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春晚节目“插”广告,乱搭配之风不可涨![鲁氏真言]

春晚节目“插”广告,乱搭配之风不可涨![鲁氏真言]

作者鲁国平
查看原图


    近几年春晚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语言类节目不乏雷人台词和“与时俱进”广告植入的社会现象,今年又如何?日前,春晚语言类节目的终审已经结束,现已进入彩排阶段。除了赵本山的小品《捐助》未露过脸之外,其他语言类节目已经基本曝光。据悉其间郭达、蔡明的小品《家有毕业生》就选择了这一广告商最青睐的宣传方式。
    而之所以郭达、蔡明的小品要将土豆作为贯穿整部作品的关键线索,是因为土豆网主动联系了小品主创,希望可以软性植入广告。双方曾在价码和植入方式等多方面进行商榷,毕竟,要在小品中融入“土豆网”有些难度,因此最终将要卖的东西定位为“土豆”。另一方面,央视春晚作为全球收视率最高的一档节目,其经济价值不言而喻。针对此类广告植入的行为,春晚的“前当家”郎昆导演也曾表示默认,“因为媒体要发展,向前推动,就需要和广告合作,媒体没有广告就无法生存。”
    尽管这些年面对春晚节目一再“插”入广告的做法深为不满,比如据观众反映,从第一个语言类节目———姜昆和戴志诚表演的相声《我有点晕》开始,整台晚会的语言类节目也就被打下了基调———“请听广告”。姜昆也是一马当先,毫不含糊地在相声段子里一口气为招行、百度和中国移动做广告了。除“招行卡,一刷卡不就完了吗?”、“百度一下你就全知道了”这样赤裸裸的广告词之外,为中国移动打广告时更是跟搭档不下三次地唱起了广告歌曲《我的地盘》,效果雷人。其他这种数度提起广告商品牌的做法还出现在赵本山的小品《不差钱》当中,带病上阵的赵本山与搭档毕福剑一起同样也是三度提起“搜狐”,群口相声《五官新说》则发扬了《我有点晕》中多做广告的精神,一段相声中藏了三个酒名,“喝二锅头的礼拜二走、喝五粮液的礼拜五走、喝金六福的只能礼拜六走”。此外,网友慧眼还发现了藏在节目和灾区视频中的贝因美、爽歪歪、洋河大曲、剑南春、营养快线等等,不胜枚举,可春晚主办方至今依然强词夺理,不理不睬,并且这种情况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难道春晚节目中广告植入那是必然或者必然?我觉得未必,所有包括春晚的“前当家”郎昆导演的理由都似乎是站不住脚的:
    1来,从技术以及观众感受上看,植入式广告因为无法完全地水到渠成地融入剧情,难免不给予观众以突然或不舒服之感,我打几个比方,这就像你明明兴致勃勃吃的是苹果,中间却吃到了暗藏在里面的土豆,岂有不大倒胃口之理?或者你到市场上去买一台电冰箱售货员却明确要求你再花钱搭售一只电饭煲,试问你的感觉如何?显然,那就是一种强迫买卖的市场霸道行为,这就和你大朵快颐地吃大餐时突然有人硬往你嘴里塞一块半生不熟的山芋片一样难受!
    2来从经济角度讲,央视春晚也大可不必哭穷,--谁都知道中央电视台作为国家电视台拥有的是国家的垄断传播资源,那是日进斗金不差钱的主,没有理由非要在这一公益性娱乐节目身上揩油,并且春晚剧组就是一档特殊的娱乐节目,平时你们赚得瓢满鉢满也就罢了,全国人民辛苦一年你们就不能免费为大伙提供一份书香味俱佳的文化大餐?何况本身娱乐明星就是一种商业行为,他们她们上春晚亮相那就是十足的含金量,要不然每年就不会都有数不胜数的艺人千方百计想挤进春晚了,甚至春晚真的差钱,就像政府采购一样真刀真枪地按节目时段以及时长招标,完全按照市场经济办事好了,反正要上的人有的是,何必要在节目上动歪脑筋,降低艺术水准?
    3来春晚植入式广告有点像纸质媒体上的软文广告,往小处说是创新广告模式和多种渠道搞创收,往大了说就是欺骗观众以及读者,是粗制滥造或李代桃僵地降低自己的文化产品质量、损害消费者的权益以满足自己膨胀的私欲,它和假唱一样不仅败坏了国家电视台的形象,而且也使其演员令人讨厌以及鄙视,社会美誉度降低,甚至其负面社会道德影响更加不可估量。
    近年来,春晚节目质量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诟病,不可否认这和该节目主创人员金钱和功利至上的世俗观念逐年上升有很大关系,其中春晚节目里乱“插”广告“功不可没”。为此,无论从央视自身形象上,服务好观众上以及主流媒体引导社会的责任上还是为大众打造一个个经典的传世的文化娱乐作品角度上等考虑,央视春晚以后都应该舍弃一些太过功利性的广告“插入”,搭配之风不可涨!同时应该着力提高节目的文化品质和道德档次,还春晚一片思想纯洁的天空。
现在看电影、看晚会,到处都有插入式的软性广告,这种风气是不太好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