信任过它的人们大呼上当。
2009年,地方政府卖地收入共1万5千亿元,但中央不断发布调控令的2010年,地方政府卖地收入竟上升至2万7千亿元,卖地收入平均占地方财政收入的46%,最高的达80%。有网友调侃:原来幸福的“幸”,就是一块地加一把钞票——“土”+“¥”=“幸”!可这样的幸福只属于地方政府。首都北京市,2010年卖地收入就达1千多亿。北京市房价高得离谱,三环内每平方已超4万,四环内已超3万,一套房数百万,工薪阶层拿什么去买?中央还能调控全国房价吗?很显然,政令已经治不了北京市,甚至已经出不了中南海,因为中南海周边的房价比三环更高出许多。
为了追求高额的卖地价差,地方政府不断与民争利,因强制拆迁而造成的土地纠纷不断。上访越来越不起作用,且越来越受到地方政府的公开打压。各地不时曝出打伤、打死拒迁人员,或拒迁者被迫自、焚事件。最近甚至出现抗战老英雄受欺侮事件:1月8日凌晨,江苏滨阳县82岁离休干部刘太香,两间住房遭遇半夜强拆,曾经当过新四军敢死队队员的刘老被迫再次抱病冲上“前线”,“鬼子”逃跑了。他虽缴获了“敌人”的重装备——挖掘机,但房子却已被砸毁。此事引起了社会的震惊,当众多记者赶到当地想见见太香老人时,老人和他的老伴、女儿以及近亲,共好几家人却已被当地政府控制起来,既见不到人,又打不通手机,事情的起因经过全由当地县委、县府信口雌黄……可怜当年的新四军敢死队员老矣,只能镇住“小鬼子”,无法镇住“大鬼子”。这令我想到了《红楼梦》中的一个悲剧英雄——焦大,他是贾家大恩人,把受伤的贾老太爷从死人堆中背出来,把要来的、稀少的一点水让给贾老太爷喝,自己喝马尿,从而成就了贾家的富贵,后来却被贾家人塞了满嘴的马粪。太香老人,您在哪里?是否已被那帮恶人拖到了“马厩”里塞“马粪”?但是,如果焦大受辱是因骂主人,太香老人仅仅住了自家的房子,也得惹祸受辱?
八十高龄的新四军老干部尚且保护不了自己了,被打的警察、村官、处长也有了,被追杀得到处逃亡的区委书记也有了,强拆面前,谁挡路谁死。老革命、现干部都成了弱势者,况庶人乎?
国土部只公布了2010年全国卖地收入,为何不公布一下征地成本是多少?利益分配情况怎样?据网上有人分析判断,地方政府得利50%,开发商得利40%~45%,被征地农民得利5%~10%,这如实否?
地方政府和银行大发横财之时,开发商和炒房客也赚得盆满钵满,据悉,中国已有亿万富翁5万多人,千万富翁80万人,其中60%来自房地产业。可是,另外的12亿多人该怎么活?
在高房价堆砌起来的财富颠峰之上,房地产商们的感觉真是舒坦透了,有一则房地产广告特别自信:“难道全世界的鸡蛋团结起来就能打破石头吗?”这恐怕不仅是在嘲笑普通的购房者,也在嘲笑华而不实的调控令及其发布者。
发了横财也就罢了,房屋质量却令人忧心。除开“楼歪歪”、“楼贴贴”、“楼倒倒”外,据现任住建部副部长仇保兴说,英国建筑平均使用寿命125年,法国平均85年,美国平均80年,而中国平均仅25~30年。每年拆房产生建筑垃圾4亿吨,相当于全国垃圾总量30%~40%。房奴们交完20年月供后,几乎又要面临买房压力……
在房地产市场大赚特赚、尝尽甜头的大批资本,很快又向绿豆、大蒜、生姜等食品、蔬菜行业挺进,进而横扫中药材市场。据悉,500种常用中药材价格持续上涨,有的已经升了数倍。
资本炒作中药材的同时,制药厂、药商、医院、医生在连手痛宰病人。过去的一年,中国民众共输了104亿瓶药液。平均每个国民8瓶,而世界其他国家人均最高不到4瓶。与过度输液相应的,是过度用药(医生为享受分成,拼命开药卖药)和过度检查。前不久,北京一位老年官员揭露说,自己的孙子感冒发烧,到医院治疗竟花了1万元。
总之,资本加紧了对普通家庭的掠夺,中国的财富正在极端非正常地向少数人集中,贫富的两极分化正在加剧。
富人们的炫富方式也正花样百出,已出现20万一桌的席,1600万一只的狗,奢侈纪录不断出现,又不断被刷新。民众心中有太多的愤懑与不平,民怨越积越深,越聚越多,形成了社会安定的特大隐患。
(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