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称中国航母成日头号威胁 可攻击日本所有目标
中国海军的首艘航空母舰——“辽宁舰”已于2012年9月25日正式服役。在该舰服役前,中国海军将领和发言人便已多次解释过其未来的主要用途——在服役的最初几年中,“辽宁舰”将完全用于训练目的。中国海军将利用“辽宁舰”训练舰载航空兵飞行员并检验一系列新型技术。与此同时,不断有消息称中国方面已决定建造数艘与“辽宁舰”级别相当的新型航母。不过,在今后的几年中,中国海军仍只能拥有“辽宁舰”一艘航母。
在建造新型航母并组建相应的航母编队之前,中国必须首先确定运用这些打击力量的方案——其将直接影响到新型航母的具体构造。在这方面,有必要了解一下美国和苏联建造航母的历程。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国一直按照航母攻击群基石的理念来设计和建造航母。在此前提下,美海军舰载航空兵不但可执行摧毁敌方目标的任务,还兼顾着探测与发现目标的重任,而航母本身则只是承担对作战飞机的保障任务。其余任务,诸如发现和摧毁敌方潜艇,则主要由护航舰艇承担。航母攻击群目前仍是美国海军打击力量的基础,它们能够在很短时间内抵达任务区并对敌方实施打击,或是投送己方兵力。
苏联的航母通常被称为重型载机巡洋舰,它们所遵循的发展理念与美方完全不同。苏联海军航母的主要任务是对空防御。除此之外,苏联时期设计建造的所有1143型航母上还均装备有火力强大的反舰武器系统。因此,这些航母同时也承担着护航巡洋舰或是驱逐舰的职能。配备重型载机巡洋舰的苏联舰队的主要任务是保护携带战略导弹的潜艇。当然,我们现在很难对苏联这种航母编队方案的正确性进行评价。时至今日,美国的航母攻击群仍不时地卷入各种冲突,而俄罗斯海军则早已丧失了按照先前的理念开展行动的能力。
中国可能会从美苏的方案中挑选一种,但最有可能的显然是美方所奉行的战略。近些年来,中国的造船工业开始积极建造各种新型舰艇,这其中也包括大型战舰。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推断,中国海军有望在今后数年内开始在太平洋水域展开巡逻活动。在这种情况下,使用航母攻击群无疑是用来保障在太平洋各区域存在和展示军事实力的最佳方法。
除了航母舰队的发展战略外,航母的建造数量也是一个必须提及的问题。目前,中国海军仅拥有一艘尚未具备作战能力的航空母舰。有关中国到底需要多少艘航母的观点存在着巨大差异,之中最为流行的一种看法是,中国需要建造5—6艘航母——其计算方法非常简单:中国海军由三个舰队组成,每支舰队至少应配备一艘航母或是各组建两个航母集群。不过,从中国海军现有的规模可以推测出,即使是规模最为庞大的战略—战役军团——北海舰队,也只有能力装备一艘航母。当然,考虑到北海舰队装备有携带战略导弹的核潜艇,如果按照苏联运用航母的理论,该舰队在航母分配问题上或许会具有特殊的优势地位。
在确定航母编队发展方向的同时,中国还需解决数量庞大且异常复杂的技术问题。首先需要面对的是动力系统。“辽宁舰”装备的是苏联大部分大型舰艇所采用的蒸汽轮机,中国今后新建造的航母可能会选择核动力装置——中国此前已拥有的为核潜艇设计反应堆的经验将会促进航母用核动力系统的研制。不管怎样,为航母研制核动力系统都将耗费中方大量的时间。因此,中国建造的首批新型航母仍将会采用蒸汽轮机作为动力装置。
事实上,当前所有装备航母的国家计划都曾经历过由蒸汽轮机向核动力装置过渡的发展道路。例如,美国海军直到本世纪初仍同时装备着使用两种动力装置的两型航母,其最后一艘装备蒸汽轮机的“小鹰”号航母直到2009年才退役。法国也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建造首艘核动力航母——“夏尔·戴高乐”号。在此之前,苏联也曾计划建造其首艘核动力航母——“乌里扬诺夫斯克”号。但由于经济、政治和其他方面的问题,该舰的建造工作从一开始便充满波折,在苏联解体后,其建造计划终被取消。
众所周知,中国在将“瓦良格”号改装为“辽宁舰”的过程中彻底放弃了反舰导弹系统。这样以来,“辽宁舰”拥有的唯一打击手段便只剩下舰载战斗机——歼-15。在最近10年中,中国一直在积极推进歼-15重型舰载战斗机的研制计划。此前,由于发生了中国未经授权擅自仿制苏-27战斗机的事件,导致俄罗斯最终拒绝对华出口苏-33舰载机。据悉,中方曾寻求购买两架苏-33用于“评估”,而俄方提出的最低购买量则是48架。由于无法达成一致,中国最后只得向乌克兰购买了一架苏-33的原型机——前苏联时期遗留下来的T-10K,并最终以该机为蓝本研制出了歼-15。
按照中国媒体的宣传,歼-15的一大优势是其能够攻击地面目标。在苏-33的武器配置表中,也包括有500公斤级的非制导炸弹和各种类型的火箭弹。俄方在测试期间曾试图为该机配备X-41“白蛉子”反舰导弹,但量产型的苏-33却并不具备携带这种武器的能力。客观地将,苏-33首先是被用作一种防空型战斗机,其主要任务是为舰队提供空中保护,对地攻击仅是一项附加的能力。至于中国的歼-15,虽然目前还没公布其准确的武器配置信息,但有理由相信,其对地攻击能力也是非常有限的。如果中国想按照美国人的标准打造一支航母舰队,那么就必须为歼-15研制配套的制导武器。
有关歼-15机载电子设备的信息同样非常有限。中方专家宣称,歼-15配备的计算机的运算能力要高出苏-33数倍。不过,如果缺乏其他性能相当的配套设备,机载计算机的性能未必能得到全面发挥。例如,性能不佳的雷达便会限制计算机潜能的释放。有趣的是,至今还没有任何有关歼-15雷达的信息公布。虽然有媒体称该机装备了有源相控阵雷达,但这一消息是很值得怀疑的。不管怎样,各种机制电子设备的性能只有保持均衡,才能发挥最大的效能。
不得不承认的是,歼-15的机载电子设备和计算机系统的性能很可能会优于苏-33。俄制战机出现这种落后的原因是显而易见的。T-10K首飞的时间是在25年前,而歼-15则是在两年前进行的首飞,20多年的时间不可能不影响到机载设备的性能。事实上,即使歼-15确实在各项参数上均优于苏-33,中国人在技术上超越的也并非今天的俄罗斯,而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的苏联。
事实上,如果将歼-15与美国最新改进的F/A-18舰载机相比,前者未必后占到什么优势。在此需要指出的是,歼-15正式装备部队的时间将不会早于2014年,在今后几年中,中国将不会拥有能够对抗发达国家新型战机的舰载战斗机。
即使中国成功解决了在建造新型航母和现代化舰载机方面的所有问题,其仍需面对一系列难题。首先是航母编队的运用问题——从理论上将,其应在航母设计阶段解决完毕,但航母的作战运用方式需要时间来进行各种修正。在涉及到那些陆基航空兵无力触及的岛屿争端问题上,将不可避免地遇到是否需要动用航母的问题。一旦做出使用航母的决定,中国的航母编队将会被派往远离基地的水域。中国航母今后活动的区域可能将遍及整个太平洋和印度洋,借助这一手段,中国将能够向本地区的竞争对手施加政治压力,尤其是美国和印度。考虑到中美印三国武装力量的最新发展趋势,可以推测,到2020年,中国海军的实力在太平洋南部水域将仅次于美国海军。
而在太平洋北部水域,中国的航母将成为日本海上自卫队需要应对的头号威胁。在拥有航母攻击群后,中国海军在必要时将有能力对日本境内的任何目标发动攻击。毫无疑问,航母将成为影响中日关系的重要因素——航母编队将成为北京向这一刚愎自用的邻居施压的又一手段。
总体上将,建造数艘航母将会显著提升中国海军的作战潜力,巩固中国作为地区领袖的地位。但中国地区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是:中国海军仅有的一艘航母至今仍不具备作战能力,同时也缺乏足够数量的舰载机。如果中国海军希望通过“辽宁舰”来积累今后设计和建造新型航母的必要经验,那么这一过程将会非常漫长。即使是在最理想的条件下,也要等到2016年才能为“辽宁舰”配备足够数量的舰载机。在此之前,中国海军还需耗费2-3年时间来检验该舰的优缺点。
当然,中国将会独立建造其第二艘航空母舰,其开工时间甚至可能会在歼-15项目正式完成之前——在此情况下,不排除中国首艘国产航母会继承“辽宁舰”部分缺陷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