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新话题
打印

寂寞独语 精华

寂寞独语 精华

寂寞独语
                                             文/开到荼縻
色彩的幻觉
对于色彩的感知,可能本人是稍微有些愚钝了。记得,看过一篇文章《城市的色彩》,对于这种富有幻想性的题目,我是兴趣盎然,看罢提及眼前就会呈现五彩斑斓的景致,或许在色彩的幻觉中偶尔会想起童年的嬉戏,或许会想起水天一色的浩淼,也曾经想起白雪皑皑,苍茫暮远的景象。
些许的画面在眼前一一舒展,城市,是个敏感的话题。这种以人文景观为主体的区域,或多或少会带有很多可需和不可需的性质。源自于这种自然与人类共同缔造的领域,多少就涵盖了言者自我的思想主流。
言语至此,我还是想说说自我对色彩的感知。鲜艳的色调能勾起人生的欲望和动力的迸发。柔和的色调能唤起一个未曾苏醒人内心深处的良知。冷色调往往给人的是一种物外的超脱和享受,因为我觉得冷色调的存在,就如同沉睡已久的物种,等待着深悉或相通之人来发掘和赏识。
能成为色彩中的主流之色,也算是花中之魁了。这种地位的提升总是伴随着物质流的意识。在我所言的三种色调当中,我最偏爱的还是冷色调,这种黑、白、灰三色的组合是人类生活中永远的经典。“灰”是有黑白两色调和的产物。这种中介者有时候更能体现多重意境。如同中国的水墨画,这种白描手法的运用仿佛是到了一种超脱的境界。西洋画重在写真,而水墨画重在写意。两者的表现手法自然就是大相径庭,各领风骚了。
吾言:“少年者悟外,中年者悟实、老年者悟心。”或许,这种思维也是源自于对冷色调的感悟。白、纯洁而高雅,看到此色即便是在泪语连连之处地,我也不会忘却那心底深处对其仰望之心。黑、庄重而不失礼节,涵盖了一种痛之不适而又揪心之态。若将,黑白两色转换为人生的两个极端,白色代表的是一种志向的高远,那么,黑色只有充当“黑客”、“黑手党”的角色。黑的存在或许并不让人喜极,但是两色的存在就如同天与地共存,与日月同辉般。
宁缺毋滥
提及一个词语,总会想到它是褒义还是贬义,或是中性。用其处,取其意,当然也有用此取彼。人的思维是不段变化的,由此,对一个词语的领悟除了大众认可的一种理解之外,还有一种就是自我生发之意渐显了。
“宁缺毋滥”能成为一个人做事,交友的原则,不知道是好是坏。但是,我想,有这种想法的人,对事、对人、对己都是极度认真之人。为官者做事需求的是秉公执法、清正廉洁。诚然所需不止其二,但是我想这两者能凸显其责并能融会贯通,已经能称之为好官了。
往往人们的观点是:四海之内皆朋友。能相识本身就是一种缘分,所以,对于交友的原则也不必太苛刻。由此而得,对于交友方面好像还没有“宁缺毋滥”之说。但是,将朋友的范围缩小,那就会有泛泛之交和交心之友。本人觉得,后者可能就是需要“宁缺毋滥”的那种了。用庄子的一句话:“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看来,疏远和亲密是有着一定尺度的。筛选的尺度,也会随着一个人的喜好、脾性而定。管宁割席之事例,成了后人交友的典范和衡量一个人品的标准。这种“宁缺毋滥”想来着实让人敬佩几分。
一个人不能独立存在于世间,有了多个个体,就有了群体的组成,言至此,看来对己若言“宁缺毋滥”可能也不能单纯的是自我的角度与群体也是脱离不开的,只是,自我意思相对要强了许多,自我的观念要占主导地位。这种人的个人意识超强,自我为中心的情况下“宁缺毋滥”就得三思而后行了。

                                                                           2010/6/6清晨
偶来瞧瞧荼縻……
荼縻大大是不是突然灵感迸发 呵呵
再赏,再品。。。

TOP

谢谢云,刚才还在你家转悠那:)

TOP

荼縻大大是不是突然灵感迸发 呵呵
看来小寒经常灵感迸发哦。。。:)

TOP

再赏,再品。。。
我在冒冷汗那:)

TOP

阅读广泛,连论语都在內,羡慕

TOP

我觉得这二者是有联系的。
色彩的幻觉,是否缘于心中有唯一,因此,宁缺勿滥么。。。

TOP

发新话题