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东北唯一没被日军占领的土地——“中国地”

东北唯一没被日军占领的土地——“中国地”

辽宁省朝阳市朝阳县石明信沟。这条长约八九公里的小山沟,当年住着100多户人家,在东北沦陷的14年里,他们未曾做过一天“顺民”。周围的百姓称这里为“中国地”。

而领导这里人民进行K日斗争的就是辽西传奇人物———王老凿。
带领家人打鬼子
王老凿是个目不识丁的农民,他家世世代代居住在石明信沟韩杖子村。王老凿是长门长子,由于他性情暴烈,办事“死凿”,因此年轻时人送绰号“王老凿”,他的真名王文福却差不多被人们忘记了。王老凿兄弟4人,人们也就习惯地称呼他们为“二老凿”、“三老凿”、“四老凿”。
据村里老人回忆,王老凿中等个儿,体重约60公斤,腰板溜直,圆脸尖下颏,身穿一身蓝土布裤褂,走起路来健步如飞,腰间经常挎着一支带木壳的手槍。
“九一八”后,此时已经58岁的王老凿带领本家人组织起民众K日武装。1932年6月,一股日寇侵入朝阳县南部,遭到了王震、赵清泉领导的民众K日武装的袭击,被击毙23人,剩下的8名日寇在回锦西溃逃途中,又遭到王老凿率领的民众K日武装的袭击,当场被击毙2人。
1933年3月,日军侵占了当时的热河省之后,原来在朝阳地区活动的各路K日义勇军队伍、民众K日武装,有的随东北军撤退了,有的就地解散了,也有一部分武装留在原地坚持敌后斗争,以游击战的形式打击日本侵略者。这时,王老凿率领的民众K日武装,退守到石明信沟内,闭山自守,采取了一种特殊形式的反满K日斗争。他们坚决拒绝日伪的统治,日伪当局的一切政治、法律在石明信沟一律无效。日伪军警来讨伐时,来得少便兵戎相见;来得多便退守山林,以避敌锋,敌退我回。就这样,王老凿带领民众与日伪统治者顽强奋战了14年。
亲人鲜血染红清风岭
在这14年间,日伪当局始终视王老凿为大敌,多次血腥Z压,疯狂围剿。其中较大规模的就有5次。
1934年6月1日,刚刚站稳脚跟的日本侵略者对石明信沟民众进行血腥的围剿。这天拂晓,300多名日伪军闯入石明信沟。天刚蒙蒙亮,人们发现日伪军进了沟,纷纷向沟里逃跑。由于沟深林密,多数人逃出了虎口,但也有一些人惨遭杀害,王老凿的三弟王文祥就是在这次围剿中被日本侵略者杀害的。他的堂弟王文儒来不及逃走,藏在秫秸垛里,也被日伪军搜出后枪杀了。
同年12月17日,日伪军又一次出动重兵,对石明信沟进行更大规模的烧杀抢掠。这天清晨,日军骑兵突然闯进沟里,将居住在沟内的王景山、温志祥等21人抓走,第二天,1000多名日伪军进入沟内扫荡,并把头天抓去的21人带回,企图引出王老凿。日伪军进到孟家杖子村时,把在山上的百姓宋石头枪杀后,见王老凿不出来,气急败坏,竟惨无人道的把抓到的21名群众蒙上双眼,堵住嘴,推到河套里,全部用刺刀挑死。日伪军在沟内又反复搜剿了6天,抓住了10多名群众,有的人在押解途中逃出了虎口,没跑了的全部惨遭杀害,被杀害后还被放火焚尸。日伪军这次围剿,有34名群众惨遭杀害,韩杖子、孟杖子、西南沟等3个自然村的200多间房子也全部被烧光,并抢走了所有财物。
日伪军撤走后,王老凿立即带领群众回到沟里,重建家园,拒不降敌。
1938年11月26日,30多名日寇分乘两辆汽车突然闯进石明信沟,这时,沟里群众正在秋收,王老凿闻讯后,带队跑到山头上,一看来的鬼子不多,便开枪反击,当场打死了两个日本鬼子,与日寇激战到下午。这时,日寇怕天黑后人少吃亏,傍晚时乘汽车灰溜溜地跑掉了。在这次战斗中,王老凿的三儿子王俊峰英勇牺牲了。亲人的鲜血染红了清风岭,更激起了王老凿對日本侵略者的仇恨。沟内自成体系
日伪军的连年讨伐和围剿,并没有达到消灭王老凿率领的民众K日武装和压服石明信沟人民的目的,便施展招安手段,多次派人对王老凿进行劝降,并封官许愿。但王老凿皆不为之所动。
[ 转自铁血军事 http://mil.tiexue.net/ ]日伪军见连年讨伐和围剿都没能置王老凿于死地,劝降招安也不管用,便从1940年开始,对石明信沟施展了更加毒辣的阴谋。他们以集家并村为名,把石明信沟划为“无人区”,用武力强迫一些群众搬到沟外,对王老凿率领的民众K日武装和那些无法赶走的人,日伪军就在石明信沟周围设立了警察分驻所,企图用封锁围困的办法,使王老凿就范。
在警察分驻所的伪警察有的亲眼所见王老凿和石明信沟人民坚持反满K日的义举,唤醒了他们的民族良心,从心里同情王老凿。一段时间后,那些设在石明信沟外的伪警察分驻所,都成了“两面”警察所,担负围困任务的伪警察,却成了王老凿的耳目,沟外一有风吹草动,王老凿便了如指掌。
在此期间,王老凿不但多次带领民众K日武装反K日伪当局的统治,为了在经济上打破日军的封锁,还在沟内架起了十四架轧棉花车子,自种、自纺、自织,又开设了三处油坊及鞋铺、帽铺等作坊,在石明信沟内形成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这在当时都是违犯日伪当局颁布的经济法令的。
石明信沟外的群众在日伪统治下正愁着有棉无处轧、有豆无处榨,王老凿开了轧花厂和油坊后,沟外的群众纷纷翻山越岭进沟轧棉花和榨油。由于大部分伪警察都与王老凿有联系,因而那些到石明信沟轧棉花和榨油的人畜车辆,常常在伪警察眼皮底下通过。这不仅加强了沟外群众和石明信沟民众的联系,也增强了沟外群众对王老凿的信任。沟外许多群众赞誉石明信沟为真正的中国地。准确地说,是整个东北沦陷后惟一一块未被日军占领的中国地。
日伪军从1945年开始,对石明信沟进行了更大规模的讨伐。王老凿皆不为之所动。
联络各地K日力量
王老凿带领石明信沟人民反满K日斗争事迹,不但传遍了辽西和热东地区,甚至远传到了冀东K日根据地。因此,当时的冀东党组织派到热河敌后开辟工作的几支武装工作队,都承担有与王老凿联系、联合反满K日的任务。
1944年3月,活动在热东地区建平县北部的锦热边远征工作队,由兼任承平宁联合县办事处主任的队长周治国(JF后曾经担任鞍山市委书记)率领一支小分队一行八人,曾克服重重困难专程赶到石明信沟拜访王老凿。出于谨慎,王老凿先派他的四弟王文玉出面会见,随后,在确信来人是真正的八路军后,王老凿与周治国等人见了面。周治国向王老凿出示了证件,公开了身份,双方开诚布公地交换了意见。周治国向王老凿宣传了中国GC党的方针政策,讲解了国内外形势,肯定了王老凿带领的民众K日武装反满K日的功绩,还鼓励王老凿一定要坚持K日到底。这使多年闭锁深山的王老凿深受教育,当时也向周治国谈了这10多年的遭遇和今后的想法,双方约定,在今后的K日斗争中相互支持。
小分队在石明信沟住了几天后,由于走漏了消息,日伪军准备前来清剿,周治国便决定立即返回建平,王老凿派人从山路把小分队安全地送出了石明信沟。
1945年,冀东区党委第16地分委根据区党委的指示,组织了4个武装工作队挺进敌后开辟热辽K日根据地,其中由周鸣歧领导的朝(阳)、建(平)、新(惠)武工队和由华裕民领导的朝(阳)、锦(西)、义(县)武工队,都曾与王老凿主动取得过联系。
周鸣歧领导的朝建新武工队于1945年到建昌县东部时,派韩德发等2人到石明信沟找王老凿共商K日大计,王老凿当即表示欢迎武工队进驻石明信沟共同K日。但在周鸣歧带领武工队向石明信沟前进途中,由于受到日伪军重兵追剿,未能如愿。
华裕民带领的朝锦义武工队,也于1945年7月上旬挺进到石明信沟,但当时正值日伪军调兵遣将,准备对石明信沟进行大讨伐,因而未能与王老凿联系上。
在周治国、周哲民、周鸣歧、田丰等老GC党员领导干部的回忆录中,都记述了他们与王老凿联系共同K日的情况,并对王老凿的K日义举做了恰当的评价。
K日后,王老凿又率领群众抄了朝阳县南部一些铁杆汉奸的家,深得群众拥护。
1945年9月10日,我军进驻了辽西和热河地区,相继成立了中G朝阳地区工委和朝阳县党政机关。随后,把“王老凿”的民众K日武装改编为朝阳县公安大队,任命他的大儿子王俊山为大队长,王老凿也被任命为朝阳县政F联络科科长,对王老凿坚持K日14年的义举给予了高度评价。
对叔爷当年的K日义举,王老凿的侄孙王春亭感慨而言:“得这么说,那个时候打鬼子K日就是英雄。作为我们家族的人,我认为,那个时候,他敢跟日本鬼子干,就是好样的!”
王老凿有他的历史局限性,但他坚持K日14年的民族气节和顽强的斗争精神是应该肯定的。王老凿的K日功绩,至今仍在热辽地区广大民众中广为传诵,留给后人一段不屈不挠反抗外强的佳话。
源于网络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