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抗美援朝:装备精良的韩国伞兵们被志愿军欺负啦

抗美援朝:装备精良的韩国伞兵们被志愿军欺负啦

姜文峰少将接下了这个不死不活的烂摊子。
    不过,生力军韩军第三十团倒也很给姜文峰长脸。11月1日苦战一天,终于有两个排爬上了597.9高地主峰。
    团长林益淳上校喜出望外,马上打电话给第三营营长:
    "赵南国,赶快派部队增援,一定要守住阵地!再查查这个连长是谁,老子要升他小子的官!"
    一支烟还没吸完,三营长赵南国少校电话也来了:
    "团......团长,他......他们又被中国人反下来啦!"
    "妈的,让他们再攻!"
    林益淳把电话一扔,拍桌子打板凳地骂开了。
    这没用。
    一整天过去了,韩军第三十团再也没有冲上"三角形山"。
    当晚,第三十一师第九十一团第八连开始接替597.9高地防务。
    由于第三十一师事前组织了各级干部观战学习,这时候也有了经验。连长张林书、政治指导员刘怀珍组织连队向阵地运动时也很有章法。他们向前运动时采用疏散队形,人与人之间拉开三四十米的间距。这样表面上看起来运动速度很慢,可却大大减小了损伤。175人的连队在两个小时的运动中只损失了一个人,也算是这次战役中的稀罕事儿了。
    第八连接替了0号、3号、9号、10号阵地的防务。
    也就从这天开始,第十二军部队逐步投入战斗。支援炮兵也增至21个连73门火炮及火箭炮兵6个连24门"喀秋莎"。
    这是志愿军为争夺一个山头所集中的最大规模的炮火。
    其实詹金斯丁一权也好,姜文峰林益淳也好,都不必那么气急。
    真正该着急的是这件事儿的始作俑者范佛里特,有个比喻最能表达出范佛里特现在的窘境:
    ──风箱里的老鼠。
    克拉克已经毫不客气地对这位老学长表露出了不满。
    从金化前线回到东京,屁股都还没坐热,就听见"联合国军"被逐出"三角形山"的消息,那些令人讨厌的记者们也开始在报上捅出这些令人尴尬的消息来了。
    克拉克以尽可能客气的口吻给老学长范佛里特打了个电话:
    "我的将军阁下,你这是怎么搞的?"
    范佛里特面对小师弟的质询无言以对。
    这时候,他手中的本钱也已经接近透支,能够机动的兵力只剩下美步兵第二十五师和美步兵第四十师。而这两个师是第八集团军的总预备队,克拉克不点脑袋,连自己都没有权力随便动用,否则中国人再在什么地方发起一次攻势,就足以给第八集团军带来灾难性的后果──这并不是不可能的,就在金化攻势发起期间,全线共军并没有停止向"联合国军"阵地的战术进攻。而且就是正在承受"联合国军"巨大压力的中共第十五军第四十四师和第二十九师,在20日~30日期间,也先后向西柏德里东山和平康以南万渊里地区381、391两高地发起猛烈进攻,给"联合国军"造成了重大伤亡。
    这时的范佛里特,既不敢向克拉克要兵,也不敢跟克拉克吹牛。
    无奈之中,他只好下令,让美步兵第七师重返金化前线。
    倒霉的美步兵第七师撤下来还不到一个礼拜哩!
    范佛里特的的确确是快没咒念啦!
    可范佛里特毕竟是范佛里特,他还要演一出"最后的疯狂"!
    11月2日1时刚过,美韩军又扑向597.9高地。
    先是300门火炮4个小时的火力急袭。
    天刚放亮,刚补充了兵员的韩军第三十团两个营、美步兵第七师第十七团一个营、美空降第一八七团一个营和哥伦比亚营共5个营的兵力,多路、多梯次,轮番向"三角形山"冲来。
鲁本詹金斯中将亲自指挥了这次战斗。    这一天,攻得最狠的是空降第一八七团。
    这支空降兵部队从参战以来,从来就没有正正经经打过什么好仗,两次大规模的空降作战,皆未达到预期的作战目的,基本算是扑了空。这回虽然是当成步兵在使用,但总算有了施展身手的机会。
    这伙子伞兵身着一色的尼龙防弹衣,打起仗来一招一式显得有板有眼很有素养。攻击时,先放一通烟幕,接着是班排规模的小股兵力爬行试攻,查明守备分队的兵力规模和火力部署后,再以密集炮火支援连营规模的冲击。攻击受挫则退回原地,摆上"T"形对空指示板,引导战斗轰炸机进行轰炸扫射。
    很规范,很漂亮,很符合教范要求。
    可也很没用。
    伞兵们生生让从太行山上下来的土八路给欺负啦!
    那一天,第九十一团第八连就正好和伞兵们打了个面对面。
    第八连对付敌人冲击的办法全是书上找不着的,不漂亮,不规范,也不符合教范。都是些大白话、顺口溜,什么"添油战术"啦,什么"以少对少,以多对多"啦,什么"三低一快"啦,全是些当时名不见经传的道道,把伞兵们折腾得一点没脾气。
    伞兵们最怕的是第八连的绝活儿──手榴弹"空炸"。
    这玩"空炸"的要领其实很简单,关键是要有点胆儿。
    程序是:把手榴弹攥住──拉弦──拉完弦别扔!下边儿这道程序最关键──在头上从容转个圈,导火索哧哧着冒烟也不要着慌──然后再扔将出去。
    这种手榴弹是在空中爆炸的,弹片飞散起来也是全方位的──你趴在弹坑里也没用,弹片照样崩到你的头上。
    这简直就是门活迫击炮。
    几个月前在金城前线,第八连的老战斗英雄张象山带着一个班,就用这个绝活儿把600多个"联合国军"官兵送进了伤兵医院或者骨灰盒。
    这一回,第八连光是第四班就杀伤了400多个敌人。
    大部分是这要命的"空炸"给打发的。
    第八连第四班狠狠地给刚上阵的第十二军部队露了回脸。
    第四班9个人守卫9号阵地,刚打响不久班长沈金声就负了伤。
    副班长蔡金海继续指挥战斗。
    一整天,抗击了伞兵们一个排到两个连的7次猛烈冲击。
    蔡兴海是个很有主意的人,他量敌用兵,让大家隐蔽在坑道里,根据敌人的数量确定出去迎击的人数,敌人来一个排,他派一个战斗小组迎击;敌人来一个连,他派两个战斗小组迎击。
    要是敌人上来两个连,他就全班迎击。
    虽然指挥的是9个人的一个班,却显露出玩大兵团作战的脑袋。
    他们杀伤了400多个"联合国军"官兵,全班仅轻伤3人。
    这个蔡兴海,真是个将才。
    这一天,"联合国军"冲击次数有40次之多。
    最紧张的时候是下午16时,伞兵们冲上了第八十六团部队据守的1号阵地,阵地上的官兵全部伤亡殆尽,只剩下一个班长跑到第八连来紧急求援。
    副连长冯保芝一看情况紧急,派出一个战斗小组前去增援。
    在冲向1号阵地途中,战士李士芳身负重伤,倒下了。
    战友朱友光、王万成将他转移到石岩下,继续向1号阵地冲去。
    还没跑到1号阵地,敌人的手榴弹就接二连三地扔到了脚下。
    两人一边手扔脚踢,一边用转盘枪拼命地扫射。
    然而敌人仍然蜂拥而至,眼瞅着就要涌上阵地了。
    两位士兵二话不说──甚至没有互相商量一下,一人操起一根拉着了火的爆破筒一前一后冲进了敌人堆里,把两个震天动地的呼喊扔在了身后:
    "同志们再见啦!"
    "毛主席万岁!"
    两声冲天巨响。
    朱友光、王万成与数十个美国鬼子同归于尽。
    这也是笔者的两位大同乡,四川省安岳县人。
    都是20岁左右的小哥哥。
    这一天,第八连以牺牲36人,负伤59人的代价,歼灭敌人近千名,创造了一个以少胜多的模范战例,
    第九十一团,为第十二军参战,放响了头炮。
    加上第二十九师第八十六团的战果,这一天,中国军队以190人的伤亡代价,使"联合国军"付出了1500余人的日伤亡代价。
    "联合国军"却一个阵地也没有夺取,整整一天毫无进展。
    这是战役打响以来,中国军队第一次完全守住了表面阵地。
    所以这一天的战斗上了《人民日报》头版。
    这一次成功的防御战斗,炮兵也发挥了重大作用。
    就在朱友光、王万成与冲上1号阵地的美空降第一八七团伞兵们同归于尽的同时,前沿观察所也瞅准了刚在公路上冒头的韩军第九师乘车前来增援的一个营,请示秦基伟军长批准后,火箭炮兵第二○九团两个营一反常规,白天进入阵地,突施冷箭,连打两个齐放,用死亡之光把这个30多辆汽车组成的车队给罩住了。
    几百个韩军官兵,没剩下几个能喘气的。
    这一天,志愿军总部正式批准第十二军归还第三兵团建制。
    次日,第三兵团副司令员王近山决定,第十二军调为兵团预备队,除已经前往上甘岭的第三十一师外,正在向谷山休整地转移的第三十四师、第三十五师也转向上甘岭方向,随时准备投入战斗;第十五军第四十五师除炮兵、通信、后勤保障部队外,撤出战斗进行休整;组成以第十二军副军长李德生为首的五圣山战斗指挥所,统一指挥在上甘岭前线作战的第十二军、第十五军所属部队;由炮兵第七师师长颜伏组织炮兵指挥所,统一指挥配属的炮兵。该两指挥所统归第十五军军长秦基伟指挥。
    李德生在第三兵团部受领任务后,随即前往上甘岭。
    3天3夜粒米未进的王近山大声叫道:
    "警卫员,上伙房给我找点吃的来!"
    吃喝完了,王近山舒舒服服地上了床:
    "李德生上去了,我可以睡个好觉了!"
    倾刻,鼾声大作。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