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刘紫岗价值80万老子岀关图捐赠老子文化基金

刘紫岗价值80万老子岀关图捐赠老子文化基金


(记者苏清杰 报道)  日前,中国著名画家、中国民族国画院院长刘紫岗教授,将自己六尺整张、价值80万元的《老子岀关图》无偿捐给中国老子文化发展公益基金管委会,老子文化基金又将该图作为厚礼,在函谷关老子诞辰2581周年大型庆典新闻发布会上,捐赠给灵宝市人民政府。
    紫岗先生1966年生于洛阳,先是就读洛阳美术专科学校,后又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系书法学硕士,当代著名山水人物画家、收藏家、诗人,尤以工笔画著称。在中国当代书画百人人气榜中排行第八位。
   紫岗的《老子岀关图》亦真亦幻地把老子岀关的历史和传说,真实地再现在六尺画卷上:一白发老翁身着素袍,双眉垂鬓,胡须拂膝,悠然坐于牛背,小书童牵着青牛,迈着稳健而有节奏的步伐,似乎是从远处缓缓而来,然后似乎又飘然而去。 潇潇长髯,苍苍银发,把老子出关的神态勾勒得惟妙惟肖,细细品味一笔一画,皆可见其画风朴拙,盎然古趣,感悟率真、纵逸灵动等多种审美情趣。那超然笔墨下勾勒出的一老一少,给人一种无以言状的宁静,特别配以几株叶已退去象长了眼晴一样的枯树,是显示季节的变化?周王朝的衰落?还是对当今社会生生不息的观察?可以说,无论你怎么品读,都不能不说是神来之笔。这也恰恰是紫岗和众多《老子岀关图》的不同和绝妙之处。
    面对紫岗的《老子岀关图》,记者不禁想起庄子描述的庖丁解牛:“以无厚而入有间,恹恹其游刃有余地”,“左右向背,各相成除”。也不禁想起苏东坡赞扬画圣吴道子的诗句:“当其下手风雨快,笔所未到气已吞”!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书、画自古以来都密不可分。但古往今来,真正样样拿得起放得下的并不很多,特别当今时代就更为鲜见。而紫岗却集诗书画为一身。紫岗的诗歌创作始于军旅生涯,在写现代诗的同时,更屡试古体诗写作。其间,发表于报刊的诗歌多不胜数,2005年还结集出版名曰《造化之树》的诗歌集。用从事文学编辑多年的好友杨岩峰的话说:“紫岗的诗造诣颇深,一草一木到他笔下,皆焕发出一种灵气,一种精致的情调。”
    而紫岗的书法则以行草书见长,其他形体也多有涉猎,且均有建树。在国内外的一次次书法大奖中获奖的书法且不去管它,仅看看他题写的《京周刋》、《中华文学》、《漯河日报》等报刊的刊头字,就足以说明他在书法上的造诣是何等了得。而记者认识紫岗,也恰恰是14年前先认识他的书法,然后才认识紫岗其人。本人记者生涯30年,收藏的字画并不算少,无论是启功的字,还是范曾的画,甚至连白石老人的虾趣图也都有精品收入囊中。但我那近百平方米的宽大书房里,悬挂的唯一一幅书法就是紫岗“大象无形”的狂草。虽然只有四个字,但用墨洒脱,气韵不凡,不仅给人一种流动的快感,歌的流淌,以及诗的享受,更重要的是那四个字把紫岗桀骜不驯之性情,囊括宇宙之大志,睥睨一切之霸气,博古通今之学问,勇于探索之精神,在一幅草书中尽显无疑,大有如“开张天岸马,奇逸人中龙”,亦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之豪迈。略有些“臭味相同”的我,自然倍加珍爱。
    记者从业整整31年,自然有诸多书画方面的名家为友。但令他们不无遗憾的是:很少对这些名家的书画进行评点,更不愿为其歌功颂德,甚至在重金之下为其树碑立传。如今,作为中国老子文化发展公益基金管委会的副主任,同样不想对紫岗的书画评头论足。但用国内书画大家的话说:紫岗的作品“通会之际,打破用笔狭促之局限,并以传统书画范本为依据,同时加入更多主观审美情趣,不过分注重得失而求神似,其表现古朴、沉着、痛快,同时又体现岀古与今,中与外的气息和脉络。”也有专家评价说:紫岗的作品极富个性,时而像小桥流水,时而如大河奔涌,时而如冰清玉洁,时而又让人陷入无尽的遐想之中。同是一幅山水、花鸟,在他的笔下,总是在自觉不自觉中,把人的社会意识和审美情趣联系在一起,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一笔一画无不体现岀他那“天人合一”的特殊理念。
    和紫岗14年的交往并不算短,如果硬要我对紫岗的书画“有个态度”的话,紫岗的书画妙就妙在“似与不似”之间。或者“不似之似”。因为我知道:紫岗每每作书作画,总是尽可能舍弃非本质的、或与物象特征关联不大的部分,而对那些最能体现精气神的部分,则尽可能采取夸张甚至变形的手法加以刻画。无论是他的书法还是绘画,他从不立足于某个固定的空间或时间,而是以灵活的方式,打破时空的限制,把处于不同时空中的物象,依照他的主观感受和艺术创作的法则,重新布置,构画出一种他心目中特有的时空境界。于是,风晴雨雪、四时朝暮、甚至可以出现在同一幅画中。特别是在透视上,他更不拘于焦点透视,而是采用多点或散点透视法,或上下或左右、或前后或移动,观物取景,灵活而又自由。“疏可走马”、“密不透风”,虚中有实,实中有虚。以点、线、面的形式描绘对象的形貌、骨法、质地、光影及情态神韵。具有不可多得的审美价值。
    有人说,一幅作品的好坏关键在于意境,这也是书画大家在艺术上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而紫岗认为仅此还不够。他说:“一幅优秀的作品,应能让人们在低迷时汲取激情和动力,在飞黄腾达时不得意忘形。”“虽说艺术是最大的谎言,但艺术的最高景界是让人们在谎言中明白最深刻的道理。”观紫岗的任何一幅作品,你都能感觉到他的情感在作品中的起伏和波动,也都能感觉到他那特有的强烈节奏感和韵律美,也都能让你在“谎言”中真的会明白某种道理。
   国内外颇有影响的《京周刊》,曾就紫岗的书画艺术进行过专门探讨。并集中刊发过他一组他的美术作品,其中《天问图》更是引起巨大的震憾。画中的屈原身着素衣,腰挂长剑,黑发如瀑,仰面朝天,两臂上扬,十指张开,凝望着云翳中模糊的太阳,发出一声声痛彻心肺的责问抑或是呐喊,令人感同身受,叹为观止。可以说紫岗是在读懂历史、读懂屈原、读懂屈原思想和屈原境界的情况下才有如比《天问图》问世,否则,国学大师文怀沙老先生绝不会轻易挥笔为他提跋,他的《天问图》也绝不会如此传神,绝不会产生如此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当然,紫岗构图的新颖,造型的夸张,着墨的大胆,立意的深邃,亦强化了《天问图》思想上的厚重和与艺术的感染力。
   也许,真的应了“字如其人、画如其人”的说法。紫岗的书、紫岗的画,无不充满着灵动和霸气:他的一点、一线都犹如其人,充满着活力,充满着韵律,也充满着节奏。那点划的飞动,结体的多变,章法的生动,血脉的连通,气韵的天成,转化的跌宕,气势的磅礴,奇逸的潇洒,都宛若无言而有诗篇之意蕴,无动而有舞蹈之神态,无声而有音乐之旋律。用一位知名鉴赏家的话说:一幅成功的书画作品,是作者凝神结思,蓄情而发,一泻而出的情感流露。“以情感人,用情作书”,也正是紫岗书画成功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据保利国际拍卖行专家评估,目前紫岗的画每平尺约在在6万元以上,而《老子岀关图》更是紫岗画中的精品,其价值不会低于100万元。且又极具升值空间。国内颇有远见的藏家无不看好紫岗的书画,那是藏家们心目中的难以动摇的“原始股”。不要说现在,若干年前就一画难求。如今有巨幅的《老子岀关图》问世,藏家纷纷找上门来,有藏家愿岀120万人民币买下《老子岀关图》,但被紫岗谢绝。最后还是执意把《老子岀关图》无偿捐赠给中国老子文化发展公益基金管委会。
发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