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狗头卖羊肉疯僧转贴,指桑木骂槐树嘴短析评
再评疯僧转贴的贴文
地址:http://bbs1.people.com.cn/postDetail.do?view=1&id=97830997&bid=60
***********
[转贴]我父亲在1959年饿死
文章提交者:义门世家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父亲的大跃进记忆
对于年长的乡亲们来说,在走马灯式的政治运动中,大跃进记忆可能是最难以忘怀的,这些祖祖辈辈在土地上耕作的山东沂蒙山区农民,终其一生的劳作,只求一个温饱,但大跃进的愚昧和疯狂却使他们连自己的最低要求也难以满足,由于这个缘故,自孩提起,瓜棚豆架之下,便会常常听到他们对于可怕生活的回忆。但是,由于年龄的差距,作为孩子的我,最多只能记得一些回忆的断片,对于五十年前家乡土地上发生了什么,其实是不甚了了的。时值大跃进五十周年,当我决定重温那段历史的时候,我首先想到了那些依然健在的乡亲,父亲却自告奋勇:“我先给你讲一下。”在自家人面前,每一个从大跃进年代走过来的人都有一种强烈的倾诉欲望。
***********
评:我第一次看到杨先生的这篇文章是在强国的历史论坛.是由'疯疯癫癫僧'贴的.还真是一下把我绕迷糊了.标题里说是59年饿死了.开头确是'父亲的大跃进记忆'使我产生了杨先生是59年以前出生的错觉.不知道这个标题是猫眼的<义门世家>自己加上去的呢?还是陈先生犯了冯(疯疯癫癫僧)先生一样的错误.您要是有机会还是问问陈先生吧.
*********
1958年到来的时候,父亲16岁。大跃进运动是从1958年5月召开的中共八届二中全会开始的,但在父亲记忆中,与大跃进密切相关的饥饿却是从1958年春天开始的——1958年的大跃进还没有开始,父亲便与奶奶一起外出讨饭了。
*********
评:根据杨先生在第一段中论述的意思:大跃进的愚昧和疯狂造成了温饱难以满足.而第二段马上又说大跃进还没有开始就已经外出讨饭了.那么外出讨饭是因为温饱难以满足,还是为了增加收入呢?如果是后者呢,这我能理解,要饭这种第二职业在改革开发后也不是什么稀罕事.据说是要了剩馒头后回家去做面酱.如果讨饭的目的是因为温饱难以满足,杨先生在第一段的话就站不脚.因为没有大跃进也是难以满足温饱不是.如果杨先生是想说大跃进使得问题更严重,就应该这么说:'大跃进的愚昧和疯狂使他们自己的最低要求更加难以得到满足'.假如杨先生是有什么话没说出口那大可不必如此谨小慎微,网上经常有人叫嚣内战无英雄,不是什么事情都没有嘛!
********
1953年的统购统销和1955年的高级农业合作社将越来越多的粮食从乡村抽走,加上1957年收成不好,春节刚过,父亲便开始体会到饥饿的滋味。于是他上山掀蝎子卖钱,这是全家唯一的现金来源,卖掉蝎子后,父亲会带上村里发给的定量供应粮粮本,到乡政府所在地的粮所买些瓜干补贴家用,那个春季,父亲靠掀蝎子赚到的钱,为家中增添了差不多一百斤瓜干的口粮,但供应粮定量是有限的,当无法买到更多的粮食时,奶奶只好领上父亲和姑姑到几十里外的村庄里讨饭,在老人们的记忆中,除了日本人打进来的年月,很少会发生讨饭的事,乡下人讲究面子,要不是实在没有办法是不会出门讨饭的。讨饭是件丢脸的事,所以要走得尽量离家远一点,不要被人认出来才行。于是,方圆几十里范围内的农民往往相互交叉进行着这种丢脸的生计方式。
*******
评:请问假如57年收成好的话,是不是就不会感到饥饿了呢?当时抽走粮食多是一个方面.但同时应该还有其他的原因.
百度搜索‘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得到http://baike.baidu.com/view/818498.htm
其中的内容有
---------------------------------
1957年全国平均每社为158.6户。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对农民私有化的土地实行无偿转为集体所有。社员土地上附属的塘、井等水利设施,亦随土地转为集体所有。如果这些水利设施是新修的,本主还没有得到利益,由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适当偿付本主所费工本。为了满足社员日常生活需要,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抽出一部分土地(称“自留地”)分给社员个人种植蔬菜,其数量根据合作社土地资源多少,按家庭人口规定,一般不能超过当地每人平均土地数的5%。入社的大牲畜、大农具和非农业工具有偿转归集体所有。其办法是按当时当地正常价格定价,分期偿还。社员私有的成群牲畜,一般也按当地当时的正常价格作价转为集体所有。
---------------------------------
这就是说公社的一部分粮食是用来分期偿还入社社员的.这也是造成社员可分配粮食减少的原因之一.所以,如果只考虑粮食的收入.那些有大牲畜、大农具和非农业工具的家庭中粮食必定是增加了的.这也是讨饭这种行为能存在的条件.如果大家都在饿肚子,怕是讨不来吃的东西.
********
....
********
评:无
********
1959年一开春便开始修水库,村里的青壮劳力被抽调到几十里外的黄土山,将土地上的营生丢给妇女和老年人。所有我曾问过的家乡老人都告诉我 1959年是个风调雨顺的好年景(1959年和1960年也不存在什么自然灾害),但由于少了青壮年劳力的耕作,加上共产主义大锅饭的低效率,庄稼只能被马马虎虎地种上。与父亲同住一村的母亲当时只有10岁,在她的记忆中,这一年总是吃不好,但饿肚子的时间还不是很多,因为越来越多的男人被抽调到外面修水库,村子里吃饭的人少了。公共食堂依然在办,但已不再允许过路人打秋风。至于村民家中的存粮,早就被以“挖老鼠洞”为名的搜粮队搜走,没有被搜走的,也不敢拿出来吃,由于担心受到批斗,即使在人快要饿死的时候,这些存在地下的粮食也只能继续埋在地下。
**********
评:我听到的说法是58年景非常好,但是由于大炼钢铁,庄稼都烂地里了.所以59,60就被老天爷惩罚灾情非常严重.
*****
雨季开始的时候,父亲从黄土山回到家中,由于麦收刚刚过去,仍然没有遭遇严重的饥饿,但与在黄土山水库的生活待遇相比,伙食质量显然在下降。不过,一项更大的水库工程在雨季过后又开始了。这一次是在家门口修水库,而且是当时的国家重点工程。自我记事起,这座如今被称为云蒙湖的岸堤水库就是我生活中的一部分,夏季里,它是我童年生活的主要乐趣所在,但也残忍地先后夺去了我家两条人命。1959年,为了修建这座水库,政府集中了方圆几个县大约7万人(号称10万人)拦河筑坝。由于是国家重点工程,在当时全国已经普遍存在饥饿的情况下,被抽调到水库工地的劳力们仍然可以有一口饱饭吃。这再一次减少了当地农民遭受死亡威胁的风险,不过,庄稼活更没人做了(一些妇女也被抽调到水库工地),到了秋季的收割季节,由于缺少劳力,有些生产队索性用牛拉犁的方式刨地瓜,而刚刚被刨出来的地瓜,则被就地掩埋地下,算是被储存了,这导致当时作为主食的地瓜大量变质腐烂,当严重的饥饿
来临时,村民挖出掩埋在地里的庄稼,却发现已基本上没法食用。
******
评:在普遍存在饥饿的情况下.竟然让粮食烂在了地里.怀疑是杨父岁数大了,记忆失误.我也听说过用牛来拉犁的方式刨地瓜,不过发生的时间是58.造成饥荒的原因历来都是说弄虚作假,荒报高产.浪费粮食造成的.而在这里却被说成是因为兴修水利,不去收粮食.搜索'58 大跃进 地瓜'就可以找到很多类似的文章.比如
////////////////////
http://www.zcgd.net/html/benzhanlanmu/qingzhuxinzhongguochengli60zhounianzhuanti/20090917/7165.html
淄川广电首页>本站栏目>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专题>文章内容
张清林:我所经历的农业六十年
...
过来人都记得1958年是个疯狂的年代,全国全民总动员,搞大跃进,大炼钢铁,一个村只留少数老人、妇女务农。那一年,风调雨顺,地瓜大增产,到了收地瓜的时候,由于没有人手晒成地瓜干或入地窖收藏,就采取用犁顺垄把地瓜翻出来,妇女劳力跟在后面拣,然后在地中间挖一大沟,把地瓜堆在里面,填满后培上土,就这样让地瓜在地里储存过冬,到明年一开春,把地瓜扒出来一看全部烂成了酱。58年的地瓜丰产没丰收,直接造成了1960—1962年的三年灾荒。
...
///////////////////
即使杨父的回忆有误,杨先生也能够在网络上查到相关资料的.所以我倒是更倾向于是杨先生对回忆做了篡改.就像猫眼的义门世家那样,把别人父亲的回忆加上个父亲饿死的标题来达到某种目的.
************
修水库的工作是艰苦的,作为农民他们不怕苦,但在冬季施工的时候,几乎每个劳力都有过下水工作的可怕记忆。父亲回忆说,天上漂着鹅毛大雪,人一跳进齐腰深的水里,反而觉得很暖和,不想上来,挖完沙子后,一跃出水面,立时就会冻得骨头疼,赶紧钻进旁边的帆布棚,将光溜溜的身子扎进柴草里取暖——连把烘干身子的火都没有。“受的那个罪啊,没法说。老人们说,修水库给国家做出的贡献,比当年支前还多。”由于总是下水工作,民工们身上的皮肤裂开了鱼鳞口,一到晚上睡觉,就又疼又痒。不管怎么说,受苦受罪和死亡相比,总还是仁慈的。家乡的许多老人都曾对我说,也许正是因为修水库所受的这份哭,使村里终于没有发生饿死人的事情,为了保障重点工程的顺利进行,政府总要让这些壮劳力活下去的。
************
评:村里终于没有发生饿死人的事情.十冬腊月,一瓢凉水浇在了疯僧的光头----我的心呐,拔凉拔凉的
*********
但1959年底到1960年的可怕饥饿还是到来了。不参加修水库的老人和妇女从夏季就开始挖野菜、摘树叶,掺着粮食做饭,可是到了冬季,野菜和树叶都挖不到了,人饿得头昏眼花。十几里外的刘官庄(巨山)一带不时传来饿死人的消息,父亲的姥姥就是刘官庄村的,姥姥来村里讨过饭,但尽量避免从女儿家中走过。后来父亲了解到,刘官庄发生的饿死人现象主要是在老年中当中,为了孩子们能够活下去,老人先是吃树皮,后来就吃观音土,肚子涨得老大,却没任何营养,饿死前连观音土都吃不上,抓起地上的黄土就吃,
死的时候,手指仍然深深插在泥土中。
*********
评:了解到应该是听说.我想杨先生的父亲不会饿着个肚子跑到十几里外去亲自看到饿死的老人.从文章来看,杨父的姥姥应该也不是饿死的.如果杨父信息来源是那些乞丐,那么刘官庄发生饿死人的说法就很有可能是编出来的.
********
因为即将成为库区,大规模的移民开始了,这再次降低了饥饿给村民带来的死亡威胁。当时村里大约有500口人,按照上面的计划,要迁移到黑龙江省海伦县约200人,其他人搬到高处的山坡上居住。山东人恋家,很少有人愿意离开故土,但上级已经制定了搬迁的标准,家中没有老人的家庭首先被编入迁移队伍。当时,我的老奶奶(父亲的奶奶)已超过70岁,所以全家可以不必背井离乡。但母亲家中的老人身体还硬朗,却是要迁移的,于是母亲随家人去了东北。但不到一年,移民纷纷回返,母亲又随家人回到时代居住的村庄。假如没有这种对故土的眷恋,我的父亲母亲将不会在多年后结为夫妻,也就不会有我的出生了。
移民开始前村里还发生了一件悲惨的事,有一户人家做了豆腐准备带在路上吃,把豆腐渣用来请客,一位前来道别的临村的亲戚好并不容易见到吃的,猛往肚子里塞豆腐渣,吃完后一喝水,豆腐渣便在胃里膨胀,结果刚出村口就涨破肚子而死。
由于部分村民的离去,村里的粮食压力有所减小,但父亲仍然饿得要命,麦糠、野菜、树叶都已吃过,到了冬天,粮食越来越少,加上又有很多村民从黑龙江返回,饥饿的威胁更加严重。食堂已经停止,村里每五天一次向村民发放粮食,当时父亲已担任村里的统计员和粮食发放员,经常饿得直吐酸水,有一次饿昏在村部,但他告诉我,自始至终没有多拿过村里的一粒粮食。我对父亲的讲述表示怀疑,可他却说那么做并不奇怪,当时的政治宣传工作的威力,即使在饥饿面前,仍然是有效的。
**********
评:迁移到黑龙江省海伦县约200人会不会'一不小心'就累加到死亡数字里呢?
********
到了1961年,移民黑龙江的村民已多数回返,粮食越来越不够吃,在那个漫长的饥饿时期,农民只好依靠他们特别能吃苦的身体硬撑。由于水库蓄水,家园已经淹没在水里,所有的村里住在山坡上临时搭建起的草棚里,野人一般地生活着。他们不知道饥饿何时才会结束,也看不到生活的希望。只是出于动物的本能,四处找点什么东西吃,争取活下来,便成了他们唯一的愿望。男人瘦得象猴,成年女人绝了月经,孩子发育不良,这一可怕的状况直到1962年的“三自一包”政策开始后,才开始有了改善。
********
评:是政府组织回来的,还是自己跑回的?61年没种地,都出于动物的本能,四处找点什么东西.
同时出于(小岗村)人的本能都在等“三自一包”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