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状只是借口 康熙为何废黜40年的老太子?
2010年02月20日 08:27 凤凰网历史 【大 中 小】 【打印】 共有评论9条核心提示:胤礽太子地位的丢失并不是完全因为所谓的“不孝”、“不仁”,更不是什么“听信匪人”,其根本症结在于胤礽的权势、声望已经严重地影响到了康熙 的大权独揽,同时作为法定继承人的胤礽缺乏足够的政治经验应对各种复杂的形势、缺乏足够的耐心和韧性。因而,在康熙以及其他皇子的双重打压下,胤礽第一次 丢掉了皇太子的权杖。
本文摘自《帝国杀戮:宫廷斗争史》 作者:温相 出版社:东方出版社
努尔哈赤时代虽然两次确定过身后的接班人,可后来都因为特别的变故而废弃了,由此确立了“八王共治”的体制。皇太极上台尽管打破了“八王共治”,可也没有对储君的考虑形成公开制度。顺治也只有在临终之际匆忙指定一人作为他的继承人。这些历史事实在康熙一朝都不再适用,康熙在这点上比他的前辈走得更远一些,他在清康熙十四年公开宣布册立皇次子胤礽为皇太子,这是有清一代的第一次公开、明确立储,也是最后一次、唯一的一次。
这次立储的背景主要是康熙从皇权政治的角度考虑,早一点明确接班人并且加以培养可以杜绝外部势力对于皇权的侵害。因为在立储时,南方已经出现大规模的“三藩之乱”,所以,这一次立储还有稳固人心的作用。胤礽的生母是辅政大臣索尼的孙女皇后赫舍里氏,她与康熙之间的私人感情很好,就在生胤礽的当天,赫舍里氏因为难产而死,由母及子,康熙对于胤礽这位嫡子就更加怜惜,因此册立胤礽做皇太子的成分中也不乏这个情结。
康熙的册立太子,得到了满洲大臣中的“汉法派”以及汉族大臣们的集体拥护,他们认为这是清朝走上正轨的一个重要标志。受到这样的鼓舞,康熙在确立太子初期确实花费了很大的心血来培养胤礽。他给太子配备的教育班子规格、水准都非常之高,包括当时名重一时的张英、汤斌、李光地、徐元梦、熊赐履等。而胤礽似乎也很卖力气,他8岁就能左右开弓、背诵四书,颇有禀赋。长成以后协助康熙处理国务,也很得康熙的赞赏。父子之间保持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的蜜月。在蜜月期,父子的政治感情相当融洽,胤礽偶染小病,康熙便急得坐卧不宁、寝食难安。他在远征塞外时,还不忘要留守北京的胤礽寄去几件旧衣服以达到睹物思人的效果。康熙40岁的时候突患疟疾,外国传教士建议使用奎宁,但奎宁服用后的效果还没有准确的结论,胤礽非常焦急,他呵斥索额图等人粗心大意,索额图等在皇太子的指责下情急之中当场服用奎宁,胤礽这才放心地将药推荐给康熙。
康熙为了培育太子,还打破自古以来封建国家有关皇帝和储君之间的规矩,破格树立胤礽的权威。比如说他让太子结交江南士绅的代表人物,让皇太子的声威远播南方,甚至还示意太子可以与外国的传教士往来。内务府是清朝的内廷管理机构,地位很重要,内务府的总管大臣一般都是皇帝的亲信或者主要的宗室贵族出任,康熙为了照顾皇太子,特派凌普担任内务府总管大臣,凌普是胤礽的奶公(奶妈的丈夫),和胤礽的关系非比寻常,康熙的用意已经十分明显。大学士明珠是平定三藩之乱期间少数几个明确表态鼎力支持康熙政策的大臣之一,因此深受康熙的信任,权势相当显赫。但是,明珠却是皇太子的对立面,他拉拢了一批人专门支持皇长子胤禔,康熙为了维护皇太子的地位,不惜将明珠罢斥。中国的封建王朝历来反对太子交结外臣,这主要是为了避免在皇帝之外又形成一个政治中心,避免政出多门,这条潜规则素来受到统治者的重视。如今康熙单方面抬高太子的地位、树立太子的威权,竟然违背了这一规律,而且倾向性特别明显。这就给了太子一个错误的信号,也给大臣们一个错误的提示。由此,太子的势力日益扩张,而引发的皇权危机也纷至沓来。
原辅政大臣索尼之子索额图是康熙年轻时代的头号亲信,他曾经参与康熙逮捕鳌拜的行动,因而特别受到康熙的重视。同时,索额图又是康熙的皇后赫舍里氏的亲叔父,所以,他和皇太子之间有着一层很近的亲缘关系。(即皇太子的亲外叔公)亲情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还在于政治行情。康熙默许索额图接近太子,目的也很明确,就是希望索额图能够佑护太子、辅导太子。索额图在效忠皇太子方面也的确不负康熙所望,他制定的有关皇太子的制度与皇帝几乎相近,每年的元旦、冬至、千秋三大节,百官对皇太子都要行二拜六叩的礼节(对皇帝是三拜九叩),索额图还倡导皇太子的服饰应该使用黄色,这就和皇帝已经相差无几了。
索额图当时这么做是为了维护皇太子的权威,也没有看到康熙立即给予制止,反而还得到康熙的首肯,《康熙起居注》上就记载清康熙二十五年,皇帝明确规定皇太子的仪注包括诸王大臣在元旦等重要节日要对皇太子行二拜六叩的礼数。这说明在所谓的“僭越”问题上,康熙理应承担首要责任。康熙晚年,老皇帝公开说索额图是“本朝第一罪人”,索额图如果说真的有罪的话,最大的罪状就是全盘错会了康熙的真正意图。康熙让索额图接近太子也好、扶植太子也罢,根本一点是不可能允许皇太子的地位同皇帝并列,更不允许皇太子在老皇帝生前便指手画脚。而索额图的所作所为无异于树立起第二核心,对于久掌大权的康熙来说自然难以容忍。况且,康熙准备收拾皇太子时,索额图作为皇太子集团的主要头目也必须予以铲除。清康熙四十年,索额图大抵也看出康熙不喜欢他的苗头,所以主动提出退休,康熙当即批准。过了两年,老皇帝与太子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深,康熙也就对索额图这位青年时期的伙伴越来越恨,认为索额图在他们父子之间没有起什么好作用,所以,很快给退休的索额图定了一个“议论国事、结党妄行”的罪名抓了起来。
索额图被捕获罪除开襄助皇太子以外,还有一条不易为人察觉的原因,那就是索额图在汉官中比较有威望,他善于团结一批汉族地主阶级的头面人物,例如大学士李光地就和索额图的关系不错,索额图还资助一些汉族文人,索额图这么做不排除他自己“市恩”(卖好)的一面,但主要还是为皇太子扩大影响。康熙本人尽管多次宣布“满汉一体”,然而骨子里“首崇满洲”的观念始终没有丝毫改变,而且他在诸多的举措中也并不回避自己这一主导思想。康熙自己利用满汉地主阶级的矛盾大搞政治平衡则可,一旦别人剽窃他这一伎俩,便特别容易遭到忌恨,此后皇八子胤禩也犯了同样的禁忌进而遭到贬黜。
索额图被捕以后,还有人给他通风报信,这给耳目众多的康熙知道了,不禁勃然大怒。他密令皇三子胤祉、皇八子胤禩立刻前往羁押索额图的地方进行全方位审讯。胤祉、胤禩接到命令后很快布置审讯事宜,他们进行得很秘密,为了保密起见还把宗人府看守的兵丁也给捆了起来,防止走漏消息。索额图虽然被捕可还算优待,没有被戴上锁链,胤祉、胤禩就把这一情况汇报给康熙,随后在胤祉、胤禩的逼供下,索额图哀求道:“奴才已无言可供,求主子怜悯,饶奴才一命。”这位两代仆从皇帝的两黄旗大臣自以为如此可以幸免于难,哪知道既然被榨干了油水,又岂能有活命的理由?康熙在得到胤祉、胤禩的密报后便决定秘密处决索额图。有关索额图之死,官修本的史书谈得不多,多数是说他死于幽所,而没有涉及他到底如何死的。《清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