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应该放弃PF98重型火箭筒,代之以便携导弹
解放军应该放弃PF98重型火箭筒,代之以便携导弹 最近,学习了 “科罗廖夫”撰写的《解放军PF98重型火箭筒改进思路:加惯导变“准导弹”》一贴,为作者的奇思妙想所感叹。尤其是文中对“低成本微惯导制导”的详细介绍,令我学到了不少东西。
不过,文中提出以“微惯导”把PF98型120毫米重型火箭筒升级成“准导弹”,似乎有点不妥。
PF98能够大量装备,特点就是便携+威力,火箭弹+发射装置+瞄准装置,总重量近20公斤,强壮的战士可以一人携带;在便携的前提下,120毫米的弹径有足够大的威力。但是,射程、精度就无法令人满意了。可以说,PF98在威力、射程、精度、便携这四个要素,PF98是有突出、有兼顾、有取舍的。
如果,给PF98加装任何形式的制导装置,则:
首先,必然增加各种制导装置,导致总重增加;
其次,必然增加飞行姿态控制装置,导致总重增加;
第三,在前两项总重增加的情况下,为了保证射程,必然要增加推进剂或换装推进装置,还有可能导致总重增加。
结果,改装之后的PF98,增重绝对不止是一星半点的事情,此时,改进型PF98的特点是:笨重、大威力、射程有限、精度很高。具备这个特征,这就是导弹了,没必要叫“重型火箭筒”,没必要停留在“准导弹”的层次。
从实战的需要看,PF98应该淘汰,代之以便携式导弹。
PF98的主要作战任务有三个:反装甲、反掩体、杀伤软目标。其中,反装甲、反掩体是主要任务,杀伤软目标是几乎不会用到的功能(因为带弹有限,无法实现火力覆盖或连续扫射)。PF98的这三个作战任务,杀伤软目标可以由迫击炮、榴弹发射器承担,而反装甲、反掩体则可以由便携导弹承担。
重型火箭筒和便携式导弹,在性能上的差距是巨大的。便携式导弹射程远、精度高,可以在很远的距离上安全、准确的消灭目标,而重型火箭筒射程近、精度低,必须在较近的距离上由射手依靠勇敢精神和战术素质消灭目标。
在较低级别战术单位中,由于编制限制,携带弹量有限,两者的差距更是巨大。便携式导弹精度在90%左右,带弹四发可以摧毁三个半目标,且可在最大限度上避免射手伤亡;而重型火箭筒的精度不足,同样带弹量将少摧毁一个左右的目标,且射程不远,射手受到伤害的可能很大。这里外里的差距就更加明显了。
由此看来,美国的“标枪”式便携反坦克导弹的确是令我国步兵羡慕的武器,PF98重型火箭筒与之相比则逊色不少。
目前,我国便携式反坦克导弹有红箭-8L型。相比PF98、“标枪”、红箭8L的全重(发射+观瞄+弹),PF98近20公斤,“标枪”大约是25公斤,红箭8L据称是35公斤左右。从上面三个数字看,红箭8L有不小的差距,很难说是便携。而且,“标枪”由于可以“发射后不观”,对发射、观瞄的装置的连续稳定性不高,因此省略了发射架这样的稳定装置,因此,实际有效重量相比PF98、红箭8L要高不少。
因此,我们要尽快研制可以与“标枪”相匹敌的导弹。我认为这个课题在现有的基础上难度不该很大。
在这个问题上,不能过多考虑钱的问题。如果我问,一条命值多少钱?你肯定说我荒唐。因为钱的原因而不装备,这就和我的问话一样荒唐。以前,我们经常用落后武器打胜仗,不是说我们喜欢落后武器,那是条件有限、不得以而为之。
况且,我们现在不是装备不起。按照传统编制,1个军合3个师、9个团、27个营、81个连、243个排、729个班,一个班带便携导弹2枚,则武装一个整军需要1458枚;考虑到现代军队不可能全是步兵,实际上1000枚就足够了;再按装备10个军计算,1万枚;再按照5倍做弹药储备,5万枚!我觉得五万枚导弹不是不可能的数字。
关于直瞄武器和制导武器的作战效能,恰好有两场战争可以对比:1979年的中国对越自卫反击战和1982年的英阿马岛战争。
在1979年的对越作战中,我军用无后坐力炮、火箭筒、火焰喷射器、炸药包、爆破筒打越军的碉堡、火力点,具体细节不详,汇总个方面情况感觉打得很艰苦。
在1982年的马岛战争的陆战中,英军用“米兰”反坦克导弹攻击阿军地堡,结果是摧枯拉朽(当然了,你也可以认为阿军不够顽强)。“米兰”导弹因此有了“地堡杀手”的称号。
尤其是,中国和英国军队都受到了对手12.7毫米大口径机枪的攻击,拥有导弹的英军相比我军就显得不那么被动。尽管英国步兵抱怨“米兰”导弹太沉了,甚至影响了行军速度,但是,他们又是非常依赖“米兰”,有些攻击往往要等姗姗来迟的“米兰”就位才开始。
中国陆军未来可见的陆战,就是攻打台湾和藏南,那里有敌人的坦克和碉堡等着我们。人常说“书到用时方恨少”,其实,什么东西到急用的时候,都会觉得少!比如,导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