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不过是美国价值外交的“炮灰”
美国谷歌公司个别高层通过自己的博客,称谷歌受到怀疑是受中国官方支持的黑客的攻击,接着称,因无力遵守中国有关法律,谷歌想退出中国市场。这个“意向”试探,从法律上讲并不属于什么正式的“退出”声明,也可不视为谷歌的官方意向宣示,但还是引起轩然大波。中方一开始谨慎地把“谷歌事件”视为商业领域的孤立事件,表示谷歌退出与否都不会影响中美合作的大局,表达了对维持中美良好关系的期待。但是,令人困惑的是,谷歌的一个非官方意向表示,却招来了美国官方的激烈反应,先是美国国务院人士的有关声明,接着就是希拉里影射中国限制网络自由的讲话,接着就是奥巴马的“彻查事件真相”的强硬谈话,按法国一家媒体的说法,美国正把“很小的事搞成天大的事”。
众所周知,网络虽无国界,但法律的适用是有国界的,外国公司必须接受驻在国的法律管辖,这一点,身为法科出身并有过法庭辩诉经历的奥巴马和希拉里不是不知道。而说到网络攻击,据统计,全球每分钟都在发生上亿次网络黑客攻击事件,但笼统地说“攻击”是无价值的。网络攻击力度与该国的网络技术水平是成正比的,美方以前曾宣称受到电脑普及率很低的朝鲜及古巴的“黑客攻击”,是很难想象的,即便有,那也只不过是“蚊子叮老虎”式的攻击。美国拥有无人匹敌的网络技术力量,并公开养有“网军”,而网络攻击可以通过别国服务器发动“栽赃”式攻击,这也不是什么秘密,谷歌和美国一口咬定中国政府策动了对美国网络技术最“彪悍”的搜索之王谷歌的黑客攻击,那是没有证据也是没有道理的。
那么,美国为什么不惜损害中美关系执意要“做大”这件事呢?首先,中美关系自奥巴马上台以来走过近一年的“蜜月期”,就是所谓的“高开”。国际关系有时也尤如人际关系一样,“高开”之后必然会有一段“低走”的调适阶段。从历史上看,奥巴马的前任总统们处理中美关系的路线一般都是“先恶后喜”,“先疏后近”的规律,唯独奥巴马上任时因美国史无前例地面临一大堆需要中国等国际社会密切合作解决的棘手事,才一开始就拔高中美关系,这注定了波动的可能性。由于奥巴马近一年来的执政政绩平平,支持率下降,通过中美关系转移国内的视线,也算符合逻辑。
其次,金融危机之后中美实力格局的变动也决定了中美关系不可能是走直线。国际政治理论的建构主义者认为,身份和利益有着密切关系,国家是具有身份和利益的实体。中美之间也有着根本性的身份和利益的冲突,这些冲突随着身份的变动会变得更激烈。哥本哈根会议上中国积极为发展中国家代言,发展中国家以及后发展的新兴经济体乐意中国发挥更大的作用,这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一超独霸”的美国挫败感,这决定美国保守力量鼓动“对华强硬”的反华路线,从而影响了中美关系短期走势。
第三,冷战后,美国发现围堵中国的遏制政略并没有起作用,转而采用“不能遏制,就影响其发展进程”的对华实用主义政策。美国把“影响中国发展进程”的政策着力点放在网络用户上,对外宣扬网络自由绝对主义,搞双重标准,凭借在网络技术及网络实力上的超级地位,积极为某些势力制造发挥空间。所以,美方对别国服从于美国的“网络自由”,有着内在的渴求,一旦得不到实质满足,就恼羞成怒,有种“图穷匕见”的焦急感。中美闹到这般动静,恐怕始作俑者谷歌当初都没有预料到,谷歌成美方价值外交的炮灰,这或是宿命。【pt37(智能化电子商务交易网站)小青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