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代初栗战书致信胡耀邦 从此声名大振
根正苗红的家庭出身,党、政、团的全方位历练,历经河北、陕西、黑龙江和贵州四省多个领导岗位锤炼的栗战书,2012年9月,被任命为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栗战书基层出身,在政坛上拾级而上,从政地域从华北到东北再横跨至西南,从干事到县委书记到市委书记到省委书记,这为其今日得以进入中南海奠定了基础。
与西部有关的红色背景
“儿男纵马家万里,志士吟诗泪千行。一夜秋风松江月,两三灯火是故乡。”2004年9月28日,从陕西调往黑龙江的第一个中秋,栗战书写下了这首题为《江畔思乡》的诗。在注释中,他写道:“是夜,秋风习习,独自在松花江畔走步,见明月倒映水中,两岸灯火也在水中闪烁,不觉念及故乡杜家庄南沟。回到住所,洒泪而作。”
杜家庄南沟位于河北省平山县西部深山,正是栗战书出生的地方。
“战书”这个名字里,隐藏着的不仅是一段家史,也是一种怀念。
杜家庄南沟沟岭纵横,是一个十分闭塞的小山村,但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这里却是“*的一个窝子”。
栗战书的祖父弟兄四人,其中四祖父栗再温在北京上大学时就加入中国*,后来回到家乡,成为当地百姓公认的“大*”。解放后,栗再温曾官至山东省副省长。不过,对栗战书的人生产生直接影响的却并非四祖父栗再温,而是叔叔栗政通。
栗政通生于1923年,1937年入伍,追随王震将军参加了抗日战争,亲历了百团大战以及后来的保卫延安的战斗。1949年,在解放战争即将取得最后胜利之时,这位身经百战的营长在陕西眉县壮烈牺牲,年仅26岁。
栗政通牺牲后,栗战书的父亲日夜兼程,用了30多天时间,才将叔叔的棂棺从陕西运回河北老家。栗战书曾经回忆说,从参加革命到为革命英勇献身的十几年里,叔叔给家里寄过多封“战地家书”,在最后一封附有照片的信中,他这样写道:“这是我寸心的表白,当我为人民流尽最后一滴血的时候,让这张经过战争锻炼的肖像,随着你们漂泊吧!”
叔叔牺牲的第二年,栗战书出生了,父亲以“战地家书”之意为儿子取名“战书”,表达对兄弟的怀念之情。
2001年,栗战书在叔叔牺牲52年之际,写下了一篇长文《寸心的表白——缅怀叔叔栗政通烈士》,其中写道:“当他为人民流尽最后一滴血的时候,我还没有来到这个世界上。但在我的心目中,他是一位伟大的英雄,是我崇敬的偶像。”此时的栗战书已到陕西工作三年,任省委组织部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