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老照片真实记录清末贡院[组图]

老照片真实记录清末贡院[组图]



查看原图


贡院是会试的考场,即开科取士的地方。「贡」的意思指的是各地举人来此应试,就像是向皇帝贡奉名产。在古代,凡是献给皇帝的物品叫贡品,唯独“贡院”是贡献人才的。我国的科举制度,从隋朝起,兴盛于唐,一直到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历经一千余年。因“戊戌变法”取消了科举制度,兴办学堂,贡院也就闲置起来,后逐渐改为官府用房和民房。 北京贡院,远看明远楼和至公堂(1870-1880年代)   一、北京贡院   北京贡院旧址位于今建国门内中国社会科学院一带,今贡院东街、贡院西街、贡院头条、贡院二条、贡院三条等。会试每隔三年举行一次,通常在三月,叫“春闱”。会试共考三场,每场考3天。考取的参加皇帝主持的殿试,殿试中了便成进士,前三名即为状元、榜眼、探花。各地乡试在8月举行,叫“秋闱”。顺天府乡试,也在这个考场。光绪初年来应试的达15000多人。   贡院建于明永乐十三年(1415),原系元代礼部衙门的旧址,坐北朝南,大门5楹。往里有二门五楹、龙门、明远楼、至公堂、内龙门、聚奎堂、会经堂、十八房等处。明远楼前有株明朝载的槐树,称文昌槐。   光绪三十一年(1905)停止科举考试。民国后,贡院所在地渐为民居。现如今,古考场的踪迹已荡然无存,仅留下了“贡院街”这个地名。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