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诸葛亮就是一头猪

诸葛亮就是一头猪

1、诸葛亮是文人,怕死是天性,所以每次作战的时候,他就预备好了退路了,即使是失街亭这样严重事件,他仍然可以全身而退,足见他对战争的恐惧程度了。
2、他把胜利的希望寄托到别人的身上,从来不在自己身上找原因的。曹操势大,多次与曹操战争让诸葛亮备感吃力,于是想到了孙权,希望孙刘联合,共图大业,可是孙权也有自己的打算,于是夺回了荆州,还火烧联营,让蜀国元气大伤,对以后北伐之战影响甚大。
3、诸葛亮疑心最生,总是防备其他人害他偷袭他,因此他寝食难安,造成他的身体每况日下,最后死在了五丈原
4、他没有认识到川地的运输困难,多次北伐也无功而返,始终认为天府之地,资源丰富,利于久战,可惜他人算不如天算,后备粮草的缺乏,让他无力再坚持久战,
5、他每次北伐,所占的地方没有留守,下次又重新争夺,空耗战斗力,这都是兵家大忌。
6、他不会壮大自己的势力,得了四川之后,就固步自封了,不再思进取,如果他一鼓作气,拿下江东,就可以与曹操对立了,江东人多将广,物产丰富,可从西东南三个方面出兵统一中原。可是,他仍然死守联吴抗曹的策略不变,从而导致了蜀国的失败。
7、他不会重用发现人才,除了五虎上将,其他的兵将都没有独档一面的能力,也不敢让他的部将单独行动,牢牢地控制住所有的人。
话糙理不糙
1、诸葛亮是文人,怕死是天性,所以每次作战的时候,他就预备好了退路了,即使是失街亭这样严重事件,他仍然可以全身而退,足见他对战争的恐惧程度了。
2、他把胜利的希望寄托到别人的身上,从来不在自己身上找原因的。曹操势大,多次与曹操战争让诸葛亮备感吃力,于是想到了孙权,希望孙刘联合,共图大业,可是 ..
1、诸葛亮是文人,怕死是天性,所以每次作战的时候,他就预备好了退路了,即使是失街亭这样严重事件,他仍然可以全身而退,足见他对战争的恐惧程度了。
++++++++++++++++++++++++++++++++++++++++++
不预备退路的是愤青,不是军事家。四平为何血战四次?上了一桌菜,来了两桌客,咋办呢?林彪怕死吗?看到过一些关于塔山阻击战的文章,不知本坛的专家们有没有自己的见解,为什么国军没能攻下塔山?

2、他把胜利的希望寄托到别人的身上,从来不在自己身上找原因的。曹操势大,多次与曹操战争让诸葛亮备感吃力,于是想到了孙权,希望孙刘联合,共图大业,可是孙权也有自己的打算,于是夺回了荆州,还火烧联营,让蜀国元气大伤,对以后北伐之战影响甚大。
++++++++++++++++++++++++++++++++++++++++++
你想让诸葛亮联合曹操打孙权?或者在丢了新野、当阳、江陵等地应该先到江东平了孙权再抗曹操是不?

4、他没有认识到川地的运输困难,多次北伐也无功而返,始终认为天府之地,资源丰富,利于久战,可惜他人算不如天算,后备粮草的缺乏,让他无力再坚持久战,
++++++++++++++++++++++++++++++++++++++++++
他能认识不到吗?丢了荆州你让他咋办?

5、他每次北伐,所占的地方没有留守,下次又重新争夺,空耗战斗力,这都是兵家大忌。
++++++++++++++++++++++++++++++++++++++++++
你以为他不想守啊?别把《三国演义》当正史。

6、他不会壮大自己的势力,得了四川之后,就固步自封了,不再思进取,如果他一鼓作气,拿下江东,就可以与曹操对立了,江东人多将广,物产丰富,可从西东南三个方面出兵统一中原。可是,他仍然死守联吴抗曹的策略不变,从而导致了蜀国的失败。
++++++++++++++++++++++++++++++++++++++++++
先主倒是打孙权了,结果如何?

7、他不会重用发现人才,除了五虎上将,其他的兵将都没有独档一面的能力,也不敢让他的部将单独行动,牢牢地控制住所有的人。
++++++++++++++++++++++++++++++++++++++++++
这一点我倒不大反对,诸葛亮事无巨细都由他做主,累也累死了。还是应该适当放权,放手让手下人去做的。这一点,咱们的周总理也这毛病,他自己评论和邓小平的区别是:他做事举轻若重,邓小平是举重若轻。


下面附“六出祁山”

诸葛亮恢复与吴联盟、平定南中后,就准备北伐曹魏。第一次北伐在蜀汉建兴六年(228年)春,他令赵云等作疑兵,摆出由斜谷(今陕西眉县南)攻郿城(今眉县北)的态势,以吸引魏军;自己则率主力向祁山(今甘肃西和县祁山堡)方向进攻,陇右的天水、南安、安定等郡相继叛魏降蜀,又收服了姜维,一时关中大震。可是马谡违背诸葛亮部署,为张郃所败,丢了街亭;赵云等出兵也不利,诸葛亮只得退回汉中。不久,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又叛汉附魏。 第二次北伐是同年冬,诸葛亮乘陆逊在石亭打败曹休之机,出散关,包围陈仓(今陕西宝鸡西南),攻打二十多天未破,魏的援军赶到,他不得已又退回汉中。第三次北伐是建兴七年,亮进攻武都(今甘肃成县)、阴平(今甘肃文县西北),打败魏援军,占了这两郡,留兵据守,自己率部回师。次年,魏军进攻汉中,诸葛亮加强防守,又增调援军,再由于连续大雨,子午谷、斜谷等道路不通,魏军撤退。第四次北伐是建兴九年,蜀军包围祁山,魏军统帅司马懿迎击,诸葛亮准备决战。司马懿知蜀军远来,军粮不多,凭险坚守,拒不出战。诸葛亮想用退兵的办法引诱敌人,但司马懿追赶很谨慎,蜀军一停,他就扎营拒守。此时李严假传刘禅要求退兵的圣旨,加上蜀军粮草将尽,诸葛亮只得班师,在归途中以伏兵杀了魏国名将张郃。第五次北伐是十二年春,诸葛亮率十万大军出斜谷口,到达郿县,在渭水南岸五丈原扎营。司马懿也筑营阻拦,不与蜀军作战,料知蜀军远来,粮草运输困难,想把蜀军拖垮。诸葛亮也有准备,在渭水分兵屯田,作长期战争的打算。诸葛亮在这次出兵前曾与孙权约定同时攻魏,五月吴军十万攻魏,不胜,撤回江东,所以蜀军只得与魏军单方面周旋。八月间诸葛亮积劳成疾,病情日益严重,不久就与世长辞。死后,姜维等遵照他的遗嘱,秘不发丧,整军退入斜谷。诸葛亮出师北伐共为五次,真正出兵祁山只有二次;还有一次是魏军进攻汉中,不是诸葛亮出击。后世概而言之,说成是「六出祁山」
诸葛亮没有培养人才是谬传:

姜维、关兴张苞、马岱等是不是人才?

关兴张苞早亡,实际上是孔明的运气差而已。

TOP

事后诸葛亮
小说看多了

TOP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是诸葛亮最真实的描述。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