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10总设计师宋文骢
已批量装备中国空军的国产歼10战斗机
新华网1月1日报道 今年感动中国人物中,中航工业成都所的宋文骢入选为候选人物,宋文骢是国产歼-7、歼-10战机的总设计师,也是唯一一位担任两代战机总设计师的专家。以下为宋文骢的人生故事。
童年的血色记忆
“在我小时的记忆中,似乎满街都是难民和伤兵,时常见到的都是焦土和弹坑。日本人的飞机,几乎每天都在头上盘旋,隔三岔五就来轰炸昆明。整个城里的人,每天惶惶不可终日。警报一响,全城的人就乱作一团,大人就带着我们躲警报。我是老大,跑警报时,小小年纪还必须背着弟妹跑。那样的日子,几乎伴随着我的童年和少年……”
虽然已经时隔半个多世纪,但这样的记忆,始终深深地印在宋文骢的脑海里,虽然有时不愿想起,但却始终挥之不去……许多人的童年都有着五彩斑斓的美好记忆,但在宋文骢的童年中更多的是日军飞机的呼啸肆虐以及眼前战火中的满目疮痍,在后来的回忆中,对于自己为什么要走上航空报国的道路,宋文骢一直认为童年那段刻骨铭心的记忆有着很大的关联和影响。
那是1938年的一个夏日清晨,刺耳的防控警报又一次响起,日军飞机又来轰炸昆明。8岁的宋文骢和全家人赶紧和大伙们一道躲了起来……只听见轰声连连,躲起来的人们除了有权利祈祷,剩下的就是无可奈何!
“当时,中国也有飞机,但我们打不过人家;中国在地面上也有高射炮,但总把日本人横冲直撞的飞机打不下来。日本人的飞机基本都是集群而来,像一群群马蜂,每次来都是一个编队20多架。这些飞机有时飞得很低,肆无忌惮耀武扬威,我们躲在郊外的田地里,不但能看见机身上血红的标志,有时还能看见日本飞行员的影子!”
宋文骢家住在金碧路司马巷巷尾。下午,警报解除后,他跟着母亲跑回来,三牌坊和他家附近不能幸免的也被日本飞机轰炸,留下巨大的弹坑和烧焦的房屋,未燃尽的火苗还在吐着长长的舌焰噼里啪啦地吞噬着,就如同日军飞机那嚣张的气焰。在他家前面的巷口,黑压压的聚集了一群人,小小的宋文骢从人缝中扒拉进去一看,人群之中摆了一张破烂不堪的席子。这张席子下,是一具被炸弹炸死的老人尸体。母亲也挤进人群,跟着众人唏嘘难过不已。不知怎么,小小的宋文骢也不知那来的勇气,竟走上前去揭起席子,看了看这位死不瞑目的老人,满身鲜血!这是自己同胞的鲜血!
默默的搭下席子,宋文骢静静地跟着母亲回家,快到家门口时,他突然说道:“等我长大了,也要开飞机去‘东三省’,去炸那些日本鬼子!”母亲回头,惊奇的看着 “人小志大” 的文骢,赞许的点了点头,眼中泛着泪花,什么也没说……
国仇家恨从日军飞机在中国领空呼啸肆虐的那一刻开始就已经不容选择的压在了宋文骢柔弱的肩膀上……
少年强则国强
“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追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现在革命尚未成功……”
云南,昆明,一所旧时学堂里,一群稚气未脱的学生们正集在操场琅琅地背诵着已故孙中山总理的遗嘱,其中,有一位个头不大,声音却格外洪亮,他就是宋文骢,那时他才不足10岁。孙总理的遗嘱,有些深奥,深沉厚重,却又情真意切,催人奋进,每每咏后,总能激发少年宋文骢救国图存的思索,以及点燃他的满腔热血,而孙总理“要做大事,不做大官”的这句教诲从老师第一次讲给他听起,就在少年宋文骢的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也影响这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1946年9月,宋文骢考进昆明天南中学读高中。高中的他勤学而又调皮,但却能像大人一样勇于担当。一次,学校柴禾烧光了,眼看整个学校就要断火断炊,老师和同学们都很着急。尤其是老校长,四处求人买柴也没有结果。当时要买柴,需要到很远的地方去,还要用小火车拉回来。这个差事即使对大人来说,也是个苦差,不但需要风餐露宿,而且还需有人来组织负责。宋文骢听闻这一消息,便和几个同学聚在一起商量对策,俗话说“初生牛犊不怕虎”,宋文骢领头找到校领导,自告奋勇要去远地买运柴禾。校长正愁无人指派,见几个充满稚气的学生主动请缨,而且还有这么大的决心,他犹豫了一阵,最后还是破例同意了他们的请求。
几天过去了,宋文骢他们还没有回来。
“宋文骢他们回来了么?”
“还没见人影啊!”
“不会出什么事了吧?”
“十几岁的娃娃出去能让人放心么?”
“柴禾的事虽然要紧,但就怕娃娃们路上有个什么差错,我们怎么向他们家长交代啊!”
……
正当学校的领导和老师们议论纷纷,焦急等待时,传来了宋文骢他们回来的消息,大家跑出去一看,喜出望外,好家伙!宋文骢他们不但买到柴禾,而且还联系了几节运柴禾的小火车皮。几天几夜的运输途中,他们把棉被顶在头上,冒着大雨,克服重重困难,硬是把几车皮柴禾拉回了学校。
“小宋,你们小小年纪,真是不简单——你们是给学校解了危,给全校师生解了困哪!”一见到宋文骢,校长就紧紧握着宋文骢的手,看着5个淋得像落汤鸡一样的学生,激动万分感慨不已,全体师生站在校门口,为他们的“凯旋归来”鼓掌欢迎!在接下来的一次全校师生大会上,校长特地对他们提出了公开表扬,全场再一次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台下的宋文骢此刻心潮澎湃,解决的学校师生们的燃眉之急,这响彻全场的掌声让宋文骢感受到了自己努力付出与无私奉献的价值和意义!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宋文骢已心怀救国之志,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他为他以后强国强军的人生之路奠定了坚实的精神品质基础……
“黎明破晓”前的秘密运送
1949年,随着人民解放军打过长江,解放南京,国民党政权土崩瓦解,全国解放形势已经日趋明朗,而滇桂黔地区的部分国民党守军依旧在负隅顽抗。“到农村去,到“山那边”(当时人们对边纵解放区的统称)去!去参加游击队,迎接主力部队到来,迎接大西南解放!”地下党组织向这些地区的进步青年们发出这样的号召。
1949年6月,高中毕业的宋文骢决定去“山那边”参军,给家人留下了一封信后便和同学一道爬上了离开昆明的火车,来到了解放区。他和同学们被安排在云南泸西县板桥镇滇桂黔纵队政治部干部训练班参加了为期一月的集训。1949年7月,宋文骢正式参加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即现在的共产主义青年团。
集训结束后,宋文骢被分配到滇桂黔纵队司令部参谋处二科当侦察员。至此,宋文骢正式成为了人民解放军中一员,为全国的解放而工作和战斗。
“小宋,组织上准备交给你一个重要的任务!”
一天,侦察队领导找到宋文骢,交给他一个重要任务:给昆明的地下党组织送去党的机密情报和一捆人民解放军的“约法八章”,并告诉了他注意的问题和接头的地点暗号。此时,国民党的第8军和26军还盘踞在昆明,卢汉正和解放军秘密酝酿起义。
“保证完成任务!”宋文骢信心满满的对侦察队的领导承诺。
胆大心细的宋文骢接受任务后,立马准备,经过一番乔装打扮,化装成为了一个地地道道赶集卖地瓜的山里农民,头戴破草帽,身穿蓝粗布对襟衣裳,左肩挎着一个破箩筐,情报藏在身上,“约法八章”放在筐底,上面堆满地瓜。一切准备就绪后,他从宜良火车站上车,坐上了去昆明的小火车。
黎明前是最黑暗的。
车站和车上,国民党兵如临大敌,来来往往。上了车,宋文骢不敢坐进车厢,就把箩筐放在两节车厢的过道上。车还没启动,这时,国民党宪兵过来挨个检查旅客和行李,眼看越来越逼近宋文骢了,宋文骢定了定神,始终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没有一丝惊慌。还好,此时的国民党军如同“秋后的蚂蚱”,随着我军的大军推进,早已惶惶不可终日,检查更多的是一种应对式的“例行公事”,在宋文骢的身上上上下下拍了拍,摸了摸,就算过关了……忽然,一个宪兵盯住了宋文骢旁边的地瓜箩筐。
“这是什么?”
“长官,这是地瓜,俺准备到城里赶集去卖的,今早刚从地里挖出来,又甜又脆,您看要不要捎带几个……”宋文骢笑眯眯的对这几位宪兵应对道。
检查的士兵看了宋文骢几眼,一身土不拉叽的,那一筐地瓜个个沾满了泥巴。没什么破绽,别弄脏了手。
“算了,一边去。”
宪兵们手一挥,这才放过了他,继续向前查去。
好险啊!
随着一身长长的汽鸣,小火车终于吱嘎吱嘎的启动向前,冒着黑烟,向着昆明方向驶进……不知不觉,火车便到了昆明。
宋文骢下了车,赶紧进了城,在城里他提着地瓜筐,按照交代的接头地方,不慌不忙地寻着街上的门牌号,最后来到晓东街的一家药房。进了药房,他并不说话,按照接头暗号,他递上一张药单子,掏出一支香烟在柜台上墩了三下。柜台里的老板看了他一眼,也并不说话,掏出火柴划燃又马上把火吹灭了;宋文骢又将手里的香烟在柜台上墩了三下。
看见暗号,药店老板赶紧把宋文骢让进店里,来到后面的房子里,才自我介绍说自己姓雷。宋文骢也自我介绍说自己姓马(化名姓马子祥)。姓雷的同志收下宋文骢送来的情报和宣传资料,安排他在店里住了下来。
第二天一早,宋文骢起来一走到街上,就见昆明城里显眼地方,都贴上了人民解放军的“约法八章”!无数的市民踊上街头,翘首观看。见此情景,顺利完成任务的宋文骢从心底里感到一阵阵欣慰。
随后,卢汉于12月9日率领国民党74军、93军和地方保安4万余人起义,昆明宣布和平解放。“边纵”在此期间,配合人民解放军17军和起义军队进行了昆明保卫战。 (本文来源:新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