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揭秘徐州棚户区改造背后的乱象

揭秘徐州棚户区改造背后的乱象

备受社会关注的“丁评功诈骗案”于2014年10月28日在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人民法院第一审判庭公开开庭审理,这起由棚户区改造引发的“诈骗案”更是吸引很多当地市民前往旁听。庭审中,由于公诉机关认为相关证据尚存在问题,建议法庭延期审理,随即遭到丁评功家属及旁听人员的强烈抗议,也使得该案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棚户区改造案件频发

    被誉为“徐州模式”的棚户区改造经验,曾因“拆迁11万户无1人上访”而受到国家领导的批示,要求各地学习取经。针对媒体吹捧“徐州模式”的质疑,近日,职业举报人姚征亿一行在徐州市进行了实地走访,揭开“徐州模式”神话背后不为人知的内幕!

    当地媒体曾公开报道称,2012年6月,徐州市云龙区云东棚户区改造项目动迁指挥部办公室的邢某、张某勾结社会人员和部分居民采用多种不法手段大肆套取、侵吞国家拆迁款,涉案金额达数百万元,涉案人员被刑拘,多人接受纪检部门调查。

    走访中,一位不愿具名的警察透露,不久前,徐州市出动警力在候山沃、骆驼山、子房山、回龙窝、淮海西路的杏山村抓捕居民,“一晚上抓了18人,他们都是因为棚户区改造的事情被抓的。”

    陈大海(化名)也是被拆迁户,因不同意补偿金额拒绝签署协议,被当地公安机关以“扰乱社会治安”拘留7天。在拘留期间,政府工作人员三番五次做工作,答应多赔偿10万元,陈大海才同意拆迁。陈大海说:“我们这有个姓黄的,房子早就拆除了,属于强拆,补偿款到现在还没领到手,他曾到南京向中央巡视组反映过,但一直没结果。”

    丁评功的邻居明先生称,他家有80多平米的房子,还没签协议,房子就被强拆了,报案也没用。明先生说,去年(编者注:指2013年)3月16日与拆迁办签了协议,补偿款为57.6万元,答应一周内到账,但到现在还没有到账。“当时签完后没给手续,我的那份协议书也让他们要去了,我手里只有两张白条,也没有盖章,非常不规范。”明先生表示,现在街道办事处综治办副主任王元新带人三天两头找他,说原来的协议不算数了,要求再重新签一份新协议。

    “我问王元新啥原因,他说,原来报的材料有假证件,我家的事都是王元新办的,有没有假证件我哪知道啊!我同意重签,但他说现在不给钱。”明先生十分不解,“我家房子去年都拆了,到现在一分钱没见着,在徐州还讲不讲理啊!听说国务院有规定,先补偿后拆迁,可到了徐州咋就变了呢?阳光啥时候能照到徐州呢?”

    更为邪乎的是,云龙区拆迁办某负责人受上级指使,给被拆迁户办理虚假证件骗取一笔补偿款,后因该拆迁户夫妻发生离婚纠纷,男方不愿分割该笔补偿款,女方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时漏了马脚,遂东窗事发,造假的拆迁办负责人被抓。

    据徐州市拆迁办某权威人士透露,从动迁组签订拆迁协议到领取补偿款,总共要经过6道手续,每一道关卡有了问题,都不会顺利通过。所以说,如果没有政府工作人员参与,仅凭一个普通老百姓使用虚假证件骗取政府的补偿款,其成功的可能性为零,再说,那么多负责审查的工作人员不会都瞎眼了吧!

    令人质疑的是,6道关卡堵不住老百姓“骗取拆迁款”,究竟是老百姓的骗术高明,还是工作人员失职渎职、参与其中呢?
?
    烂尾楼瘫痪引发联名上访

    位于徐州市云龙区康怡大道5号的“奥运城”小区,一期工程建成后,二期和三期开工距今已有5年之多,现在却成了坑人的“半拉子”工程!

    据附近居民反映,开发商以“零出让金”的方式从政府手里拿地,再用该地块套取财政部下属金融机构资金5亿元,居民房屋拆迁后,精明的开发商打下地桩便以每套房子预收20万元,再次敛集大笔资金。

    后来施工过程中,开发商与他人发生纠纷就莫名失踪了,坊间传闻有说开发商被绑架了,也有人说开发商被打死了,但徐州市政府从此便不再接手这块烫手的山芋,至今仍是一片烂摊子。

    居民的房屋被拆后几年,大家都是在外租房居住。曾有一户居民家里老人过世时,因是租住的房屋,房东不同意在自家门口搭设灵棚,该户居民无计可施,只能捶胸顿足大哭:棚户区改造几年见不到新房子,连死人的地方都没有!

    知情人说,当初开发商之所以一分钱不掏就能轻易拿地,就是利用棚户区改造的名义,如果项目顺利实施了,当地政府可以拿到中央的一大笔“棚改”补贴。

    曾有部分居民赶赴南京联名向中央驻江苏巡视组上访,云龙区政府连夜派人与被拆迁户协商,答应再补偿一部分过渡费。但等“青奥会”和“省运会”(编者注:江苏省第18届运动会2014年9月19日在徐州开幕)结束后,又没人买账了。

    走进“奥运城”小区,发现里边混乱不堪,路边散发着阵阵恶臭,烂尾楼矗立着几座高高的塔吊,现场没有施工人员,散落的钢材锈迹斑斑,几台破旧的搅拌机停放在草丛中,整个工地一片狼藉,毫无生机。

    部分居无定所的居民怨声载道:“这背后肯定是官商勾结,政府打着棚户区改造的幌子把地拱手让给开发商,开发商再用地一边套取贷款,一边骗取老百姓的购房款,现在开发商没了,项目成了烂尾楼,到头来,坑害的还是咱们老百姓啊!”

    新盛公司被指政府敛财工具

    当地居民反映徐州市政府通过棚户区改造的名义敛财,不论这个说法是否属实,都不得不提到徐州的“新盛公司”。

    说起“新盛公司”,在整个徐州市无人不知。据资料显示,徐州市新盛建设发展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盛公司”)是2007年3月成立的市级国有独资有限公司,公司注册资本40亿元,主要负责徐州市区城市改造建设(棚户区、危旧房、城中村改造)投融资、安置定销房建设、资产运营管理、商业及城市功能性项目建设开发等工作,该公司董事长兼党委书记王怀深曾是徐州市政府副秘书长。

    一位在市政工作多年的老领导道出了秘密:新盛公司先从政府那里拿到地,再分包给各个施工单位,由施工单位自行组织人员负责拆迁。新盛公司从政府手里拿地的同时,可以得到很大一笔国家“棚改项目”的扶持资金,然后再从各分包单位拿到一笔承包费,属于两头拿钱。

    这位老领导说,承包单位其实就是若干个包工头,他们拿到承包工程后,自己组织人员实施拆迁,造成的后果和政府无关。包工头组织人员与被拆迁户协商具体补偿事宜,一旦拆迁工作结束后,后续的建设工程便由包工头负责,从中牟利。比如,一平方围墙的市场施工价格是200元,政府则给承包工头每平米600元。因后续工程的暴利驱使下,包工头不择手段,逼迫被拆迁户搬家,包工头再与拆迁安置部门勾结弄虚作假,虚报测量数据骗取政府财政的补偿款,从而达到共同牟利的黑色利益。

    “也就是说,被拆迁户实际领取的补偿款与政府财政支付的安置补偿数额有较大出入,拆迁户永远不知道政府财政实际支付的真实数据,这就是暗箱操作,这就是官商勾结,这就是各取所需啊!”这位老领导气愤地说,“造假蒙蔽国家领导,鼓吹没有一个因拆迁而上访,净是忽悠人的,老百姓稍有不从就抓起来,然后逼着你签协议,把人关起来还能够得着上访吗?!”

    徐州市中级法院一位法官称,这样做首先是安全,假如拆迁过程中出现重大事故问题,新盛公司和当地政府都逃脱的干干净净,因为他们不是拆迁主题,无需承担责任。

    代理丁评功案件的北京律师怀自杰表示,由于“丁评功诈骗案”起因于房屋拆迁补偿,根据我国《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四条、第五条规定,政府才是真正的征收、补偿主体,禁止建设单位参与拆迁,严禁采取暴力、胁迫以及中断供水、供热、供气、供电和道路通行等非法方式拆迁。

    怀律师称,“丁评功案”开庭质证环节之后泉山区检察院认为事实不清、证据不足,需要重新补充侦查,建议泉山区法院延期审理,目前尚在等待开庭通知。怀律师表示,在房屋拆迁过程中,“某公司”作为国有企业,同时作为建设单位和拆迁人参与了房屋拆迁工作程序,确有违法之处。

    知名媒体人焦永锋直言:“丁评功诈骗案”绝不是一起简单的个案,而是整个“徐州模式”谎言下具有代表性的一个缩影,其背后隐藏着一个有组织、有预谋的巨大腐败共同体!骗局一旦被揭穿,便滥用公权、栽赃陷害、打击报复,这难道不是对“徐州模式”最大的讽刺吗?

    而更为讽刺的是,就在本文即将发表时,曾因推崇“邳州模式”远近闻名的徐州市副市长李连玉涉嫌严重违法违纪被宣布调查!(文图/姚征亿  来源:人民网)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