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中医接生术

中医接生术

中医发展到今天,已渐渐为大众所抛弃。但从实际上看,中医要完全走入历史,还需要民众科学素养的提高。但细察中医,除妇产科外,其它的科多少都有留存。唯独妇产科,是彻底走入历史了,而且这一过程是在现代医学到中国前就完成了。这完全是民众的选择。
   从现代医学观点看,中医那一套完全是迷信的产物,在人类未认识疾病的原理之前,哄哄没有科学素养的古人还能勉强混口饭吃。但女性生育更大程度属于女性的生理活动(保险公司的医疗保险就不包括生育),是经常性的。这对中医而言,是骗不过去的。很多情况下是立竿见影。所以中医从开始就选择了逃避。逃避的理由是孕妇不吉利(中医的本事不过如此,为了遮丑,连自己的老娘都骂)。而将如此巨大的商机让给了接生婆。但中医又是鸭子死了嘴还硬,又胡诌出一套理论想借此指导接生婆,但费事又费钱,在民间从未流行。比如: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里列出一系列孕妇禁忌,多数明显是想当然。少数不知他怎么想出来的,但是也没有任何道理。这些禁忌在民间流传甚广,至今仍然被很多缺乏科学知识的人深信。下面列了孙思邈讲的孕妇禁忌十三条,没有
一条有道理。他对医学的伟大贡献在哪里?从这里只能看见孙思邈贻害千年。

  【】内为评论。

  妊娠食羊肝令子多危。
  妊娠食山羊肉令子多病。
  【俗称吃羊肉会令胎儿“发羊吊”,大概是联想出来的。羊肉富含维生素
B12和铁质,孕妇吃绝对有益无害。】
  妊娠食驴马肉延月。
  妊娠食驴肉生产难。
  【驴马怀胎期是十二个月,比人类长两个月。】
  妊娠食兔肉犬肉令子无声并缺唇。
  【吃什么象什么。】
  妊娠食鸡子及乾鲤鱼令子多疮。
  【河南一些地区,有孕妇禁食鱼肉的习俗,据说会使婴儿皮肤上生鱼鳞刺。】
  妊娠食鸡肉糯米令子多寸白虫。
  【吃面条会不会长蛔虫?】
  妊娠食椹并鸭子令子倒出心寒。
  【在娘胎里学鸭子游水。】
  妊娠食雀肉并豆酱令子满面多僢僣黑子。
  【雀斑是这么来的。】
  妊娠食雀肉饮酒令子心淫情乱不畏羞耻。
  【有学者认为,雀性大热并特淫。】
  妊娠食鳖令子项短。
  【如果和蛇肉一起吃呢?】
  妊娠食冰浆绝胎。
  妊娠勿向非常地大小便必半产杀人。
  【在平日不常去的地方大小便,会有“异常”之虞。】
最绝的是他对付难产的方子:孙思邈建议妇女先喝一碗“禁水”,然后“医生”
一边秉烛烧香敬四门,一边念这样的咒语:

  “天有阴阳,地有五行。星辰列布,日月精明。四时变化,不失其常。骨肉
已成,四体已强,毛发已就,今是生时,生迟何望?河伯在门,司命在庭,日月
已满,何不早生?若男若女,司命须臾,促出无迟,并持包衣。急急如律令!”

  一个妇女难产,与“星辰列布”有什么相干?难道一个巫师下一个“急急如
律令”,就可以促使妇女把难产的孩子生下来?除非白痴,才会相信这样的鬼话!
可是,现代中国一些不尊重科学的科学史家,硬是把一个活脱脱的混蛋巫师孙思
邈装扮成了“伟大的医学家、炼丹家”。
可惜的是,即使是科学不发达的古代,接生婆也不尿他那一壶,到了今天,脑子灌了屎的神屎之摩星倒要选择中医接生,真是令人可悲。
中医发展到今天,已渐渐为大众所抛弃。但从实际上看,中医要完全走入历史,还需要民众科学素养的提高。但细察中医,除妇产科外,其它的科多少都有留存。唯独妇产科,是彻底走入历史了,而且这一过程是在现代医学到中国前就完成了。这完全是民众的选择。
   从现代医学观点看,中医那一套 ..《备急千金要方》是被誉为中国最早的临床百科全书,世简称为《千金方》。唐孙思邈(581—682年)撰于公元652年,共30卷。《道藏》收入时析为93卷。孙氏以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故以“千金”命名。该书撰成后在国内外有着极广泛之影响,现存日本之《真本千金方》可能系未经宋校正医书局校正之传抄本,经宋校正医书局校刊之《备急千金要方》,中、日翻刻影印者达30余次,又有刻石本、节选本、改编本、《道藏》本等刻印者亦数十种。

  日本于1974年成立千金要方研究所,特重新精印南宋本《备急千金要方》,并誉之为“人类之至宝”。近年来更为日、美、德以及东南亚各国学者和理论研究者所关注。孙氏撰成《千金要方》后,因感其内容之不足而续编《千金翼方》,30卷,约成书于公元682年。该书的内容和科学价值在于:

  第一,发展传染病诊疗技术与学说。张仲景撰写《伤寒杂病论》中关于伤寒的学说,到唐代已经历四五百年的实践检验,深为历代学者所重视,孙氏撰《千金要方》时只见其片断,晚年始得“江南诸师秘仲景(伤寒论)”之书,他结合自己诊疗传染病、流行病之实践经验和理论认识,创造性提出:其要意“不过三种,一则桂枝,二则麻黄,三则青龙。此之三方,凡疗伤寒不出之也”①。孙氏的大胆革新,从医疗实践中总结新的理论经验,提高医疗水平,减少学习掌握的难度,不泥守仲景繁难的六经辨症体系,自创此三纲论治传染病的新学说,对发展仲景学说和明清医学家研究仲景学说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第二,提高内科杂病与外科疾病的诊疗水平。孙氏临床研究十分重视一个病一个病的观察研究,因此,对内、外、妇、儿科疾病的认识,突破了前人在病因、症候等方面着重笼统论述的僵化思想,使许多疾病的认识水平和诊疗效果均获得明显的提高,有的认识达到比较科学的境界,甚至产生出若干富有病因治疗的成就。例如他对消渴(糖尿病)与化脓性感染关系的认识已比较正确。他忠告医生与病家,千万不可为糖尿病患者施行针灸,以防引起化脓而成为不治之症,并强调家属与患者提防不要破伤皮肉,以防化脓之祸,劝告患者要常备防治化脓性感染的药物等,这在唐代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成就。孙氏对急性胃肠炎——霍乱病因的认识,科学地强调“皆因食饮,非关鬼神”。他在论述溪毒、射工等病症①注:桂枝指桂枝汤证,麻黄指麻黄汤证,青龙指青龙汤证,以上三者为仲景伤寒论中诊疗传染性、流行性疾病最为重要的方剂症候群代表。

  实际上已对现代的血吸虫病的病因、发病季节、流行地域、症状和预后等,均已作出了当代最为正确的认识,有许多结论同今天的认识并不两样。可贵的是他明确强调消灭病源以预防的思想和方法。指出“此虫畏鹅,鹅能食之”,“夏月常备大莓根屑,若入水浴,以方寸匕投水上游,辟射工。凡洗浴以少许投水盆中,即无变毒”。又如他对痢疾的分型、治疗等也达到很高的水平,强调“热痢(急性痢疾)则多加黄连”,至今仍是临床治疗痢疾常用的有效药物。孙氏对麻风病记述尤详,并报告了他经手治疗的600余病例的经验和结果。

  孙氏认为麻风病有1/10可以治愈,因而,他被誉为近世麻风病专家之祖。

  第三,强调妇人、小儿特点,为妇、儿科分立奠定学术基础。孙氏用两书的1/6篇幅,专论了妇人病、婴幼儿病及体质发展的特点。孙氏在比较正确地论述了妇女妊娠及胎儿在母体逐月发展之形态等发育过程后,并出色地强调了初生儿的护理、喂养、乳母、保育员的选择条件等,应该说是很符合科学要求的。例如接生的程序、难产的处理、儿不啼哭的处理方法、沐浴方法、断脐方法、防止婴儿破伤风(脐风)等等,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尤其是强调初生儿、20天、30天、百日乃至3岁到10岁儿童每一阶段所可能多发病的防治,有的方法和要求甚至在现今对产科医生、乳母、母亲等,仍有着参考和学习的价值。

  第四,总结对病因有治疗效果的药物,针对疾病病因而进行的治疗是最富有成效的治疗方法。虽然孙氏所处时代对于若干病的真正病因尚不具备确切认识的条件,但他在治疗这些疾病的方药中所用药物却十分符合现代科学所证实的病因认识。例如他强调瘿(地方性甲状腺肿)是因久居常食山区坞水(缺碘)引起的,在治疗上他多用含碘丰富的海藻、昆布以及动物甲状腺等,其疗效自然是十分理想的。又如雀目(夜盲症)是因缺乏甲种维生素引起的,孙氏虽然并不确知其病因,但他多处强调用猪肝、羊肝煮食治疗,众所周知,肝含有极丰富的甲种维生素等营养。又如脚气病的防治,孙氏主张用谷白皮煮水去渣后用以“煮米粥常服防之”,“即不发”,现代科学研究证明这种谷白皮含有丰富的乙种维生素,而脚气病的病因正是饮食长期缺乏乙种维生素引起的。如此等等,说明孙氏在病因治疗上,虽然还是不自觉的,但其成就令人钦佩。

  第五,丰富了针灸疗法的理论与技术。关于针灸疗法,必须首先掌握经络、穴位的理论和技术。孙氏指出经络循环腹背,无所不至,往来出没,难以测量。因此,他强调“非图莫可”。他在前人绘图的基础上,经过考订、修改,并创造性地以青、黄、赤、白、黑五色彩绘以区别其十二经各条经络之走行方向和孔穴之部位,并以绿色绘制奇经八脉。该图分正、侧、背面三幅,大小取常人之一半为之,使我国针灸经络腧穴之绘图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为宋代铸造针灸铜人、刻制针灸腧穴石碑等奠定了基础。孙氏的彩绘不但在经络腧穴的规范化和提高教学水平等方面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并且在提高针灸临床效果上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此外,关于针灸临床,他正确指出,选穴要少而精,提倡针灸辨症,主张综合治疗。因此,在论述一位合格的针灸医师时强调“若针而不灸,灸而不针,皆非良医也;针灸不药,药不针灸,尤非良医;知药知针,固是良医”。他的这一理论,早已为千百名针灸名家的实践证实是完全符合科学原理的精辟论断。“阿是”穴是历代医师乃至现代针灸医学家所经常用于临床治疗的有效穴位,它以痛为穴,并无固定部位,这是孙氏在针灸治疗学上的创造性发现。

  第六,提高疾病诊疗技术水平。孙氏创造的“验透膈法”是确诊胸背部化脓性感染是否穿透胸膜引致脓胸的科学方法,这在当时应该说是人类医学发展高水平的诊断技术。其方法是在胸、背或胁部脓疮疮面贴一薄纸或竹内膜,于光亮处观察竹膜是否随着病人呼吸而有同步的呼气则竹内膜内陷,吸气则竹内膜凸出的节律性变化,如是则可诊断为脓肿已穿透胸膜而已成脓胸,否则,尚未穿透胸膜,这在决定有效治疗方法上是极为重要的。再如孙氏在医疗技术方面实际上已创造出有血清疗法性质的技术。其方法是对很难根除疖病病人的治疗,他创造性提出用针刺或小刀在疖肿周围刺令出血,然后以刀取血或渗出之血清与药物内疖疮中;他还叙述了用患者父亲的血与血汁接种患者疖疮中,并强调疗效甚佳,这一创造是十分可贵的,思想是十分先进的,这与人痘接种技术之发明是否有直接关系是值得给予考察与研究的。

  此外,孙氏还创造性发明了许多有效的医疗技术。例如经他改进的下颌脱臼手法复位术至今还在临床中使用;他所记述的阴囊撕裂伤睾丸脱出之手术,还纳缝合术,运用葱管导尿术,烧烙止血术,咽喉异物(针、钉、骨刺)剔出术,保留灌肠、压力灌肠术等等,均达到了历史的最高水平。这些医疗技术,虽然后来在器具上有了极大的进步,但其原理仍然沿袭着孙氏的思想。

  第七,发展卫生保健学说。两部《千金方》集中体现了孙思邈这位百岁医学家关于延年益寿的思想与实践经验。综观两书,在此问题上有三个比较显著的特点:一是将老庄“吐故纳新”思想指导下的“静功”与华佗等倡导的“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思想指导下的“动功”结合起来;二是把一般人的养生保健理论技术与中老年常见病的防治结合起来;三是严厉批判了服五石企图长生的思想,同时强调了服食植物类营养防病方剂的必要性。这些思想和具体技术方法要求,把我国卫生保健、延年益寿的学说推到了时代的高水平。

  第八,发展药物、方剂以提高临床防治疾病的效果。《千金方》在地道中药之规范方面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同时,关于药用植物的野生变家种,以及植物药的采收时节、加工保管和炮制等,也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其理论和方法要求大都为现代所遵循,或成为临床运用之依据。在这些中药学理论指导下,该书广泛收录了唐以前的医疗方剂。

  《千金要方》记有医疗方剂4500余首,《千金翼方》记有医疗方剂2000余首,临床内科、传染病、外科、骨伤科、妇产科、小儿科、耳目口齿、咽喉科等等数以百计的各种病症,都选列了多少不定的医方,供作临床处方治疗时之参考。其中有许多前人的医方和孙氏自创的方剂,至今仍有着比较广泛的影响。

  《备急千金要方》卷首以显著地位论述了《大医精诚》与《大医习业》,突出地强调了作为一位优秀医生,必须具备高尚的医疗道德修养和精辟的医学理论、医疗技术。为此,该书一一作出了医德与医术的严格要求,成为历代临床医生修养的准绳。
《备急千金要方》是被誉为中国最早的临床百科全书,世简称为《千金方》。唐孙思邈(581—682年)撰于公元652年,共30卷。《道藏》收入时析为93卷。孙氏以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故以“千金”命名。该书撰成后在国内外有着极广泛之影响,现存日本之《真本千金方》可能系未经宋校正医书局校正之传 ..

实际上已对现代的血吸虫病的病因、发病季节、流行地域、症状和预后等,均已作出了当代最为正确的认识,有许多结论同今天的认识并不两样。可贵的是他明确强调消灭病源以预防的思想和方法。指出“此虫畏鹅,鹅能食之”,“夏月常备大莓根屑,若入水浴,以方寸匕投水上游,辟射工。凡洗浴以少许投水盆中,即无变毒”。
--------------------------------------------
血吸虫是什么时候得到根治的?读一下毛泽东的《送瘟神》吧,注意写作时间。
《七律二首
实际上已对现代的血吸虫病的病因、发病季节、流行地域、症状和预后等,均已作出了当代最为正确的认识,有许多结论同今天的认识并不两样。可贵的是他明确强调消灭病源以预防的思想和方法。指出“此虫畏鹅,鹅能食之”,“夏月常备大莓根屑,若入水浴,以方寸匕投水上游,辟射工。凡洗浴以少许投水盆中,即无变毒” ..俺是百度来的,你可以修改百度百科呀!

TOP

日本于1974年成立千金要方研究所,特重新精印南宋本《备急千金要方》,并誉之为“人类之至宝”。近年来更为日、美、德以及东南亚各国学者和理论研究者所关注。
++++++++++++++++++++++++++++++++++++++++++++++++++++++++++++++++++++++++请思思先生证实。

1、谁主张,谁举证!诸葛先生本末倒置了。
2、中医在日本的地位可以告诉你,明治维新有一项内容就是废止汉医。

TOP

1、谁主张,谁举证!诸葛先生本末倒置了。
2、中医在日本的地位可以告诉你,明治维新有一项内容就是废止汉医。
思思先生认为日本成立研究所的事是假的喽!有空我去证实一下。
不过世面上有翻译过来的日本书籍,我看到的是指导按摩的,理论基础是经络穴位方面的,看来日本政府废了100多年也没废成。

TOP

《备急千金要方》是被誉为中国最早的临床百科全书,世简称为《千金方》。唐孙思邈(581—682年)撰于公元652年,共30卷。《道藏》收入时析为93卷。孙氏以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故以“千金”命名。该书撰成后在国内外有着极广泛之影响,现存日本之《真本千金方》可能系未经宋校正医书局校正之传 ..
《千金方》治疗脚气:
1 或轉筋皮肉不仁,腹脹起如腫,按之不陷,心中惡不欲食,或患冷方o 竹瀝(五升) 、甘草、秦艽、葛根、黃芩麻黃、防巳、細辛、桂心、乾薑(各一兩) 防風、升麻(各一兩半) 、茯苓(二兩) 、附子 (二枚) 、杏人 (五十枚) o 右十五味〔口父〕咀,以水七升合竹瀝,煮取三升,分三服,取汗o (千金翼無茯苓杏人有白朮一兩) 第二大竹瀝湯,治卒中風,口噤不能言,(備急千金要方卷第七 (風毒腳氣) 67方)
    2 四肢緩縱,偏痺寍急,風經五藏,恍惚恚怒無常, 手足不隨方o竹瀝(一斗四升) 、獨活、芍藥、防風、茵芋甘草、白朮、葛根、細辛、黃芩芎藭 (各二兩) 、桂心、防巳、人參、石膏麻黃 (各一兩) 、生薑、 茯苓 (各三兩) 、烏頭 (一枚) o 右十九味〔口父〕咀,以竹瀝煮取四升,分六服,先未汗者取汗一,狀相當即服o 第三竹瀝湯, 治風毒入人五內,短氣,心下煩熱,手足煩疼,四肢不舉,皮肉不(備急千金要方卷第七(風毒腳氣)67方)
    3 口噤不能語方o 竹瀝 (一斗九升) 、防風、茯苓、秦觀 (各三兩) 當歸、黃芩 (千金翼作芍藥) 、人參芎藭 (千金翼作防巳) 、細辛、桂心、甘草升麻 (千金翼作通草) 、麻黃、 白朮 (各二兩) 、附子 (二枚) 蜀椒 (一兩) 、葛根 (五兩) 、生薑 (八兩) o 右十八味 〔口父〕咀, 以竹瀝煮取四升, 分五服, 初得病即須摩膏, 日再, 痺定 (千金翼無麻黃蜀椒生薑) 治惡風毒氣, 腳弱無力, 頑痺, 四肢不仁, 失音不能言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七 (風毒腳氣) 67方)
    4 毒風衝心有人病者, 但一病相當, 即服, 第一服此麻黃湯, 次服第二第三第四方o 麻黃 (一兩) 、大棗 (二十枚) 、茯苓 (三兩) 、杏人 (三十枚) 、防風白朮、 當歸、升麻、芎藭、芍藥黃芩、桂心、麥門冬、甘草 (各二兩) o 右十四味 〔口父〕咀, 以水九升, 清酒二升合煮, 取二升半, 分四服, 日三夜一覆令小汗, 粉之, 莫令見風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七 (風毒腳氣) 67方)
    5 第二服獨活湯方o 獨活 (四兩) 、乾地黃 (三兩) 、生薑 (五兩) 、葛根桂心、甘草、芍藥、 麻黃 (各二兩) o 右八味 〔口父〕咀, 以水八升, 清酒二升合煎取二升半, 分四服, 日三夜一, 腳特忌食瓠子蕺菜, 犯之一世治不愈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七 (風毒腳氣) 67方)
    6 第三服兼補厚朴湯, 井治諸氣欬嗽逆氣嘔吐方o 厚朴、芎藭、桂心、乾地黃芍藥、當歸、人參 (各二兩) 、黃耆甘草 (各三兩) 、 吳茱萸 (二升) 、半夏 (七兩) 、生薑 (一斤) o 右十二味 〔口父〕咀, 以水二斗, 煮豬蹄一具取汁一斗二升, 去上肥, 內清酒三? 合煮取三升, 分四服, 相去如人行, 一十里久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七 (風毒腳氣) 67方)
    7 第四服風引獨活湯兼補方o 獨活 (四兩) 、茯苓、甘草 (各三兩) 、升麻 (一兩半) 、人參桂心、防風、芍藥、 當歸、黃耆乾薑、附子 (各二兩) 、大豆 (二升) o 右十三味 〔口父〕咀, 以水九升, 清酒三升合煮取三升半, 分四服, 相去如人行二十里久更進服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七 (風毒腳氣) 67方)
    8 治腳痺防風湯, 井主毒氣上衝心?, 嘔逆宿癖積氣疝氣一病相當即服之方o 防風、麻黃、芎藭、人參、芍藥當歸、茯苓、半夏、甘草 (各一兩) 、鱉甲生薑、 桂心 (各二兩) 、杏人 (一兩半) 、赤小豆 (一升) 、貝子 (五枚) 烏梅 (五枚) 、 大棗 (二十枚) 、吳茱萸 (五合) 、犀角、羚羊角 (各半兩) 橘皮 (一兩) 、 薤白 (十四枚) o 右二十二味 〔口父〕咀, 以水一斗, 煮取三升, 分三服, 一日令盡, 一方用水一間食糜一方云, 半夏三兩, 隨時用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七 (風毒腳氣) 67方)
    9 治腳痺獨活湯方o 獨活 (四兩) 、當歸、防風、茯苓、芍藥黃耆、葛根、人參、甘草 (各二兩) 、 大豆 (一升) 附子 (一枚) 、乾薑 (三兩) o 右十二味 〔口父〕咀, 以水一斗, 清酒二升合煮取三升, 分三服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七 (風毒腳氣) 67方)
    10 越婢湯, 治風痺腳弱方o 麻黃 (六兩) 、石膏 (半升) 、白朮 (四兩) 、大附子 (一枚) 生薑 (三兩) 、 甘草 (二兩) 、大棗 (十五枚) o 右七味 〔口父〕咀, 以水七升, 先煮麻黃, 再沸掠去沫, 入諸藥煮取三升, 分三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七 (風毒腳氣) 67方)
    11 覆取汗o (胡洽方只五味若惡風者加附子一枚多淡水者加白朮四兩) 治腳弱神驗方o 防巳、蜀椒、細辛、桂心、麻黃石膏 (各一兩) 、獨活、防風、黃芩、茵芋葛根、 芎藭、芍藥、甘草 (各一兩) 、生薑茯苓 (各三兩) 、烏頭 (二枚) o 右十七味 〔口父〕咀, 以竹瀝一斗, 煮取四升, 分六服, 令一日一夜服盡, 其間可常作赤小豆飲, 有人腳弱, 先服常用竹瀝湯四劑, 未覺, 增損作此方, 後覺得力, 又云, ?沈細駛, 風在內者, 作此湯也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七 (風毒腳氣) 67方)
    12 風引湯治兩腳疼痺腫或不仁拘急, 屈不得行方o 麻黃、石膏、獨活、茯苓 (各二兩) 、吳茱萸秦艽、細辛、桂心、人參、防風芎藭、 防巳、甘草 (各一兩) 、乾薑 (一兩半) 、白朮 (三兩) 杏人 (六十枚) 、 附子 (一兩) o 右十七味 〔口父〕咀, 以水一斗六升, 煮取三升, 分三服, 取汗佳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七 (風毒腳氣) 67方)
    13 大鱉甲湯治腳弱氣毒攣痺氣上, 及傷寒惡風, 溫毒, 山水瘴氣熱毒, 四肢痺弱方o 鱉甲 (二兩) 、防風、麻黃、白朮、石膏知母、升麻、茯苓、橘皮、芎藭杏人、 人參、半夏、當歸、芍藥萎蕤、甘草、麥門冬 (各一兩) 、 羚羊角 (六銖) 大黃 (一兩半) 、犀角、青木香、雄黃 (各半兩) 、 大棗 (一十枚) 貝齒、烏頭 (各七枚) 、生薑 (三兩) 、薤白 (十四枚) 、 麝香 (三銖) 赤小豆 (三合) 、吳茱萸 (五合) o 右三十一味 〔口父〕咀, 以水二斗, 煮取四升, 分六服, 相去十里久, 得下止,一方用大黃半兩, 畏下可止用六銖, 一方用羚羊角半兩, 毒盛可用十八銖 (胡洽有山茱萸半升為三十二味千金翼無知母升麻橘) (皮芎藭人參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七 (風毒腳氣) 67方)
    14 當歸萎蕤) 小鱉甲湯治身體虛脹如微腫, ?心痞滿, 有氣壯熱, 小腹厚重兩腳弱方o 鱉甲、黃芩、升麻、麻黃、羚羊角桂心、杏人 (各三兩) 、前胡 (四兩) 、 烏梅 (二十枚) 、薤白 (三十枚) o 右十味 〔口父〕咀以水一斗, 煮取二升七合, 分三服此常用, 若體強壯欲須利者,加大黃二兩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七 (風毒腳氣) 67方)
    15 風緩湯治腳弱舉體痺不仁, 熱毒氣入藏?中滿塞不通, 食即嘔吐方o 獨活、麻黃、犀角 (各三兩一方用羚羊角) 、半夏 (一升) 大棗、烏梅 (二十枚) 、 桂心、鱉甲、升麻橘皮、枳實、甘草、吳茱萸、大黃 (各一兩) 生薑、 石膏 (各六兩) 、貝齒 (七枚) o 右十七味 〔口父〕咀, 以水一斗四升, 煮取四升, 分五服, 日三夜二, 不瘥至三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七 (風毒腳氣) 67方)
    16 治腳氣初發, 從足起至膝脛骨腫疼者方o 取蜱麻葉切擣蒸薄裹之, 日二三易即消, 蜱麻子似牛蜱蟲, 故名蜱麻也, 若冬月無蜱麻, 取蒴藋根, 擣碎和酒糟三分根一分, 合蒸熱, 及熱封裹腫上, 如前法, 日二即消, 亦治不仁頑痺o (此方非湯不當見此然前後三方俱出蘇長史不分出) 若腫巳入脞,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七 (風毒腳氣) 67方)
    17 至小腹脹小便澀少者方o 取烏特牛尿一升, 一服, 日二, 取消乃止o (千金翼云嬴瘦人二分尿一分牛乳合煮乳浮結乃服之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七 (風毒腳氣) 67方)
    18 若腫巳消, 仍有此候者急服此湯方o 蘇長史方神驗麻黃、射干、人參、茯苓、防巳前胡、枳實 (各二兩) 、半夏、犀角、 羚羊角青木香、橘皮、杏人、升麻 (各一兩) 、生薑 (五兩) 獨活 (三兩) 、 吳茱萸 (一升) o 右十七味 〔口父〕咀, 以水一斗一升, 煮取四升, 分五服, 相去二十里久, 中間以助胃氣, 此湯兩日服一劑, 取病氣退乃止, 以意消息之若熱盛喘煩者, 加石膏六兩, 生麥門冬一升, 去吳茱萸, 若心下堅加鱉甲一兩o 夫腳氣之疾, 先起嶺南,稍來江東, 得之無漸, 或微覺疼痺, 或兩脛腫滿, 或行起澀弱, 或上入腹不仁, 或時冷熱, 小便秘澀, 喘息氣衝喉, 氣急欲死,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七 (風毒腳氣) 67方)
    19 食嘔不下, 氣上逆者, 皆其候也, 若覺此證, 先與犀角旋復花湯方o 犀角、旋復花 (各二兩) 、橘皮、茯苓生薑 (各三兩) 、大棗 (十一枚) 、香豉 (一升) 、紫蘇莖葉 (一握) o 右八味 〔口父〕咀, 以水八升,煮取二升七合,分三服,相去十里久服之,以氣下小便利為度o (崔氏名小犀角湯如其不下服後大犀角湯) 大犀角湯,(備急千金要方卷第七 (風毒腳氣) 67方)
    20 療腳氣毒衝心變成水, 身體遍腫, 悶絕欲死者方o 犀角、旋復花、白朮、桂心防巳、黃芩 (各二兩) 、香豉 (一升) 、生薑橘皮、 茯苓 (各二兩) 、前胡、桑白皮 (各四兩) 紫蘇莖葉 (一握) 、大棗 (十枚) o 右十四味口父〕咀,以水九升,煮取二升七合,分三服,相去十里久,取下氣若得氣下,小便利,腳腫即消能食, 若服湯竟不下, 氣急不定, 仍服從犀角麻黃?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七 (風毒腳氣) 67方)
    21 (崔氏又以白前代白朮無防巳黃芩桑白皮名旋復花湯) 犀角麻黃湯方o 犀角、麻黃、防風、獨活 (崔氏用茯苓) 防巳、芎藭、白朮、 當歸羚羊角 (崔氏用附子) 、黃芩 (各二兩) 、石膏 (四兩) 、生薑甘草、 杏人 (崔氏用細辛) 、桂心 (各三兩) o 右十五味 〔口父〕咀, 以水二斗煮麻黃, 去沫, 取汁八升, 下藥煎取三升, 分三相去十里久, 服訖覆取汗, 若不差, 五日後更一劑, 取汗同前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七 (風毒腳氣) 67方)
    22 茱萸湯治腳氣入腹, 困悶欲死, 腹脹方o 蘇長史方吳茱萸 (六升) 、木瓜 (兩顆切) o 右二味, 以水一斗三升, 煮取三升分三服, 相去如人行十里久, 進一服,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七 (風毒腳氣) 67方)
    23 或吐或汗或利或大熱悶, 即差, 此起死人方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七 (風毒腳氣) 67方)
    24 小風引湯, 治中風腰腳疼痛弱者方o (胡洽名大風引湯) 獨活、茯苓、 人參 (各三兩) 、防風、當歸甘草、乾薑 (胡洽作桂心) 、 石斛 (各二兩胡洽作黃耆) 附子 (一枚) 、大豆 (二升) o 右十味 〔口父〕咀, 以水九升酒三升, 煮取三升, 分四服, 服別相去如人行十里? (胡洽云南方治腳弱此別用升麻一兩半夏芍藥各二兩合十三味本只有十味減當歸石斛 名小風引湯刪繁方無石斛以療肉極寒肌肉變舌痿名日惡風腰痛腳弱) 風濕相薄, 骨節煩疼, 四肢拘急, 不可屈伸, 近之則痛, 白汗出而短氣, 小便不利,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七 (風毒腳氣) 67方)
    25 惡風不欲去衣, 或頭面手足時時浮腫四物附子湯主之方o 附子 (二枚) 、桂心 (四兩) 、白朮 (三兩) 、甘草 (二兩) o 右四味 〔口父〕咀, 以水陸升, 煮取三升, 分三服, 微汗愈, 大汗煩者一服伍合體腫者加防巳四兩,悸氣,小便不利加茯苓三兩,既有附子, 今加生薑三兩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七 (風毒腳氣) 67方)
    26 治腳弱風毒實及嶺南瘴氣面腫, 乍寒乍熱似瘧狀, 腳腫氣上心悶, 欬嗽攤緩頑痺方o 麻人、升麻、麻黃、射干、昌蒲芒消、甘草、大黃 (各半兩) 、豉 (三合) o 右玖味 〔口父〕咀, 以水陸升, 煮取貳升半, 內芒消又煎參沸, 分參服, 微利壹貳行解毒熱, 有腫滓薄之, 凡覺氣滿, 輒服壹劑佳o 道人深師增損腎瀝湯, 治風虛勞損挾毒, 腳弱疼痺或不隨, 下焦虛冷, ?中微有客熱, 心虛驚悸不得眠, 食少失氣味, 日夜數過心煩, 迫不得臥, 小便不利, 又時復下, 湘東王至江州王在嶺南病悉如此, 極困篤, 余作此湯令服,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七 (風毒腳氣) 67方)
    27 即得力, 病似此者, 服無不差, 隨宜增損之方o 黃耆、甘草、芍藥、麥門冬、人參肉蓯蓉、乾地黃、赤石脂、地骨白皮、茯神當歸、 遠志、磁石、枳實、防風龍骨 (各一兩) 、桂心、芎藭 (各二兩) 、生薑 (四兩) 、 五味子 (三合) 半夏 (一升) 、白羊腎 (一具) 、大棗 (三十枚) o 右二十三味 〔口父〕咀, 以水二斗煮羊腎, 取汁一斗二升, 內諸藥, 煮取四升, 不利下者, 除龍骨赤石脂, 小便澀以赤茯苓代茯神, 加白朮三兩, 多熱加黃芩一兩 遺溺加桑螵蛸二十枚o (胡洽方無黃耆蓯蓉赤石脂地骨皮磁石枳實防風龍骨半夏有黃芩為拾伍味) 石膏湯, 治腳氣風毒, 熱氣上衝頭面, 面赤矜急, 鼻塞去來, 來時令人昏憒, 心?恍惚, 或苦驚悸, 身體戰掉, 手足緩縱, 或酸痺, 頭目眩重, 眼反鼻辛, 熱氣出口中,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七 (風毒腳氣) 67方)
    28 或患味甜, 諸惡不可名狀者方o 石膏、龍膽、升麻、芍藥貝齒、甘草、鱉甲、黃芩羚羊角 (各一兩) 、橘皮、 當歸 (各二兩) o 右十一味 〔口父〕咀, 以水八升, 煮取三升, 分為三服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七 (風毒腳氣) 67方)
    29 半夏湯, 治腳氣上入腹, 腹急上衝?, 氣急欲絕方o 半夏 (一升) 、桂心 (八兩) 、乾薑 (五兩) 、甘草人參、細辛、附子 (各二兩) 、 蜀椒 (二合) o 右八味 〔口父〕咀, 以水一斗, 煮取三升, 分為三服, 初稍稍進, 恐氣衝上格,小小服, 通人氣耳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七 (風毒腳氣) 67方)
    30 烏頭湯, 治風冷腳痺疼痛, 寍弱不可屈伸方o 烏頭、細辛、蜀椒 (各一兩) 、甘草、秦艽附子、桂心、芍藥 (各二兩) 、乾薑、 茯苓防風、當歸 (各三兩) 、獨活 (四兩) 、大棗 (二十枚) o 右十四味 〔口父〕咀, 以水一斗二升, 煮取四升, 分五服, 若熱毒多服益佳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七 (風毒腳氣) 67方)
    31 迮毒湯, 治腳弱風熱, 上入心腹, 煩悶欲絕方o 半夏 (四兩) 、黃耆、甘草、當歸人參、厚朴、獨活、橘皮 (各一兩) 枳實、麻黃、 乾地黃、芍藥 (各二兩) 桂心 (三兩) 、生薑 (四兩) 、貝子 (七枚) 、 大棗 (二十枚) o 右十六味 〔口父〕咀, 以水一斗二升, 煮取三升六合, 分四服, 日三夜一o 治腳弱, 體痺不仁, 毒氣上入藏, ?中滿塞不通, 食輒吐失味, 舊說,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七 (風毒腳氣) 67方)
    32 腳弱上氣風緩湯主之方o 獨活、甘草、石膏 (各三兩) 、犀角 (半兩) 、麻黃防風、當歸、升麻、橘皮、 吳茱萸桂心、半夏、鱉甲 (各二兩) 、羚羊角 (半兩) 、 枳實 (一兩) 生薑 (六兩) 大棗 (二十枚) 、貝齒 (七枚) 、 烏頭 (二兩一作烏梅十枚) o 右十九味 〔口父〕咀, 以水一斗四升, 煮取四升, 一服一升, 若有少虛熱者,加乾地黃二兩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七 (風毒腳氣) 67方)
    33 紫蘇子湯, 治腳弱上氣, 昔宋湘東王在南州, 患腳氣困篤, 服此湯大得力方o 紫蘇子 (一升) 、前胡、厚朴、甘草、當歸 (各一兩) 半夏 (一升) 、 橘皮 (三兩) 、大棗 (二十枚) 、生薑 (一斤) 、桂心 (四兩) o 右十味 〔口父〕咀, 以水一斗三升, 煮取二升半, 分為五服, 日三夜二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七 (風毒腳氣) 67方)
    34 附子湯, 治濕痺緩風, 身體疼痛如欲折, 肉如錐刺刀割方o 附子 (三枚) 、芍藥、桂心、甘草茯苓、人參 (各三兩) 、白朮 (四兩) o 右七味 〔口父〕咀, 以水八升, 煮取三升, 分三服o 防風湯, 治肢體虛風微痊發熱, 肢節不隨, 恍惚狂言, 來去無時, 不自覺悟, 南方支法存所用, 多得力溫和, 不損人, 為勝於續命越婢風引等湯, 羅廣州一門,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七 (風毒腳氣) 67方)
    35 南州士人常用, 亦治腳弱, 甚良方o 防風、麻黃、秦艽、獨活 (各二兩) 當歸、遠志、甘草、防巳人參、黃芩、升麻、 芍藥 (各一兩) 石膏 (半兩) 、麝香 (六銖) 、生薑、 半夏 (各二兩) 一方用白朮 (一兩) o 右十六味 〔口父〕咀, 以水一斗三升, 煮取四升, 一服一升, 初服, 服, 有熱? 先有冷心痛疾者, 倍當歸, 加桂心三兩, 不用大黃o 甘草湯, 治腳弱, 舉身洪腫, 胃反, 食穀吐逆, ?中氣結不安而寒熱, 下痢不止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七 (風毒腳氣) 67方)
3    6 小便難, 服此湯即益, 亦服女麴散, 利小便腫消, 服大散摩膏有驗方o 甘草、人參 (各一兩) 、半夏 (一升) 、桂心、蜀椒 (各三兩) 小麥 (八合) 、 大棗 (二十枚) 、生薑 (八兩) 、吳茱萸 (二升) o 右九味 〔口父〕咀, 以水一斗三升, 煮小麥取一斗, 去小麥, 內諸藥, 煮取三升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七 (風毒腳氣) 67方)
    37 分為六服o (女麴散出第十五卷第八篇中) 若寒熱日再三發, 可服此?山甘草湯方o ?山 (三兩) 、甘草 (一兩半) o 右二味 〔口父〕咀, 以水四升, 煮取一升半, 分三服, 相去五里一服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七 (風毒腳氣) 67方)
    38 丹參牛膝煮散, 治腳痺弱, 氣滿身微腫方o 丹參、牛膝、桑白皮、杏人、升麻豬苓、茯苓 (各四兩) 、犀角、黃芩、橘皮防巳、 白前、澤瀉、桂心、秦艽 (各三兩) 生薑、李根白皮 (各二兩) 、大麻人 (一升) o 右十八味擣?篩, 以水一升半, 內散方寸匕, 煮取七合, 輕絹濾去滓, 頓服日再? 夏月熱, 不得服丸散, 此煮散頃年常用大驗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七 (風毒腳氣) 67方)
    39 治腰胳不隨, 兩腳攣腫方o 蜀椒四升, 以水四斗, 煮取二斗半, 甕盛, 下著火煖之, 懸板為橋, 去湯二寸許 以腳蹋板柱腳坐, 以綿絮密塞, 勿令泄氣, 若疲即出, 入被以粉摩之, 一食久更入甕, 常令甕下火不絕, 勿使湯冷, 如此消息, 不過七日得伸展, 并腫亦消o 諸散第三 (方七首) 例曰, 大法春秋宜服散o 八風散, 治風虛面青黑土色不見日月光, 腳氣痺弱, 準經, 面青黑主腎, 不見日月光主肝, 補腎治肝方菊花 (三兩) 、石斛、天雄 (各一兩半) 、人參、 附子甘草 (各一兩六銖) 、鍾乳、署預、續斷、黃耆澤瀉、麥門冬、遠志、細辛、 龍膽秦艽、石韋、菟絲子、牛膝、昌蒲杜仲、茯苓、乾地黃、柏子人、蛇床子防風、 白朮、乾薑、萆薢、山茱萸 (各一兩) 五味子、烏頭 (各半兩) 、蓯蓉 (二兩) o 右三十三味治下篩, 酒服方寸匕, 日三, 服不, 知加至二匕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七 (風毒腳氣) 67方)
    40 大八風散, 治諸緩風濕痺腳弱方o 巴戟天、黃耆、桂心、細辛、天雄草薢、蓯蓉、牡荊子、署預、菊花萎蕤、山茱萸、 秦艽、黃芩、石斛白朮、礜石 (一作祙石) 、厚朴、龍膽、人參蜀椒 (各半兩) 、 附子、五味子 (各十八銖) 、昌蒲茯苓、牛膝 (千金翼作乾薑) 、烏喙、 遠志 (各一兩) 桔梗 (三十銖) 、芎藭、白歛、芍藥 (各六銖) o 右三十二味治下篩, 酒服半寸匕, 日三, 不知, 稍增令微覺o (胡洽無桔梗) 內補石斛秦艽散, 治風虛腳弱, 手足拘攣, 疼痺不能行, 腳趺腫, 上膝小腹堅如繩約, 氣息常如憂恚, 不能食飲者, 此由五勞七傷, 腎氣不足,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七 (風毒腳氣) 67方)
    41 受風濕故也, 悉主之方o 石斛、附子、天雄、桂心、獨活天門冬 (各一兩) 、秦艽、烏頭、人參、乾薑當歸、 防風、杜仲 (各三十銖) 、山茱萸、莽草桔梗、細辛、麻黃、前胡、 五味子 (各十八銖) 蜀椒、白芷、白朮 (各半兩) o 右二十三味治下篩, 酒服方寸匕, 日再服, 不知, 稍增至二匕, 虛人三建皆炮, 實人亦可生用, 風氣者本因腎虛, 既得病後, 毒氣外滿則灸洩其氣, 內滿則藥馳之 當其更救急, 理必如此, 至於風消退, 四體虛弱, 餘毒未除, 不可便止, 宜服此 推陳致新, 極為良妙, 此既人情可解, 無可疑焉o 秦艽散, 治風無久新卒得不知人, 四肢不仁, 一身盡痛, 偏枯不隨, 不能屈伸,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七 (風毒腳氣) 67方)
    42 洗洗寒熱, 頭目眩倒, 或口面喎僻方o 秦艽、乾薑、桔梗、附子 (各一兩) 、天雄當歸、天門冬、人參、白朮、 蜀椒 (各三十銖) 烏頭、細辛 (各十八銖) 、甘草、白芷、山茱萸麻黃、前胡、 防風、五味子 (各半兩) o 右十九味治下篩, 酒服方寸匕, 日三, 若老人少服之o (胡洽無天門冬前胡有莽草桂心防己萆薢白歛黃耆為二十三味) 單服松脂, 治一切風及大風, 腳弱風痺方, 薰陸法亦同o 松脂三十斤, 以?皮袋盛繫頭, 鐺底布竹木, 置袋於上, 以石三五顆壓之, 下水於鎗中令滿, 煮之膏浮出得盡以後量, 更二十沸接置於冷水中, 易袋洗鎗更煮? 如此九遍藥成, 擣篩為散, 以麤羅下之, 用酒服一方寸匕, 日二, 初和藥以冷酒? 藥入腹後飲熱酒行藥以知為度, 如覺熱即減, 不減令人大小便秘澀, 若澀冥食?羹? 仍自不通宜服生地黃汁, 令取泄痢, 除忌大麻子以外無所禁, 若欲斷米, 加茯苓與松脂等分, 蜜中為丸, 但食淡麵餺飥, 日兩度食, 一食一小?, 勿多食? 作餺飥法, 硬和麵熱挼煮五十沸漉出, 冷水淘, 更置湯中煮十餘沸, 然後漉出食之 服松脂三十日後o 即覺有驗, 兩腳如似水流下是效, 如恐秘澀, 和一斤松脂茯苓與棗粟大酥即不澀, 服經一百日後腳氣當愈, 仙經日服松脂一年增壽一年, 服二年增壽二年, 及服之十年增壽十年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七 (風毒腳氣) 67方)
    43 淮南八公石斛萬兩散, 主風濕疼腰腳不隨方o 防風、茯苓、菊花、細辛、蜀椒乾薑、雲母、蓯蓉、人參、乾地黃附子、石斛、 杜仲、遠志、菟絲子天雄、萆薢、桂心、牛膝、蛇床子白朮、署預、巴戟、昌蒲、 續斷山茱萸 (各一兩) 、五味子 (半兩) o 右二十七味治下篩, 酒服方寸匕, 日再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七 (風毒腳氣) 67方)
    44 茱萸散, 主冷風腳跛偏枯, 半身不隨, 畫夜呻吟, 醫所不治方o 吳茱萸、乾薑、白歛、牡荊 (千金翼作牡桂) 附子、天雄、狗脊、乾漆署預、秦艽、 防風 (各半兩) o 右十一味治下篩, 先食服方寸匕, 日三, 藥入肌膚中搖搖然, 三日知, 一月差o 酒醴第四 (例一首方十六首) 例曰, 凡合酒皆薄切藥, 以絹袋盛藥內酒中, 蜜封頭, 春夏四五日, 秋冬七八日, 皆以味足為度, 去滓服酒, 盡後其滓擣, 酒服方寸匕? 日三, 大法冬宜服酒, 至立春宜停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七 (風毒腳氣) 67方)
    45 石斛酒, 治風虛氣滿, 腳疼痺攣, 弱不能行方o 石斛、丹參、五加皮 (各五兩) 、側子、秦艽杜仲、山茱萸、牛膝 (各四兩) 、 桂心、乾薑羌活、芎藭、橘皮、黃耆、白前蜀椒、茵芋、當歸 (各三兩) 、 薏苡人 (一升) 、防風 (二兩) 鍾乳 (八兩擣碎別絹袋盛繫大藥袋內) o 右二十一味 〔口父〕咀, 以清酒四斗漬三日, 初服三合, 日再稍稍加, 以知為度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七 (風毒腳氣) 67方)
    46 烏麻酒方o 烏麻五升微熬擣碎, 以酒一斗漬一宿, 隨所能飲之, 盡更作甚良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七 (風毒腳氣) 67方)
    47 治風虛勞損腳疼冷痺羸攣, 弱不能行鍾乳酒方o 鍾乳 (八兩) 、丹參 (六兩) 、石斛、杜仲天門冬 (各五兩) 、牛膝、防風、 黃耆芎藭、當歸 (各四兩) 、附子、桂心秦艽、乾薑 (各三兩) 、山茱萸、 薏苡人 (各一升) o 右十六味 〔口父〕咀, 以清酒三斗漬之三日, 初服三合, 日再稍稍加之, 以知為?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七 (風毒腳氣) 67方)
    48 枸杞昌蒲酒, 治緩急風, 四肢不隨, 行步不正, 口急及四體不得屈伸方o 枸杞根 (一百斤) 、昌蒲 (五斤) o 右二味細剉, 以水四石, 煮取一石六斗去滓, 釀二斛米酒, 熟稍稍飲之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七 (風毒腳氣) 67方)
    49 虎骨酒, 治骨髓疼痛, 風經五藏方o 虎骨一具, 炭火炙令黃色, 槌刮取淨擣碎得數升, 清酒六升浸五宿, 隨性多少稍飲之, 易云, 虎嘯風生, 龍吟雲起, 此亦有情與無情相感, 治風之效? 故亦無疑o 蓼酒, 治胃管冷不能飲食, 耳目不聰明, 四肢有氣, 冬臥腳冷, 服此酒拾日後,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七 (風毒腳氣) 67方)
    50 日既精明, 體又充壯方o 捌月參日, 取蓼暴燥把之, 如伍升大, 陸拾, 把水陸石, 煮取壹石, 去滓, 以釀酒如常法, 隨多少飲之, 巳用訖效甚速o 小黃耆酒, 大治風虛痰癖, 四肢偏枯兩腳弱, 手不能上頭, 或小腹縮痛, ?下攣? 心下有伏水, ?下有積飲, 夜喜夢, 悲愁不樂, 恍惚善忘, 此由風虛, 五藏受邪所致, 或久坐腰痛, 耳聾卒起, 眼眩頭重, 或舉體流腫疼痺, 飲食惡冷?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七 (風毒腳氣) 67方)
    51 濇濇惡寒, ?中痰滿心下寒疝, 藥皆主之, 及婦人產後餘疾, 風虛積冷不除者方o 黃耆、附子、蜀椒、防風、牛膝細辛、桂心、獨活、白朮、芎藭甘草 (各參兩) 、 秦艽、烏頭 (集驗用署預參兩) 、大黃葛根、乾薑、山茱萸 (各貳兩) 、 當歸 (貳兩半) o 右拾捌味 〔口父〕咀, 少壯人無所熬練, 虛老人微熬之, 以絹袋中盛清酒貳斗漬之春夏伍日, 秋冬柒日, 可先食服壹合, 不知可, 至肆伍合, 日參服, 此藥攻痺甚 亦不令人吐悶小熱宜冷飲食也, 大虛加蓯蓉貳兩, 下痢加女萎參兩, 多忘加石斛昌蒲紫石各貳兩, 心下多水者, 加茯苓人參各貳兩, 署預參兩, 酒盡, 可更以酒貳斗重漬滓, 服之不爾, 可暴滓擣, 下酒服方寸匕, 不知稍增之, 服壹劑得力, 令人耐寒冷補虛, 治諸風冷神良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七 (風毒腳氣) 67方)
    52 黃耆酒, 治風虛腳疼, 痿弱氣悶不自收攝兼補方o 黃耆、烏頭、附子、乾薑、秦艽蜀椒、芎藭、獨活、白朮、牛膝蓯蓉、細辛、 甘草 (各三兩) 、葛根、當歸昌蒲 (各二兩半) 、山茱萸、桂心、鍾乳、 柏子人天雄、石斛、防風 (各二兩) 、大黃、石南 (各一兩) o 右二十五味 〔口父〕咀, 無所熬練, 清酒三斗漬之, 先食服一合, 不知可, 至五以攻痺為佳, 大虛加蓯蓉, 下痢加女萎, 多忘加昌蒲各三兩o (胡洽有澤瀉三兩茯苓二兩人參茵芋半夏栝樓芍藥各一兩無秦艽芎藭牛) (膝蓯蓉甘 草葛根當歸昌蒲鍾乳大黃為二十二味名大黃耆酒) 茵芋酒, 治大風頭眩重, 目瞀無所見, 或仆地氣絕, 半日乃蘇, 口喎噤不開, 半身偏死, 拘急痺痛, 不能動搖, 歷節腫痛, 骨中酸疼, 手不得上頭, 足不得屈伸, 不能躡履, 行欲傾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七 (風毒腳氣) 67方)
    53 皮中動淫淫如有蟲啄, 軫癢搔之生瘡, 甚者狂走, 有此諸病, 藥皆主之方o 茵芋、烏頭、石南、防風、蜀椒女萎、附子、細辛、獨活、 卷柏桂心、天雄、秦艽、防己 (各一兩) 、躑躅 (二兩) o 右十五味 〔口父〕咀, 少壯人無所熬練, 虛老人薄熬之, 清酒二斗漬之, 冬七日? 春秋五日, 初服一合, 不知加至二合, 寧從少起, 日再, 以微痺為度o (胡洽無蜀椒獨活卷柏為十二味) 大金牙酒, 治瘴癘毒氣中人, 風冷濕痺, 口喎面戾, 半身不遂手足拘攣, 歷節腫痛, 甚者小腹不仁, 名曰腳氣, 無所不治? 金牙 (一斤) 、側子、附子、天雄、人參蓯蓉、茯苓、當歸、防風、黃耆署預、 細辛、桂心、萆薢、萎蕤白芷、桔梗、黃芩、遠志、牡荊子芎藭、地骨皮、五加皮、 杜仲、厚朴枳實、白朮 (各三兩) 、獨活 (半斤) 、茵芋、石南狗脊 (各二兩) 、 牛膝、丹參 (各三兩) 、磁石 (十兩) 、薏苡人麥門冬 (各一升) 、 生石斛 (八兩) 、蒴藋 (四兩) 、生地黃 (切二升) o 右三十九味 〔口父〕咀, 以酒八斗漬七日, 溫服一合, 日四五夜一, 石藥細研, 共藥同漬, 藥力和善, 主治極多, 凡是風虛, 四體小覺有風痾者, 皆須將服之, 無所不治也, 服者一依方合之, 不得輒信人大言浪有加減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七 (風毒腳氣) 67方)
    54 鍾乳酒, 治虛損, 通順血?極補下氣方o 鍾乳 (五兩) 、附子、甘菊 (各二兩) 、石斛、蓯蓉 (各五兩) o 右五味 〔口父〕咀, 以清酒三斗漬, 服二合, 日再稍增至一升o 秦艽酒, 治四肢風手臂不收, 髀腳疼弱, 或有拘急, 攣縮屈指, 偏枯痿躄,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七 (風毒腳氣) 67方)
    55 痟小不仁頑痺者, 悉主之方o 秦艽、牛膝、附子、桂心、五加皮天門冬 (各三兩) 、巴戟天、杜仲、 石南細辛 (各二兩) 、獨活 (五兩) 、薏苡人 (一兩) o 右十味 〔口父〕咀, 以酒二斗漬之得氣味, 可服三合, 漸加至五六合, 日三夜一?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七 (風毒腳氣) 67方)
    56 朮膏酒, 治腳弱風虛, 五勞七傷, 萬病皆主之方o 生白朮淨洗一石五斗o (擣取汁三斗煎取半) 濕荊二十五束, 束別三尺圍各長二尺五寸倈頭二寸o (燒取瀝三斗煎取半) 青竹三十束, 束別三尺圍各長二尺五寸倈一寸o (燒取瀝三斗煎取半) 生地黃根五大斗麤大者o (擣取汁三斗煎取半) 生五加根o (三十六斤淨洗訖剉於大釜內以水四石煎之去滓澄清取汁七斗以銅器中盛大釜內水上 煎之取汁三斗五升其煎諸藥法一準五加例) o 右件白朮等五種藥摠, 計得汁九斗五升, 好糯米一石五斗, 上小麥麴八斤, 暴乾末之, 以藥汁六斗浸麴五日, 待麴起, 第一投淨淘米七斗令得三十遍, 下米置淨席上, 以生布拭之, 勿令不淨, 然後炊之, 下饙以餘藥汁浸饙調強弱更蒸之, 待饙上痂生然後下於席上, 調強弱冷熱如常釀酒法, 釀之甕中, 密蓋頭, 三日後第二投, 更淘米四斗, 一如前法投之, 三日後即加藥如左o 桂心、甘草、白芷、細辛、防風當歸、麻黃、芎藭 (各六兩) 、附子 (五兩) 、 牛膝 (九兩) 乾薑、五加皮 (各一斤) o 右十二味 〔口父〕咀訖, 第三投以米四斗淨淘如前法, 還以餘汁澆饙重蒸, 待上痂生下置席上, 調冷熱如常釀法, 和上件藥投之, 三日外然後嘗甘苦得中訖, 密封頭二七日, 乃押取清酒, 一服四合, 日再服, 細細加, 以知為度, 溫酒不得過熱, 慎生冷酢滑豬鯉魚蒜牛肉等o 松葉酒, 主腳弱十二風, 痺不能行, 服更生散數劑, 及眾治不得力,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七 (風毒腳氣) 67方)
    57 服此一劑便能遠行, 不過兩劑方o 松葉六十斤 〔口父〕咀之, 以水四石, 煮取四斗九升, 以釀五斗米, 如常法, 別煮松葉汁以漬米并饙飯, 泥釀封頭, 七日發, 澄飲之取醉, 得此力者甚眾神妙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七 (風毒腳氣) 67方)
    58 治腳氣方o 好豉三斗蒸一石米下暴乾, 如是三上, 以酒五斗漬七日, 去滓飲, 惟醉為佳, 酒盡更以二斗半漬之, 飲如初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七 (風毒腳氣) 67方)
    59 側子酒, 治風濕痺不仁, 腳弱不能行方o 側子、牛膝、丹參、山茱萸、蒴藋根杜仲、石斛 (各四兩) 、防風、乾薑、 蜀椒細辛、獨活、秦艽、桂心、芎藭當歸、白朮、茵芋 (各三兩) 、 五加皮 (五兩) 、薏苡人 (二升) o 右二十味 〔口父〕咀, 絹袋盛, 清酒四斗漬六宿, 初服三合, 稍加以知為度, 患目昏頭眩者彌精o 膏第五 (例一首方八首) 例曰, 凡作膏常以破除日, 無令喪孝污穢產婦下賤人雞犬禽獸見之, 病在外火炙摩之, 在內溫酒服如棗核許o 神明白膏, 治百病, 中風惡氣及頭面諸病,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七 (風毒腳氣) 67方)
    60 青盲風目爛眥管?耳聾鼻塞齲齒齒根挻及癰痔瘡癬疥等悉主之方o 吳茱萸、蜀椒、芎藭、白朮、白芷前胡 (各一升崔氏作白前) 、附子 (三十枚) 、 桂心當歸、細辛 (各二兩) o 右十味 〔口父〕咀, 淳苦酒於銅器中, 淹浸諸藥一宿, 以成煎豬膏十斤, 炭火上? 三上三下, 白芷色黃為候, 病在腹內溫酒服如彈丸一枚, 日三, 目痛取如黍米內兩眥中, 以目向風, 無風可以扇扇之, 諸瘡痔齲齒耳鼻百病主之, 皆以膏傅, 病在皮膚炙手摩病上, 日三o (肘後九味無桂心) 衛候青膏, 治百病久風頭眩鼻塞, 清涕淚出, 霍亂吐逆, 傷寒咽痛, 脊背頭項強, 遍枯拘攣? 或緩, 或急, 或心腹久寒, 積聚疼痛, 欬逆上氣, 往來寒熱, 鼠漏瘰?, 歷節? 關節盡痛, 男子七傷, 臚脹腹滿, 贏瘦不能飲食, 婦人生產, 餘疾諸病, 瘑疥惡 癰腫陰蝕, 黃疸發背, 馬鞍牛領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七 (風毒腳氣) 67方)
    61 瘡腫方o 當歸、栝樓根、乾地黃、甘草、蜀椒 (各六兩) 半夏 (七合) 、桂心、芎藭、細辛、 附子 (各四兩) 黃芩、桔梗、天雄、藜蘆、皂莢 (各一兩半) 厚朴、烏頭、莽草、 乾薑、人參黃連、寄生、續斷、戎鹽 (各三兩) 、黃野葛 (二分) 生竹筎 (六升) 、 巴豆 (二十枚) 、石南、杏人 (各一兩) 豬脂 (三斗) 、苦酒 (一斗六升) o 右三十一味 〔口父〕咀諸藥, 以苦酒漬一宿, 以豬脂微火上煎之, 三下三上, 膏? 病在內以酒服如半棗, 在外摩之, 日三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七 (風毒腳氣) 67方)
    62 神明青膏, 治鼻中干, 灌之并摩服方o 蜀椒 (五合) 、皂莢、黃芩、石南、黃連雄黃、桂心、藜蘆 (各三銖) 、白朮芎藭、 大黃 (各七銖) 、烏頭、莽草、續斷 (各五銖) 澤瀉 (七銖) 、半夏、 當歸 (各十二銖) 、乾地黃 (十一銖) 萎蕤、細辛 (各十銖) 、附子、 桔梗 (各二銖) 、乾薑 (六銖) 人參 (五銖) 、戎鹽 (杏子大一枚) o 右二十五味 〔口父〕咀, 以苦酒一斗漬之, 羊髓一斤為東南三隅?, 內諸藥炊以葦作參聚新好土, 藥沸即下, 置土聚上, 三沸三下訖藥成, 以新布絞去滓, 病在外火炙摩之, 在內溫酒服如棗核, 日三, 稍稍益, 以知為度o 太傅白膏, 治百病傷寒喉咽不利, 頭項強痛, 腰脊兩腳疼, 有風痺濕腫難屈伸, 不能行步, 若風頭眩鼻塞, 有附息肉生瘡, 身體隱軫風搔, 煩滿不得眠,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七 (風毒腳氣) 67方)
    63 飲食欬逆上氣, 往來寒熱婦人產後餘疾, 耳目鼻口諸疾悉主之, 亦曰太一神膏方o 蜀椒 (一升) 、附子 (三兩) 、升麻 (切一升) 、巴豆、芎藭 (各三十銖) o 杏人 (五合) 、狸骨、細辛 (各一兩半) 、白芷 (半兩) 、 甘草 (二兩) 白朮 (六兩) 、壹方用當歸三兩o 右十二味 〔口父〕咀, 苦酒淹漬一宿, 以豬脂四斤微火煎之, 先削附子一枚, 以繩繫著膏中, 候色黃膏成去滓, 傷寒心腹積聚, 諸風腫疾, 鵛項腰脊強, 遍枯不仁皆摩之, 日壹癰腫惡瘡, 鼠漏瘰?, 炙手摩之, 耳聾取如大豆灌之, 目痛炙緲縹, 白?如珠當瞳子, 視無所見, 取如糙米傳白上, 令其人自以手掩之, 須臾即愈, 便以水洗, 視如平復, 且勿當風, 三十日後乃可行, 鼻中痛取如大豆內鼻中, 并以摩之, 齲齒痛, 以綿裹如大豆著痛齒上咋之, 中風面目鼻口喎僻以摩之, 若晨夜行, 辟霜霧眉睫落, 數數以鐵漿洗, 用膏摩之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七 (風毒腳氣) 67方)
    64 曲魚膏, 治風濕疼痺, 四肢嚲弱, 偏跛不仁, 并癰腫惡瘡方o 大黃、黃芩、莽草、巴豆、野葛牡丹、躑躅、芫花、蜀椒、皂莢附子、 藜蘆 (各一兩) o 右十二味 〔口父〕咀, 以苦酒漬藥一宿, 以成煎豬膏三斤, 微火煎三沸一下, 別內白芷一片, 三上三下, 白芷色黃, 藥成去滓, 微火炙手摩病上, 日三o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七 (風毒腳氣) 67方)
    65 野葛膏, 治惡風毒腫, 疼痺不仁, 瘰?惡瘡, 癰疽腫脛, 腳弱偏枯百病方o 野葛、犀角、蛇銜、莽草 (外臺作茵芋) 烏頭、桔梗、升麻、防風蜀椒、乾薑、 鱉甲、雄黃巴豆 (各一兩) 、丹參 (三兩) 、躑躅花 (一升) o 右十五味 〔口父〕咀, 以苦酒四升, 漬之一宿以成, 煎豬膏五斤, 微火煎, 三上藥色小黃去滓, 以摩病上, 此方不可施之猥人慎之o (胡洽無丹參躑躅有細辛又蘇恭以白芷防巳吳茱萸附子當歸代巴豆雄黃蛇銜防風鱉甲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七 (風毒腳氣) 67方)
    66 ) 蒼梧道生士陳元膏, 主一切風濕骨肉疼痺方o 當歸、細辛 (各一兩) 、桂心 (五寸) 、天雄 (三十枚) 生地黃 (三斤) 、 白芷 (一兩半) 、芎藭 (一兩) 、丹砂 (二兩) 乾薑 (十累) 、烏頭 (三兩) 、 松脂 (八兩) 、豬肪 (十斤) o 右十二味 〔口父〕咀, 以地黃汁漬藥一宿, 煎豬肪去滓, 內藥, 煎十五沸去滓, 內丹砂末熟攪, 用火炙手摩病上, 日千遍差, (胡洽有人參防風各三兩附子三十枚雄黃二兩為十五味肘後千金翼有附子二十二銖雄 (與千金翼同) 裴公八毒膏, 主卒中風毒, 腹中絞刺痛, 飛尸入藏, 及魘寐不寤, 尸厥奄忽不知人, 宿食不消, 溫酒服如棗核大, 得下止, 若毒氣甚, 咽候閉塞不能嚥者, 折齒內蔥葉口中, 以膏灌蔥葉中令下, 病腫者向火摩腫上,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七 (風毒腳氣) 67方)
    67 若歲中多溫, 欲省病及行霧露中, 酒服之, 內鼻中亦得方o 蜀椒、當歸、雄黃、丹砂 (各二兩) 烏頭、巴豆 (各一升) 、薤白 (一斤) 、 莽草 (四兩) o 右八味 〔口父〕咀, 苦酒三升漬一宿, 用豬脂五斤, 東向?葦薪火煎之五上五下, 候薤白黃色絞去滓, 研雄黃丹砂如粉, 內之攪至凝乃止, 膏成盛不津器中, 諸蜈蚣蛇蜂等毒者, 以膏置瘡上, 病在外悉傳之摩之, 以破除日合一方, 用礜石一兩蜈蚣二枚, 是名八毒膏o (肘後不用巴豆莽草名五毒膏) (備急千金要方卷第七 (風毒腳氣) 67方)
---------------------------
诸葛先生,你愿意用哪一种方子来治脚气?

TOP

太复杂了,来个简单且价格低廉的。花椒、醋、食盐来治一治。

TOP

太复杂了,来个简单且价格低廉的。花椒、醋、食盐来治一治。
所以《千金方》靠不住。如果花椒、醋、食盐有效,孙思邈是典型的骗子了。

TOP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